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開心1304862

    人物介紹


    阿米爾


    主人公阿米爾是一個有著複雜形象的人物,在與哈桑玩耍時慫恿哈桑用彈弓將胡桃射向鄰居家的狗、朝山羊擲石頭等惡作劇被發現後,從來都由哈桑來揹負,並且認為理所當然。儘管他是一個孩子,但阿米爾也存在等級觀念和宗教民族觀念,“我從來沒有認為我與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因此在開哈桑玩笑或捉弄他之後,儘管心懷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辯解和自我原諒。


    乃至鬥風箏比賽結束後,阿米爾看到哈桑為保護追到了的風箏被阿塞夫強暴的場景,懦弱地跑開了。而阿米爾的心裡活動是:他只是個哈拉扎人,不是嗎?可是,對父愛的渴求、對優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對惡勢力時的自保並不能籠統地說是人性的惡,阿米爾只是表現出了人性中本來面目。何況自此以後半生,他都被愧疚自責的陰影所纏繞。


    面對曾經的錯誤的時候,心靈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經使他在贖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實質性的贖罪行為(回國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極大的彌補。所以阿米爾已從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蛻變成正直勇敢的能夠擔當的男人。文章中阿米爾設計使哈桑父子離開的片段體現了人性當中的劣性戰勝人性中的善性,但最終阿米爾踏上為自己也為父親的贖罪道路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終戰勝劣,小說的主題得到昇華。


    哈桑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一句話令多少人感動,這是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忠誠表白,為了阿米爾,哈桑願意做千千萬萬的事情。哈桑出生以後叫的第一個人名是“阿米爾”,意味著他將阿米爾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心甘情願地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為阿米爾犧牲,體現了一個孩子到一個男人不變的忠誠與正直,可以說是一個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體現了人性中的善良,卻與民族、宗教和等級等全部無關,他是哈扎拉人,是什葉派,是富家奴僕,沒有金錢地位,沒有接受文化的機會,可是他勤勞勇敢、忠誠正直,擁有赤裸裸的原始個體所具備的一切特質。


    阿米爾的父親


    同樣也是哈桑的父親,他身上可以說結合了阿米爾與哈桑的個性。他說盜竊是一切罪的宗源,可是他與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偷走了對阿里的忠誠,他向阿米爾隱瞞了事情的真相,他隱藏哈桑,偷走了哈桑本應得到的父愛與社會認同感。拉辛汗說過:“當惡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贖。”所以阿米爾的父親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幫助別人,祈求為自己贖罪,與此同時也得到了別人的崇敬和愛戴。


    阿米爾的父親表現出來的對阿米爾的冷漠和厭棄,是因為他從阿米爾身上看到了自身懦弱欺騙的一面,某種程度上表現的是對自身性格里的劣性的厭惡與懊悔。而哈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忠誠、正直無私是他所推崇並且引以為自豪的自身優點。所以可以說阿米爾和哈桑這兩個兒子各自代表了他性格的兩面。總的來說,他的救贖是成功的。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影響


    《追風箏的人》在美國亞馬遜3月底文學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過《達·芬奇密碼》,併成為英國《觀察家報》2005年度最佳圖書、臺灣誠品書店、金石堂、部落格來書店銷售冠軍。


    法國讀書會2006年度首選書,法國《ELLE》雜誌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


    2007年被導演馬克·福斯特 拍成同名電影,影片獲獲得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作品評價


    該書偏重個人的情節,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開始,這段感情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這兩個男孩所放的風箏,象徵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際,備受考驗。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溫馨閒適,卻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而現緊張。


    書中充滿令人回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義腿;足球賽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石頭砸死;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 (《紐約時報》評)


    極為動人的作品……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煉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無須圖表與詮釋就能打動並啟發吾人。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滄桑的恨一樣深……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隻鶴》,而非馬哈福茲的《開羅三部曲》。作者描寫緩慢沉靜的痛苦尤其出色。 (《華盛頓郵報》評)


    《追風箏的人》最偉大的力量之一是對阿富汗斯坦人與阿富汗斯坦文化的悲憫描繪。作者以溫暖、令人欣羨的親密筆觸描寫阿富汗斯坦和人民,一部生動且易讀的作品。(《芝加哥論壇報》評)


    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值得矚目,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單就書中的角色刻畫來看,這部初試啼聲之作就已值得一讀。從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爾到他具有多層次性格的父親,直到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斯坦之後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在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分岔……


    這些內容締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卻成為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的文化呈現世人面前。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極為難能可貴。 (《出版商週刊》評)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阿富汗斯坦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此書是一部睿智併發人深思的小說:贖罪並不必然等同幸福。(《休斯敦紀事報》評)


    纏繞著背叛與贖罪的小說以阿富汗斯坦近代的悲劇為骨架,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成長或移民的辛酸故事,作者把這兩個元素都融人到得之不易的個人救贖宏景之中。所有的這些,加上豐富的阿富汗斯坦文化風情:魅力難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啄木鳥是不是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