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玉壺春

    太監不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獨有的產物,在全世界各地的君權統治時期都出現了“太監”的身影,太監是君權社會的衍生物,它並不作為某個國家獨有的產物,而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以及生活環境所創造的產物。

    但縱觀全世界太監參與政治的歷史來看,只有古代中國的政治飽受太監的影響,幾乎可以說太監也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了中國的歷史,“宦官干政”一直是困擾著歷朝歷代統治者的一個難題。

    太監的誕生背景是皇帝為了防止生理健全的奴僕和自己的女人們私通,為了保證這些女人懷的孩子百分之百來自於皇帝的傳播,這就為太監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其次皇帝需要培養一批完全忠心於自己的奴才,替他去行使自己的權力,因此太監的誕生並不全然是為了防止其與皇帝的女人們私通,他們也被當做一種特殊的政治力量用來平衡政治。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克勞狄烏斯、尼祿、維特里烏斯執政時代,羅馬宮廷之中就已經出現了宦官,其中尤以尼祿最為荒誕,尼祿是一個雙性戀,他閹割了一個叫斯波魯斯的男孩,並與他結婚。不過相較於中國古代王朝的太監已經形成一種完備的制度,西方世界的太監似乎只是依照皇帝的意願而出現。

    譬如雖然在古羅馬和東羅馬帝國時期都有宦官的出現,但是卻難以像中國太監一樣充分的發揮他們手中的權力,以至於達到架空皇帝的地步。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時期是宦官十分活躍的一個時期,君士坦丁一世設定了宮廷大總管一職。

    其相當於古代中國的內務府總管,其職責就是負責皇帝在宮廷之中的一切起居生活,安排皇帝和大臣見面的事宜,有時也替皇帝發號施令。這應該是宦官在西方歷史中最為得意的一個時期,因此,西方歷史學家稱東羅馬帝國為“太監的天堂”。

    而在非洲地區一直是奴隸貿易的重災區,黑人兒童被人販子閹割之後高價賣給貴族,以便為他們提供服務,而在阿拉伯帝國時期,宦官也出現在了宮廷之中,美國學者希提在其著作《阿拉伯通史》中描述說:

    第一批宦官,多數是希臘人,阿拉伯人是仿效拜占庭人的宦官制度的。

    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宦官的興起主要得益於閨房制度的興起,所謂閨房制度即類似於中國皇帝的後宮制度,國王的妃子太多,他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常年待在宮廷之中服務於自己的男性侍從可能同妃子們私通。因此讓宦官制度得以興起。

    而在古印度地區,宦官也出現在宮廷之中,他們被稱為“霍查”,而且其宦官數量絲毫不弱於中國皇帝的太監侍從,在20世紀90年代,印度遺留下來的太監人數竟然高達10萬人,並且還擁有乘車不必付錢的特權。

    而在古北韓時代,由於受到中國王朝的影響,古北韓宮廷之中也不乏宦官的影子。可見,太監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都出現過,他們的出現其實也是王權統治時代一種必然會出現的衍生品。

  • 2 # 青書上的楓葉

    太監,又被稱之為“宦官”,是專門服侍古代的君王皇帝的,這個職位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對男性就行閹割。而這個制度在我們中國的悠久的夏朝的時候便已經存在了,只是當時的太監不一定需要對自己進行閹割也是可以的。只是到了後來,怕淫亂後宮而採取的措施。

    因為太監這個制度在中國已經存在2000多年之久,它的歷史已經足夠悠久,而且太監製度在歷史上已經是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它經得起時間的推敲,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太監製度是我們中國的歷史上獨有的,其實不然在外國也是有著這樣的太監製度,只能說起源沒有我們國家早,因為有著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實在是不多。

    哪些國家還有著太監製度呢?

    曾經在北韓半島所生活的也是我們古代的藩屬國,自然也是受著我們中國的文化的薰陶,所以他們也是存在著太監製度的。北韓半島在高麗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著太監製度了。只是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太監都是家裡基本上沒有錢,所以他們可能覺得進宮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在北韓半島不一樣,他們做宦官並不需要將自己的私密處給切掉,而是他們的敏感部位小時候可能是被狗所咬傷的,並不是後來閹割的。

    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國家都是存在著這種太監製度的,比如:越南、古埃及、古羅馬、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個太監製度也隨著我們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結束了。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古代中國和外國都存在太監,他們都要進行閹割。 閹割通常是對即將成為太監的人進行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履行特定的社會職能。最早關於故意閹割產生太監的記錄是公元前21世紀蘇美爾人的的城市拉加什。

    幾千年來,太監在許多不同的文化中發揮了各種各樣的功能:朝臣或服務、高音歌手、宗教專家、士兵、皇家衛隊和政府官員等。 太監通常是僕人或者奴隸被閹割,是為了讓他們成為皇家宮廷的可靠僕人,在那裡,與統治者的實際接觸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看似卑微的家務——比如為統治者鋪床、給他洗澡、給他理髮或者甚至傳遞資訊——在理論上太監可以說是“統治者的耳朵”,並傳遞資訊。

    據說太監一般不忠於軍隊、貴族或他們自己的家庭(至少沒有後代或姻親),因此被皇帝認為更值得信任,對建立私人“王朝”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的條件通常會降低他們的社會地位,他們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取代或殺害,而不會產生影響。

    在中國,閹割包括YJ以及GW切除。 從古至隋朝,閹割既是一種傳統的懲罰(五刑之一)和獲得就業的一種手段。某些宦官獲得了巨大的權力。自我閹割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雖然它並不總是完全執行,這導致了它是非法的。 據說宦官被聘為高官的正當理由公務員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生孩子,他們不會被誘惑去奪取權力和建立一個王朝。在許多情況下,宦官被認為比士大夫更可靠。類似的系統存在於越南。

    為皇帝服務的宦官和有道德的儒家官員之間的緊張關係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主題。有一些非常能幹的宦官是皇帝的重要謀士,而一些官員的抵制往往源於他們的嫉妒。在現實中,太監代表皇帝的個人意志,而官員代表皇帝的交替政治意志官僚主義。因此,他們之間的衝突將是意識形態或政治議程的衝突。 到1912年,當使用太監的做法停止時,清廷僱傭的太監人數下降到470人。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死於1996年12月。

  • 4 # 嗔痴歷史官

    太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出現了很多名聲顯赫的太監,他們給後人留下諸多傳奇故事,太監這個特殊的職業,已經在華人心中根深蒂固。

    那麼是不是隻有中國古代才有太監,在西方的古代難道就沒有太監了麼?要是西方古代也有太監,為何不太出名呢?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為何會出現太監

    要說太監出現的本質原因,我想應該和皇帝的尊嚴有關,為何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詳細分析。在封建王朝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的,想要伺候好這些後宮人員,單純靠著柔弱的宮女,顯然是難以完成的,畢竟宮中還有很多力氣活,需要男人去完成。

    從人力成本來看,一個男人能夠完成的事情,需要兩三個宮女才能完成,這樣一來,幹同一件事情需要的宮女數量將會是男人數量的兩三倍,這不僅造成皇宮開支過大,還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都想到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直接選擇男人進宮伺候後宮妃子,可是諾大一個後宮,本身全是女人,再加上很多妃子可能幾年乃至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得到皇帝的寵幸,從人性而言,這些女子都會產生一些寂寞孤獨的感覺,要是這個時候剛好有男人出現,就很容易發生感情或者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

    一旦伺候後宮妃子的男人和妃子之間發生關係,不僅影響到皇室後裔血統的純正,還影響到皇帝的尊嚴與面子,想要直接杜絕這些事情似乎又不太可能,處於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皇帝必須思考一些新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既然進入後宮的正常男人會和妃子發生關係,那麼就把這些男人閹掉,這樣一來失去了正常功能,自然就不會和妃子發生關係了,皇帝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尊嚴受損,可以說這個辦法對於皇帝而言是相當有益的,只是對於那些被閹掉的男人而言,就有些悲哀了。

    為了統一管理這些被閹掉的男人,皇宮中逐漸產生一種稱呼,一開始階段就以“閹人”或者“寺人”來稱呼他們,後來發展成為“太監”或者“宦官”,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太監,太監製度的出現,是封建王朝皇權集中的一種象徵,同時也是封建王朝對人性扼殺的證據所在。

    當然了,這種極度殘忍的制度,其實除了給皇帝自己帶來諸多好處之外,還給一些窮苦百姓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條出路,很多出身低微,又找不到出路的男孩子,就會在很小的時候閹掉進入宮中成為太監,比如李蓮英或者小德張等人,都是很小的時候因為家中貧困步入太監這個職業的。

    太監負責宮中的事情很多,得到的好處也不少,工資自然是比一般職業高一些的,在百姓難以掙錢的古代,這絕對是窮苦人家的一個不錯選擇,想必這也是太監能夠維持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西方有沒有太監?

    在中國古代存在皇權集中以及皇帝尊嚴的問題,當然在西方古代也是存在類似的問題的,所以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古代西方也是存在太監的”,比如在古代歐洲的拜占庭帝國以及土耳其鄂圖曼帝國等國家就存在太監,只是他們將其稱之為“後宮守衛”,在土耳其則稱之為“女領班”,在東羅馬稱之為“宦官”。

    總體來說,古代的西方也是存在太監的,畢竟皇權問題性質相似,只有讓太監去伺候那些妃子才比較靠譜,要不然在人性的驅使下,很難說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國的皇帝以及西方的國王,都不希望自己腦袋上有大草原,這就是本質原因。

    根據一些出土的文字記載來看,中國古代的太監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當時就有“寺人”這個名字在殷商皇宮中出現,而在西方國家太監出現的時間則稍微晚一些,大概是公元前1424年才在歐洲皇宮中出現,當時稱之為“被割掉命根子的奴隸”。

    太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存在十分悠久,一直到1912年清朝正式滅亡之後,太監製度才算是徹底結束,要是從公元前1600年算起,太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總共存在了3512年時間,這是一個多麼讓人恐懼的數字。西方的太監製度結束的時間要比中國稍微早一些,基本上在1640年就已經沒有太監了,從資料而言,太監在西方歷史上存在了3064年,整整比中國古代少了448年。

    在古代那麼悠久的歷史上,其實太監在中國和西方扮演的角色都是比較類似的,主要就是負責皇宮中的一些瑣事,防止正常男人接近皇帝妃子,要是運氣好一些的,還能夠成為朝中大官,這一點不僅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在西方古代歷史上也是存在的。

    比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諸如趙高、高力士、劉瑾、魏忠賢、李蓮英、小德張等權力滔天的太監,在西方古代歷史上也有諸如拜占庭的斯普里(和國王尼祿結婚)、彼拉哥(特務組織頭目,類似於錦衣衛老大)等擁有實權的太監。

    太監當權其實並不奇怪,因為人都有慾望,中國古代的太監想要架空皇帝,西方的太監一樣想要嘗試大權在握的感覺,就連皇后、妃子等女人也不甘示弱,何況是本身就握有一些實權、深得皇帝信任的太監呢?

    在人性面前,這一切本身就沒有什麼奇怪的,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想要不斷往高處爬,不管是中國古代的人還是西方古代的人都是如此,在皇權的巨大誘惑面前,真正能夠控制自己慾望的實在太少,可是為何中國古代的太監名氣更大呢?

    為何中國古代太監名氣更大?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中國古代的太監更加出名一些,我們刨除自己是華人這個因素之外,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中國古代太監更加出名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個:

    第一個就是太監製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了3512年,而在西方古代僅僅存在了3064年,兩者之間整整相差448年,就是這448年的時間差,導致中國古代的太監製度歷史更加悠久,出名的機會更多了。

    最為重要的是,西方國家在1640年就沒有太監了,而中國是在1912年才廢除太監製度,至於說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更是活到了1996年,根據他回憶所寫的《最後一個太監》至今依舊暢銷,透過這些文學作品的渲染,中國古代太監自然要出名一些。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太監更加具有話題性,比如古代太監存在娶妻的行為,諸如魏忠賢與客氏之間的故事,還有太監與宮女之間的“對食夫妻”現象,甚至諸如小德張等人直接娶了好幾個老婆的現象,都是充滿話題性的。

    剛好這些事情在西方古代歷史上並不存在,根據史料記載來看,西方古代的太監只出現過和國王結婚的特例,至於說自己娶老婆的現象,基本上還是沒有出現過的,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沒有話題性的東西自然知道的人不多,充滿話題性的事情才更加引人注目。

    結語

    太監製度是古代歷史上的一種特殊存在,太監則是古代的一種特殊人群,不管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古代,都是有太監存在的,他們的存在很好地證明了以前皇帝以及國王對皇權的重視,同時也警醒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貧窮和貧困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