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博士講保險
-
2 # 明亞高階合夥人白姍姍
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各有利弊,不同險種情況不同,我來一一分析:
一、重疾險
(一) 大陸保險的優勢
1. 健康告知
大陸保險:大陸法系,有限告知。僅對書面問及項有告知義務,書面未涉及的,無主動告知義務。
香港保險: 英美法系,無限告知。不僅對問及項有告知義務,對未問及的可能影響保險公司評估的事項,也有主動告知的義務。
2. 理賠時效
大陸保險:比較快,大概在1-3周
香港保險:週期較慢,大概在1-3個月
3. 輕症賠付
大陸保險:輕症額外賠付3-5次,每次20%
香港保險:輕症扣減主險的保額,每次20%,如果5次後合同終止
4. 輕症豁免
大陸保險:患輕症後即可免交後期保費,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香港保險:患病後需要繼續繳納保費
(二) 香港保險的優勢
1. 保單增值
大陸保險:保額固定,購買後終身保額不變,容易被通貨膨脹侵蝕。
香港保險:保額=固定+紅利,保額會隨著時間的增長,保額也會增長,有一定的抵禦通貨膨脹的作用。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香港保險費率便宜,這個其實是分產品,跟*安、*邦比肯定是便宜的。但是大陸現在也有很多價效比高的產品了。
二、 高階醫療
也涉及健康告知,此部分同上。
香港的大部分加不了門診,住院前打香港電話,否則需要事後寄香港理賠。
三、 理財型保險
1.貨幣
大陸保險:人民幣計價保單
香港保險:美元計價保單(可以作為資產配置,防範貨幣貶值風險,比如有境外貿易、準備留學、移民等)
2.收益
大陸保險:保證收益高,總利益低
香港保險:保證收益低,甚至低於已交保費,但是非保證部分高,所以總利益高。附圖為香港保險的計劃書,年交5萬,10年交,總保費50萬,可以看到即使是繳納完全部保費其現金價值也是長期低於總保費的。
總結下來:
1. 重疾險、高階醫療這些保障類的保險,如果長期生活在大陸,建議投保國內產品,理賠更快捷方便。加之告知義務的區別,體檢有異常項、有既往症病史的更加不建議選擇香港保險。
2. 理財類保險,根據各家情況、需求以及風險偏好進行選擇。
-
3 # 明亞安優保馮兆豔
人們到香港買保險,主要是兩個險種:重疾險和儲蓄險。其中儲蓄險是理財型保險。
香港是美元保單,內地是人民幣。除此之外還有這些差別:
重疾險:香港VS內地
1、價效比:香港的重疾險比內地的價效比高不少。香港保險不考慮分紅,跟國內最便宜的重疾險價效比相當。人家還額外有分紅。
2、風險:香港重疾險是無限告知,即被保險人如果身體有異常情況(如住院、門診、體檢等),問到的你要告知,沒問到的也要告知。內地是問詢告知,只有問到的才要告知,沒問到的不用告知。如果在香港隱瞞或遺漏了自己的病情,最後理賠時,說不賠就不賠,沒有迴旋餘地,可能保費也會沒收。內地會更有人情味一些。
3、功能:香港重疾險包含很多獨特功能,比如孕婦可為肚子裡的孩子投保;可以保障投保時未發現的先天性疾病;父母任意一方身故,孩子保費可豁免不交;配偶身故,保費可不交;癌症或心腦血管疾病多次賠付,癌症多次賠付的間隔可以短至1年(內地最短是間隔3年)
4、疾病:香港保險疾病分類更細,有的疾病不是保終身的,有的疾病會分型別,不危及生命的不保。內地的比較粗放。
5、投保流程:買香港保單必須去香港保險公司繳費,有時需要面見醫生或做體檢。內地保單在家裡就能投保,線上完成。
6、產品形態:香港重疾險形態統一,都是終身分紅重疾,不患重疾身故有賠付。內地有定期的、不含分紅的、消費型的重疾險(不患重疾身故無賠付),花樣繁多。
儲蓄險:香港VS內地
1、產品收益:香港保單前10年收益低,之後收益比內地高很多。
2、分紅:香港保單分紅高,並且實現率高。內地保單要麼不含分紅,含分紅的實現率低,還不如買不含分紅的。
3、可以變更被保險人:香港保險可以變更被保險人,一張保單可傳3代,內地的不可以。
4、小信託功能:香港保險可以選擇身故賠付金分期支付給受益人,門檻較低。內地需要用這個功能,保費門檻較高。
5、健康告知:香港保險除非保費很高否則不需要告知,內地的年金險還是需要告知一下不過核保寬鬆。
總結
如果你想配置點美元資產,作為海外投資的資金,或者與人民幣進行風險對沖,香港保單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有把孩子送出國留學/定居的打算,可以買香港保險。
如果你想享受香港保單的高分紅收益,可以買。
保費太低(低於1000美元)不值得去一趟香港,簽單還要給人家手續費。
如果你人生活在國內,重疾和醫療國內也配置一些,防止遠水救不了近火,畢竟理賠、換匯,還是自己身邊的保險更方便。時效性要求不高的儲蓄險就沒關係了。
我覺得除了成人重疾險你需要謹慎一點以外,其他的有錢想買就買,產品是很好的(孩子重疾、成人儲蓄險)。
馬上6月初 香港就要開海關了,可以去。。
-
4 # 滬惠保
保險不該區分“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只有區分“適合的保險”和“不適合的保險”。
香港保險投保或者理賠一般都用港元或者美元計價,針對這一點,購買香港保險就要考慮人民幣與港元或者美元兌換的匯率問題。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麼香港保單就沒有資產配置的優勢,畢竟交錢多,理賠金卻會縮水。反之,如果人民幣貶值,香港保單就有配置的必要性。
當然,香港保險不受內地法律保護,法律訴訟必須在香港進行。香港律師費是很貴的,萬一走到這一步,訴訟成本比在大陸高很多,所以投保前的如實告知非常重要,投保時瞭解清楚保單條款也非常關鍵。
那到底是香港保險好,還是內地保險好?看具體的經濟、身體情況、需求以及風險偏好。
高保額、追求潛在高收益、有境外資產配置需求、認同及遵守“最高誠信”原則的人,香港保險應該更適合您;保額不高、吸菸體、有體況、重視保障甚於收益、“怕麻煩”,內地保險可能是較好的選擇。還有一些特定的險種,比如意外險、醫療險、旅遊險,內地保險都是更好的選擇。
應首先清楚瞭解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實際需求,根據需求確定需要的險種、對應的保額、保險期間和保障範圍,然後,再根據你能承擔的保險預算選擇合適的產品。別盲從,也無需詆譭。
-
5 # 陳可昕
不能簡單用好、不好也評價香港險和內地險,各有特色:
1、香港險美元資產配置、保額可以做到大額,保費收益跟保險公司贏虧掛勾。
2、內地險企受銀保監會嚴格監管,保險公司安全度很高,不用擔心保司倒閉,健康險保額沒港險高,年金類產品收益率穩定,既有上限也有下限。
-
6 # 明亞保險經紀陳輝
都很好,只是適合不同的人。
也各有優劣勢,拿重疾險來說,香港保單的免體檢額度會比內地高很多,這點對於高淨值人士尤其想做大額保單的非常好,以及兒童壽險額度也沒啥選擇,額外還有分紅,可以選擇美元貨幣。
內地重疾有輕症豁免,而這是香港沒有的。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一般屬人屬地的原則就好,人在哪裡就買哪裡的保險更合適。
高淨值人士可以兩邊都進行搭配都是沒問題的。
-
7 # 王曉波頻道
1. 三種境外保險剛性需求,不用猶豫,該辦就辦。一是境外美元資產配置需求,例如留學教育金、海外接業、移民前資金準備等;二是貨幣的幣種分散,高階人士擔心持有單一幣種影響其財富水平,希望持有美元等國際貨幣以便對沖匯率波動風險;三是個性化的財富傳承安排,高淨值人士希望提升辦理效率,完善傳承方案,降低初始投入。
2. 認清兩地的優勢險類,按需求和偏好進行配置。保險配置的正確順序是,梳理保險需求,明確自身偏好,匹配保險產品。前兩步要與保險顧問充分交流溝通,第三步簡單總結如下。香港地區優勢較為明顯的險類包括:分紅型中長期儲蓄險、終身壽險(分紅型或萬能型)和分紅型終身重疾。中國內地頗具優勢的險類包括:中長期保證收益儲蓄險、真養老年金保險和傳統型重疾險(定期和終身)。總之,強烈建議聘請對兩地保險市場均熟悉的專業顧問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3. 若干注意事項。一是衡量保單大小,評估赴港投保可以節約的資金,是否足以覆蓋投保成本;二是考慮香港保單的隱性成本,例如開立和維持香港銀行賬戶的成本,換匯繳費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三是部分提取、退保和理賠款的入境等心裡擔憂問題,如果特別擔心,建議在內地投保;四是部分產品要特別考慮自身偏好,例如高階醫療險,花著高階醫療險的價格,卻偏好在三甲醫院治療,明顯不划算。
-
8 # 桐叔說保小號
港險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前提就是依託了香港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法制環境。這點我們無法否認:1、重疾險保費便宜據香港衛生署2018年的資料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香港男性平均壽命81.1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壽命越長就意味著香港人的死亡率和重疾率是遠低於內地的。所以香港保險特別是健康險產品,在定價的時候會有更有優勢。但是並不能一刀切的說香港保險就是便宜。相同保額的重疾險,保障接近的情況下,港險普遍比內地的老牌公司(例如平安和新華)要便宜,但是對比一些新興的公司(例如天安和工銀安盛)要貴。2、重疾存在分紅內地的重疾險保額都是恆定的,即買了50萬保額,幾十年後還是50萬。而香港大部分重疾險都有分紅功能。購買50萬保額,幾十年後,保額有機會增長到70萬,這是香港重疾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目前內地保險產品遵照監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檔來演示紅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別為3%、4.5%和6%。香港保險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以上的投資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而內地是採用3%以上的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3、差異化定價比如嚴格區分菸民和非菸民,非菸民的加費比重高達30%,這就是身體健康最直接的優勢。4、香港保險保障範圍廣我們內地前 25 種高發重疾的定義和賠付條件都是行業統一的,各家保險公司都一樣。但香港每家公司的疾病定義和賠付條件都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所以自然會出現一些病種,香港的疾病定義和理賠條件寬鬆。比較典型的就是腦中風後遺症,內地要求在確診180天后仍然留下神經系統的永久性功能障礙,而港險一般不會要求180天,有的是幾個星期,甚至有的是 24 小時。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些病種內地的理賠也會更加有優勢,總體來講對於高發的十幾種重疾來講,內地同香港疾病定義差異並不大。透過1-2個例子,然後說香港重疾理賠更寬泛,其實是不合適的。5、全球資產配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港幣、美元可以自由兌換。很多保單都是以美元計價的,所以很多高淨值的人群會選擇理財型保險,作為美元資產配置的首選。特別是在目前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人無完人,香港保險也有其不足之處。但與其說是“不足”,不如說在以下列舉的方面,內地保險產品對於消費者而言更加友好。1、健康告知內地與香港在“如實告知”上有明顯的差異。在內地遵循有限告知:問什麼答什麼,不問不答。而香港對於告知問卷中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不太確定的內容,保險公司會要求投被保險人儘可能地透過各種途徑去了解、證實後,再做出如實告知。如果不告知,一旦出現理賠糾紛,“過失”幾乎都在個人。即“無限告知”。而且香港重疾險遵循的是最高誠信原則,說一不二,嚴格按照法律條文行事。不可抗辯條款跟國內的用法根本就不同。舉個例子,就算小遠同學由於疏忽大意,忘記告知甲狀腺結節,如果不幸罹患胃癌,在香港是有很大機率拒賠的,而這種情況下,在國內基本不會出現拒賠的情況。2、理賠時效長由於保險公司在國內受到強監管,條款規定30日內保險公司一定要出理賠結果,會更加規範和人性化。而香港保險由於市場化運作程度較高,理賠時效無法保證。據遠慮君瞭解,不止一個買了香港保險的客戶反映,最後理賠用了3-6個月的時間才出結論,當然這也是個案,不過還是有這種情況發生的。3、疾病定義在大陸重疾險條款裡,癌症統稱為惡性腫瘤,是重疾理賠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在這款香港的重疾險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對癌症的理賠範圍比較有限,許多條件下的癌症都不予理賠,包括原位癌和一些輕度腫瘤。如果在購買前沒有充分研讀過保險相關釋義的話,後續很容易產生理賠糾紛。4、體制差異其實香港和內地最大的是體制差異,具體影響在保險的方方面面。l 投保便利性:購買香港保險首次一定需要在香港簽約。如果開具了香港的銀行賬戶,第二年繳費就可以線上操作,否則就要每年跑去香港交保費。l 理賠金:我們知道內地是存在外匯管制的,理賠金過大時沒辦法兌換成人民幣的,所以很多人會採用很多不合規的手段把理賠金帶回內地,這裡面存在不小的風險。l 理賠糾紛:如果發生理賠糾紛,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可以受理不超過100萬港元的理賠投訴,但是處理一單投訴平均需要4-6個月的時間。如果協調無果,那就需要聘請律師在香港打官司了,一切要按照香港的法律標準來。l 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另外,內地的《保險法》是偏向消費者的,而香港的保險法是中立的。購買香港保險在有糾紛的時候,我們是更不佔優勢的。
回覆列表
這裡就有必要提下“香港保險”
很多人覺得中國保險不靠譜,不信任中國的保險,但自身有投保需求,就轉而考慮是否可以購買“香港保險”。
雖然香港保險確實要比我們內陸在險種保障責任上優勢大一些,但是受到兩地法律體系和實操流程的不同,也容易存在很多的問題。
就健康問卷這方面來講,香港保險要比我們內地的保險更加嚴格。中國內陸採用的是“有限告知”,即問什麼就答什麼,不問的就不用答!香港保險採用的是“無限告知”,即身體只要有問題,都要一五一十的說清楚!所以你應該慶幸在內地買保險還有“空子”讓你鑽。
香港保險因為客戶未如實告知而拒賠的案例也不少,但代理人素質高啊,問的問題都會你都懷疑人生,從記事開始就讓你回憶什麼時候有過什麼病,加上香港法律十分健全,你想跟保險公司上法院去扯皮,甩鍋代理人是基本不存在的。
還有人會說,沒事,我在香港買保險,在內地上醫院,保險公司查不到的。嗯,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社會只要出的起費用,什麼事查不到?無非就是保險公司認為有沒有必要而已。香港作為法治高度發達的國際化城市,較真的本事可不是我們內陸能夠相提並論的。所以我奉勸有購買香港保險的人一定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