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2812813963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他在北平讀的小學和中學,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時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子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勳”,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開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我們又是同學;後來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頓高等學校研究所工作,前後17年的時間裡,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了戰時美國的原子彈製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奧本海默在內,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昂的研究生。波昂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昂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這可以用下面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不時出現,不過比起以前要較少出現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華人和外華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粗估”引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又要有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突發的問題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訊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製《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我幾時從父親口中嚐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隻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陷於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訊息使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經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選擇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當為稼先慶幸!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他在北平讀的小學和中學,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時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子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勳”,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開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我們又是同學;後來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同住一室。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期頓高等學校研究所工作,前後17年的時間裡,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了戰時美國的原子彈製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奧本海默在內,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昂的研究生。波昂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昂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這可以用下面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不時出現,不過比起以前要較少出現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華人和外華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粗估”引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又要有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突發的問題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訊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製《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我幾時從父親口中嚐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隻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陷於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訊息使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經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選擇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當為稼先慶幸!

    特別宣告: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影片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使用者上傳併發布,本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向往去體制裡面工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