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大叔

    個人認為兩者都不是。

    觀念升級、經營理念升級、產銷模式升級,才是小米進軍高階的根本。

    所幸的是,小米及時更新了觀念,擺脫了純粹“低價價效比”的理念,更加重視產品的完整性和先進性。突破了“以價定質”的傳統價效比理念,反過來“以質定價”,賦予了價效比新的理念和活力。讓相對低價也能製造出高階產品成為現實,也讓價效比進入了高階市場。

    這種觀念、理念上的升級、突破,才是小米走向高階、又不失價效比的理論所在。

  • 2 # 柿蔭堂少主

    所有中中國產手機品牌走向高階是必然的,由主客觀兩大因素影響。

    首先來看主觀因素,當一個品牌發展到一定地步,必須與其適應的發展邏輯。小米現在12歲了,不能一直在中低端混,長久下去遲早要完,現在已經不是10年前中中國產手機剛剛爆發的時代,想要混下去必須要走高階道路,誰也不能阻擋。

    再來看客觀因素,華為被迫退出高階市場,留下一大塊市場蛋糕被蘋果獨吞,但中中國產品牌都不甘心,希望可以與蘋果分一杯羹,雖然這很難,但還是想試試,所有中中國產品牌都這樣做。

  • 3 # 小伊評科技

    歸根結底,就是市場所迫,被迫高階。

    如下圖所示這是自2015年開始國內手機的出貨量情況,這個趨勢很明顯——手機出貨量連年下跌。在大環境都正常的2018-2019年,都分別跌了10.8%和7.6%,更別說受到大環境影響的2020,2021以及2022年了,只會更慘。

    這個趨勢就告訴我們,整個智慧手機的大盤是在萎縮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自2011年開始,手智慧手機之所以能夠快速地發展,是因為當時的手機市場是一片藍海,很多消費者都沒有用上智慧手機,而這些沒有用上智慧機的使用者都是手機廠商潛在的消費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智慧手機的快速普及,截至到有資料的2020年,我們國家的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63.4%,智慧手機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9億人,雖然看似還有4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大家要考慮到這部分群體裡面還包括了大量無法使用智慧手機的嬰幼兒,少年兒童以及部分大齡的老年使用者,如果把這部分群體刨去,那麼剩下的市場可就真的沒有多少了。

    至於國外市場倒是有不少的藍海市場譬如印度,譬如非洲,譬如歐洲,日本等等,但是這些國家受制於ZZ,文化等等因素,國內的手機廠商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佈局,日前印度ZF對於VIVO和小米的處罰不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麼?

    在這種大背景下,所有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都要迎來衰退期,這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那麼大家請思考一下,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保證總利潤呢?很簡單,那就是提升單機的利潤。

    如下圖所示,這是全球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以及利潤率的關係,iPhone以10-15%的市場份額,攫取了60%左右的利潤,為什麼?因為iPhone的單體利潤足夠高,所以,大家可以發現,不管大盤怎麼變化,iPhone的銷量和收益都是很穩定的,這就是做高階機的優勢所在。

    所以,國內的手機廠商想要維持目前的總利潤,就必須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手機的利潤,那麼進軍高階市場就成為了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必須要走的。

    那麼迴歸到小米這個品牌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並且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盈利能力更為關鍵,小米的股票一直毫無起色就是因為他的利潤率太低所致,所以自從小米上市那一天起,走向高階市場就成為了它必須要做的事情。

    另外,如果大家對小米這個品牌比較熟悉的話應該就會知道,在小米成立之初一直到2015年,包括雷軍在內的小米高管對於小米這樣一條圍繞網際網路,輕資產,高流轉的運營方式是非常自信的,他們認為,小米可以憑藉價效比,可以憑藉網際網路成為世界第一。也就是在那個時期,雷軍喊出了“晶片沙子”的口號。

    然而結果呢卻並非如此,整個線上手機市場的份額始終控制在30%左右,任憑移動網際網路的春風再怎麼吹也沒有推動他的成長。所以,小米就算把線上市場吃光,也就只有30%的市場份額而已。況且,他不可能完全吃完。

    那麼怎麼辦呢?只能開始佈局線下市場,於是乎,小米之家應運而生。但是做線下市場同樣也是需要錢的,那怎麼辦呢?還是一條路——做高階機。

    所以,其實國內除了華為在做高階機的時候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都是一個活在當下的品牌,他們基本都是被迫而為之。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先森數碼

    我從來不相信企業家說的那些鬼話,只做平民市場,不涉足高階就是最大的“騙局”!因為沒有哪一家企業能抵擋住高階市場的誘惑和衝擊。也沒有哪一家品牌能夠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中無動於衷。你看著同行都吃肉,你要是甘於現狀,只享受喝湯那是不可能的!

    小米轉向高階市場初衷是股市需要

    都知道小米以“價效比著稱”,並且小米在上市前夕還說過“只做感動人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綜合硬體利潤率不會超過5%”,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這些鬼話就是用來安撫消費者,抬高股價。小米作為一家科技企業,一直在低端機市場摸爬滾打是不現實的,財報不好看,也沒有足夠的利潤去研發,去更新換代,這就是一個死迴圈。

    所以我覺得小米10這次10週年大作有兩個目的:

    1、徹底釋放出紅米這個子品牌,因為小米甚至自家品牌太低端了,現在有了更低端的紅米,那不如干脆獨立出來,既獨立了紅米,又抬高小米,把小米慢慢往高階上推!

    2、小米10是小米正式向高階衝擊的代表,這向消費者,向股東,向投資人釋放一種訊號,那就是小米要往高階走,從一個平民品牌,成為一個高階品牌。

    有一部分是產品升級的原因,但更多是市場所迫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點矛盾,產品升級不也是市場的一部分嘛?話是這樣說,可小米剛出來的時候,怎麼吊打三星、蘋果的忘記了嗎?不就是米式對比法,最後來一個Duang 1999。

    但不可否認,隨著市場的深入,消費者的挑剔,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效能的提升了,對於質感、拍照、設計、螢幕等細節的追求,這就必然倒逼產品往高階發展,這一點從MIX一代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

    但說到底還是市場這個大環境,中中國產手機廠家看到華為賣七八千都一機難求,別人吃肉我卻只能喝湯,那心理肯定是不平衡的,所以必須往高階走。再說了,這手機企業本就是高科技企業,研發週期長,資金大,沒有足夠的利潤哪來研發?現在還能模仿借鑑,後續大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類似於iPhone那種),到時候小米還怎麼生存下去?所以小米也想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那自然就要邁向高階。

    最後,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沒有哪一個品牌是安於現狀,只滿足於做低端產品的。低端產品利潤極低,賺的就是辛苦錢,但等到有了一定實力和規模,那肯定會向上發展。看看奧迪,之前還是由機車、腳踏車這些低端產品車企組成的,蘋果、三星那麼高貴,不也是從入門級產品開始的,華為更是典型,從一個運營商定製機,變成了中國高階手機的代表人物,Mate系列、P系列都是2000萬級別的銷量,試問面對如此大的利潤誘惑,怎能不心動?

    所以我覺得這事兒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就是沒有這些外在因素,一個正常點的企業,等到業務穩定、成熟之後,也必然往高階領域走(往高階走要麼是借雞生蛋,要麼就是打造自有品牌),就跟“人往高處走”一樣,這是很正常點的發展軌跡。更不要說手機行業這種高門檻、競爭激烈的行業,那更是需要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以此形成優勢。比亞迪當年不就是做低端車的,幾萬塊一輛,再看看現在的唐、漢系列,不都是二三十萬的車,媲美入門級的BBA了。

    所以,即使小米不上市,即使整個手機圈競爭沒那麼激烈,小米早晚也會邁向高階,不論是嘗試也好,還是彌補產品空白也罷,這都是必然會經歷的一步。沒有人會安於現狀,也沒有企業願意在低端區域競爭,混不出名堂,容易被拖死。

  • 5 # 巴倫支海指甲刀

    小米其實就是不服氣,華為能做高階憑什麼我不行,華為能把多攝做好,能請萊卡調教,小米為啥不行。小米的傲氣是骨子裡的,一如當年的wps對抗office!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一年級語文,英語都考了100分,數學考了97分,需要怎麼讓孩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