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三農科普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後天就是大暑節氣了。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的暑有“炎熱”的意思,所以大暑的天氣和小暑,天氣要更加的炎熱。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Sunny最強烈、天氣最炎熱的節氣,在大暑節氣到來後,除了氣溫有明顯的升高以外,降雨也會變得愈加頻繁,所以大暑節氣的天氣特點就是溼熱交蒸。我們常說一年之中三伏天最熱,而三伏天中中伏最熱,大暑通常會在中伏前後,因此大暑節氣後天氣會特別的炎熱。也真是大暑節氣的天氣炎熱,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在大暑節氣後,農作物會進入到生長最快速的階段。在農村關於大暑節氣的俗語有很多,那麼“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大暑在中伏之前嗎?今年會不會是荒年呢?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是說,如果大暑節氣在中伏之前,那麼便意味著今年農作物的收成會很差,是農民最不想看到的荒年。

    大暑在二十四節氣中排第12位,於每年公曆7月22日-24日交節,大暑雖然在中伏前後,但是因為中伏出現的時間不固定,所以在有的年份,大暑會在中伏之前,而有的年份,大暑則會在中伏之後。中伏是三伏天中的其中一伏,在民間關於三伏天的計算,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初伏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中伏和末伏分別是10天的時間,而中伏有10天和20天兩種情況。初伏是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中伏則是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庚日是十天干中的其中一個,庚日出現的時間不同,三伏天的時間也不同,也正是因為三伏天出現的不確定性,所以才會出現大暑會在中伏之前和中伏之後兩種情況。

    在知道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這句俗語的意思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按照俗語所說,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那麼當年農作物的收成會很差,上面說到,中伏是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眾所周知,每個節氣之間相差的時間是一定的,通常會相差15天或16天,也就是說夏至節氣到大暑節氣之間的天數是固定的,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那麼便意味著還沒到大暑節氣,天氣已經開始變得炎熱起來,等到大暑節氣到來之後,天氣會更加的炎熱,人們發現,通常大暑在中伏之前出現時,中伏的天數一般都是20天。雖然大暑之後的氣溫開始升高後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是當中伏是20天的時候,三伏天的降雨就會偏少一些。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除了有足夠的熱量以外,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當三伏天降雨很少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因此便有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的說法。

    這句俗語的由來,是老一輩的人們結合當時的農業現狀總結出來的,在過去因為農業機械水平落後,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的農村,都沒有灌溉裝置,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下,農作物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相反遇到降雨很少的年份時,農作物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有可能會造成顆粒無收。

    今年大暑的時間是7月23日,而今年中伏是從7月26日開始,因為今年的大暑在中伏之前,所以今年便是俗語所說的“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那麼今年的年景真的會像俗語所說是荒年嗎?上面說到,之所以在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古人根據過去農村的農業種植水平總結而來,但是現在農業機械在農村已經很普及,並且農業機械已經很完善,所以即便是在少雨的年景,農民也可以抽取地下水或河流的水用來灌溉農作物,所以現在農村出現荒年的年景很少很少。儘管現在這句俗語放到現在有些行不通,但是農民也要參考這句俗語,因為大暑在中伏之前的話,夏季的降雨會很少,所以農民朋友要及時留意天氣變化,及時灌溉,避免出現農田乾旱的情況發生。在你們那裡有這樣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 2 # 山村分享

    後天大暑,“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今年是荒年嗎?

    答:今年收割稻穀會受下雨影響,不利於達到顆粒歸倉。

  • 3 # 金色麥穗穗

    好多民間諺語都是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科學經濟發達的今天,這些諺語也不準確了。

    來看看今年的時令節氣,今年的入伏時間是陽曆的7月16號,大暑的時間是7月23號,是在頭伏的第八天。是諺語的中伏前,正應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這句話,在過去因為經濟科學都落後,農業全靠人力勞作,無論雨多還是天旱都會造成莊家絕收現象,大暑在中伏前容易下雨,下雨就會荒草縱生,也就屬於荒年。人們種植都是按時令節氣播種,如果大暑在中伏前,假如天旱因為伏天氣溫高也會顆粒不收成為荒年。

    在當今社會科學都發達的今天,可以說是基本不存在荒年之說。天大旱有充沛的水利灌溉資源,陰雨水災也有排水減災的渠道,諺語總歸是諺語,時代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 4 # 佟哩個佟

    配圖

    像我這種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對“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並不陌生,它其實只是半句俗語,完整的俗語是這樣: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後,五穀全豐收。

    它是什麼意思呢?這一般可以從酷熱時間持續持長短來理解。

    我們知道,所謂大暑,就是一年中Sunny最強,暑意最猛烈、天氣最炎熱的節氣,而熱在“三伏”,三伏天的中伏,也是“三伏天”中最炎熱的時段。如果大暑在中伏前,則當年最熱的時段就是大暑提前的天數加上中伏的天數,如果在中伏之後,則最熱的時段只是中伏的天數。比如,大暑在中伏前5天,中伏天數為20天,那全年最熱的時段就是5天加上20天,為25天;大暑在中伏後4天,全年最熱時段就只是中伏的天數20天。

    配圖

    今年的大暑為7月23日,而7月26日進入中伏,屬於“大暑中伏前”,提前了3天,而今年是加長版的三伏天,中伏有20天的時間,因此,今年最熱的時段要持續23天時間,大家要有避暑的心理準備。小時候,在這種炎熱的天氣,父母常常從地裡挖來生薑,洗淨後切片泡水讓我們喝。

    而這種“燒烤”式的天氣,不但人會覺得難受,莊稼也容易受災,如果降雨豐沛還好一些,如果遭遇乾旱,莊稼都枯死,減產甚至絕收,因此,我們的古人根據多年的觀察,發現如果大暑在前,往往降雨較少,莊稼低產。反之,大暑在後,後續降雨較多,莊稼的產量相對高一些。

    生薑切片泡水喝可避暑

    我們的古人最終根據這樣的實際生產經驗,總結出了“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後,五穀全豐收。”這樣的諺語,服務於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 5 # 星寧

    大暑是一年中Sunny最猛烈,氣溫最高的氣節。那麼“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是什麼意思?今年的中伏時間是7月26日,而今年大暑的節氣是7月23日,這就看出今年大暑是在中伏之前了,按照古人總結的經驗,下半年就是荒年了。

    當然,這畢竟是古人留下來的經驗總結。在古代 ,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生活的各方面。於是透過細微的觀察和總結,發現一些規律,給農耕勞作形成一些指導方法。象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測試和設立的。

    當然,現在氣候變化和環境地域性造成很多不太準了。時代在進步,科技發展使得衛星上天有了更科學和精準的天氣預報,使得農民生產能夠很大程度提前預防。

  • 6 # 情深似海滿人間

    我以為有些古語過時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對大自然的抗體越來越好,抵禦風險能力大大提高。多年來中國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今年我們這個地方風調雨順,估計又是一個豐收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子蘭墨蘭肥料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