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一、生態發展,環境為先


    校園景觀四季常綠。根據"四季有綠"的原則,天星幼兒園種植景觀植物、設立景觀帶,種有桂花、薔薇、梧桐、梔子花等多種植物,綠化面積達到2500平方米,綠草茵茵,繁花簇簇;園內還設有幼兒種植區500平方米,供教師和幼兒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蔬菜、瓜果,是一所環境優雅的綠色校園。


    建修材料生態環保。在建修過程中,天星幼兒園始終秉承"生態環保"理念,廣泛使用新型環保材料,如高檔PVC、中空玻璃、空心磚、吸音板、生態木、矽藻泥、節能燈等,做到廢物少、零汙染、絕緣好、壽命長、能源效率高、迴圈利用好等,建築色彩搭配溫馨、協調,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呼應。


    環境美化利廢利舊。天星幼兒園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廢輪胎、舊紙箱、飲料瓶、舊木頭、枯樹枝、舊麻繩等廢舊材料和自然材料,是裝扮環境的主材料;"垃圾歸類"、"節約資源"、"愛護公物"、"禁止吸菸"等提示語也隨處可見,生態文明教育、環保理念和人文精神滲透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


    二、生態教育,課程為本


    生物課程日常化。幼兒園每個班級都設有種植區、養殖區,觀察花草蟲魚等生物是幼兒每天的必修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仔細觀察動植物,瞭解、記錄它們的生長規律,發現它們與土壤、水、空氣和Sunny的關係,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培養幼兒的生命意識,讓幼兒在生物課程中逐步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養成探究、保護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廣泛興趣。


    生態課程主題化。每年的"3.12植樹節"、"3.22節水日"、" 4.22地球日"、"5.31世界無煙日"、"6.5世界環境日"以及"愛國衛生月"等,是幼兒園生態課程的主要內容,各班教師整合各個領域,圍繞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生態教育活動,這種整合各個領域的主題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與人文科學知識,又培養了幼兒的生態意識,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自然課程課外化。幼兒園常常以大自然為課堂,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開展豐富的自然課程活動,如開展"我愛家鄉大英美"、"親親自然總動員"等春、秋遊主題活動,讓幼兒走進自然,瞭解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這樣把創新實踐和環境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成為生態環保的參與者、關注者、思想者。


    三、文明踐行,活動為重


    "環保衛士"值日活動中成長。每天輪流開展"環保小衛士"值日活動,承擔環保值日的幼兒帶好授帶、袖章,晨間入園時整齊兩列縱隊排列在校園入口處,用嘹亮甜美的聲音對來往的家長、幼兒問好,並提醒家長與幼兒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環保小衛士"還自發組織撿拾校園周邊垃圾、開展"啄木鳥"活動、倡導行人愛護花草以及到商家處發放《環境治理》、《垃圾分類》等宣傳資料,將生態保護、文明禮儀輻射到校園周邊。


    "自制玩具"展評活動中鞏固。幼兒園每年都會在教師、家長和幼兒中開展"自制玩具"展評活動,自制玩具要求利用廢舊材料、自然材料製作,大家利用紙板、報紙、無紡布、PU管、飲水桶、木板、毛線、紐扣、地毯等等廢舊材料,發揮創意,各抒才能,製作了《暢遊海陸空》、《百變沙包》、《大冒險》等系列玩教具,分別獲省、市一二等獎,活動既培養了師幼和家長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89化生寺推血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