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376507636
-
2 # 不真實的人
,一種認為人的認識是漸進的,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是可以認識的。
還有一種認識認為,人類如螻蟻,對宇宙永遠也無法認識,永遠也無法理解。
前者是正確的,是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後者是錯誤的,是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表現。
現在時空通訊就用兩個哲學基本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一個是物質世界運動絕對性與靜止相對性關係,還有一個事物發展否定之否定規律。
運動的絕對性認為,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根本找不到絕對靜止的東西。
(1).侷限於太陽系的宇宙說──地心說:古代的人們首先注意到的宇宙現象,如晝夜交替、月亮圓缺、日食月食、天體位置隨季節的變化以及行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動等等,實際上只是太陽、地球、月亮、行星等太陽系天體運動的反映。因此,以這些現象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宇宙理論,無論是中國古代“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的渾天說,還是古希臘以地球為中心,依次排列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恆星等“九重天“的地心說,都沒超出太陽系的範圍。恆星在這些宇宙理論中的地位,只不過是個一成不變的佈景或陪襯。
(2).侷限於太陽系的宇宙說──日心說:16世紀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雖然仍末超出太陽系的侷限,但卻把地球從居於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降為一顆繞太陽旋轉的普通行星,正確地反映了太陽系的實際情況。這不僅直接為以後開普勒總結出行星運動定律,伽利略、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鋪平了道路,而且從根本上動搖了人類中心論等宗教教義不可冒犯的神話。它作為自然科學第一次從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的“獨立宣言”,在人類思想史以至社會發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從太陽系到廣闊的恆星世界:18,19世紀是太陽系天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借望遠鏡的幫助,人們不僅發現了天王星、大量的小行星、行星衛星等太陽系成員,還根據天王星實際觀測位置與理論計算位置的偏差,用天體力學理論準確地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並最終發現了海王星、冥王星,從而有力地證明了當時的宇宙理論同太陽系的客觀實際是相符的。與此同時,人類的視野也逐漸由太陽系擴充套件到更為廣闊的恆星世界。
17l8年,哈雷將自己的觀測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時代的觀測結果相比較,發現有幾顆恆星的位置已有明顯變化,首次指出所謂恆星不動的觀念是錯誤的。
1837年,斯特魯維測定了織女星的週年視差(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而產生的天體方向變化)為0.125角秒,這意味著它與太陽的距離為日地距離(1.5億公里)的165萬倍,遠遠超出了太陽系的邊界(日地距離的40倍)。
1912年,勒維特發現造父變星(其亮度由於星體的膨脹收縮運動而發生週期性變化的一類變星)的光變週期同光度之間存在確定的關係,使測定包含這類變星的遙遠恆星集團的距離成為可能。
6年後,沙普利分析當時已知的100多個球狀星團的距離和視分市資料,得出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達10萬光年的龐大的透鏡形天體系統,太陽並不處於其中心的正確結論。
1924年,哈勃發現仙女座大星雲中的造父變星,根據週期──光度關係推算出它遠在銀河系之外,是尺度同銀何系相當的巨大恆星系統。這一重大發現最終結束了多年來關於這類旋渦狀的星雲是近鄰天體還是銀河系外“宇宙島”的爭論,“將人類認識的宇宙範圍從恆星組成的銀河系擴充套件到由眾多星系組成的更廣闊的世界。這個包括銀河系在內由眾多星系組成的世界,就是我們今天所瞭解的宇宙。
(4).對宇宙更深層次認識的進展:本世紀30年代以來,口徑3米以上的大型光學望遠鏡在世界各地陸續建成,特別是近四五十年來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的相繼誕生,使天文觀測手段不但具備空前的探測能力,而且使獲取資訊的視窗從可見光逐步擴充套件到包括射電、紅外、紫外、X射線、×射線在內的整個電磁波段。從本世紀初開始相繼創立和發展起來的量子論、相對論、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又給天文學提供了銳利的理論武器,使人們對天體的研究從機械運動進展到物理性質、化學組成等更深的層次,從而為勾勒出太陽系、銀河系以至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