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世常暗

    日本鎖國的主要原因在於歐洲傳教士的大量進入導致大量日本平民,武士甚至大名改信基督教,並於日本幕府和日本佛教爆發激烈衝突。

    自1597年發生“二十六聖人殉教”事件,6 名傳教士、3 名日本傳教士與 17 名日本信徒在長崎被處以死刑開始,日本開啟了鎖國政策,第一次是在1616年,下令除中國商船外任何外國船隻不得泊於長崎和平戶以外的港口,1623年關閉英國商館,1624年與伊比利亞聯盟(西班牙和葡萄牙)斷交。

    1633年日本幕府第一次正式下達鎖國令,到1636年日本已經連續下達了四次鎖國令,內容包括禁止出國五年的日本人回到日本,禁止中國荷蘭以外的外國船隻泊於長崎以外港口,驅逐留日葡人和葡日混血。

    1637年島原之亂(幕府與日本天主教信徒之間的戰爭),雙方兵力共計約20萬,是日本幕府時代最後的內戰。

    1640年處死40名葡萄牙使者。

    1641年鎖國制度正式完成,同年遷荷蘭商館於出島。

    自此日本算是正式進入鎖國狀態,不過其實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完全的鎖國,日本保留了長崎作為商業港口,而中國同時期也保留了廣州作為商業港口。

    直到江戶時代中期,日本由於費頓號事件,進入了完全的鎖國狀態,即根據“異國船打退令”,任何靠近日本本土的外國船隻都會被攻擊。(費頓號事件是一艘英國商船偽裝成荷蘭商船進入長崎並挾持長崎奉行所內職工,最後逃脫的事件,此事導致長崎奉行松平康英切腹)。

  • 2 # 芒果點評露

    提起閉關鎖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中國的清朝。沒錯,閉關鎖國是中國清朝時期的一項國策。當時的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維護自身,防止漢人聯合海外勢力顛覆滿清統治。

    無獨有偶的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當時也在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那麼日本為何要閉關鎖國?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閉關鎖國的道路的呢?

    幕府時期的日本將軍

    一、日本的閉關鎖國

    1633年日本德川幕府第二代領導者德川秀忠,決定將日本進行鎖國,並且先後下達了5次鎖國令,逐漸將日本本土所有的外華人進行驅逐,並且禁止與外華人通商(中國與荷蘭除外)。

    1633年第1次鎖國令,禁止奉書船以外船隻渡航。此外,禁止滯留外國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國。

    1634年第2次鎖國令,再次通達第1次鎖國令的內容。

    1635年第3次鎖國令,中國(明朝)、荷蘭以外的船隻只能進入長崎,禁止所有在外的日本人回國。

    1636年第4次鎖國令,與貿易沒有關係葡萄牙人妻子(包括日本混血兒)總共放逐了287人到澳門,其餘滯留在人工建設的小島出島上。

    1639年第5次鎖國令,禁止葡萄牙船隻入港。

    此後雖然葡萄牙人曾多次要求日本再次通商但都被幕府拒絕。至此日本鎖國正式完成。

    鴉片戰爭時期,西方的堅船利炮開啟中國大門的同時,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也難以維持下去,當時的幕府頒佈了“薪水給予令”。開始允許外國船隻進入日本港口,來獲取食物、水、柴薪,但是不允許上岸。

    直到1853年和1854年,美國海軍軍官佩裡的“黑船”進入日本,強迫日本簽署了“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才徹底終結。

    其實日本在德川幕府前期實行的是相當開明的政策,外華人是可以在日本從事各種商業活動的,日本人也可以出海經商。但後來日本在和外華人交往中,卻讓日本認識到了閉關鎖國的必要性。

    日本的江戶時代是個商業大發展時期,不僅外華人可以在日本從事各種活動,日本人也可以長期滯留外國。但伴隨商業而來的同時,外國的宗教也開始進入日本,並且嚴重影響了日本的穩定。

    德川家康

    二、西方文明的入侵

    16世紀是一個大變革的時期,各國也紛紛進入了大航海時期。而當時的日本也步入了由分裂到統一的程序中。1543年,一艘葡萄牙商船進入了日本,日本開始出現在西方人的世界地圖中。

    沒過多久,西方宗教便隨著葡萄牙人一起進入了日本,並開始傳播發展。安土桃山時期的織田信長為了透過貿易獲得西方的“鐵炮”和賺取利潤,進而幫助自己統一日本,開始大力支援教會發展。

    而當時的富人和地方大名同樣為了賺取利潤紛紛皈依教會,從此基督教開始在佛教、神道教佔據主導地位的日本傳播開來。

    日本長崎地區的教堂

    就這樣短短几十年內,西方教會在日本就發展壯大起來,1570年日本教會信徒才3萬人左右,到了1600年就達到了30萬,並且滲透到了日本的各個階層。

    到了豐臣秀吉時期,當時的日本忙於與北韓和明朝作戰,並沒有在意這些西方人士,但就在這段時期,基督教傳教已經影響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在大名等領主的壓迫下,很多地方的基督徒不但面臨迫害,還面臨強迫改信。

    西方傳教士開始唆使民眾起義,日本的九州島地區就發生了兩次起義。這讓當時的豐臣秀吉感到非常憤怒,於是在1616年下令開始“禁教”,從貴族到平民全部不能信天主教。

    但后豐臣秀吉死後,他的這一政策並沒有延續下去,由於繼任者德川家康需要貿易來獲得金錢並且再次統一日本,所以對西方宗教的傳播表面反對,卻暗地支援。就這樣直到天下大定以後。

    豐臣秀吉

    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為了遏制西方外來勢力,開始再次禁教,並且對基督徒進行迫害。慶長十七年(1612)及十八年(1613)德川家康分別頒佈了禁教令和伴天連追放令,開始平毀當時幕府管轄的江戶(今東京)、京都、長崎等地的教堂,流放在那裡的傳教士,進而在全國強迫基督徒改信佛教。

    二代將軍秀忠,規定外國船隻能在長崎和平戶兩處停泊。在江戶、京都、大阪等地一律禁止外華人滯留。三代將軍家光繼任後,仍然禁教,基督徒一經查出,不肯棄教的,立刻處死,同時獎勵告密,鼓勵“群眾”揭發信教者和傳教士。

    在這過程中,天主教信徒多次發生暴動試圖推翻幕府體制,結果都被鎮壓,比如1637年爆發的島原之亂,幕府花費很大的力氣,死傷超過萬人才鎮壓了這次基督徒為主的大起義。

    經此一役,幕府認為外來者對幕府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禁教只是治標不治本,於是開始強制鎖國,斷絕與絕大多數外華人的貿易。於是幕府釋出禁令,全面禁止外船來日,命各藩檢查航行船隻,提高密告外船走私入境者以3倍的獎金,並禁絕國外教會對日本教民的一切聯絡與影響。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下,日本的閉關鎖國並不是拒絕和所有國家交往,日本在鎖國期間,在長崎一地留有港口,專門用來和中國、荷蘭交易,同時與北韓、琉球等國也有往來。

    日本與荷蘭人交往,主要是荷蘭人更只注重利益,也就是“只做生意不搗亂”。而且幕府也需要和外國進行一些必要的貿易與交流。

    三、奪回海外貿易

    日本如果僅僅因為宗教進行鎖國,顯得有些誇張了,其實日本鎖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奪回海外貿易的權力。

    日本政權體制可以用三個詞概括天皇、將軍、大名。天皇更像是一種信仰的存在,將軍是國家中央政權,而大名則相當地方政權。

    從戰國時代開始,各地大名就互相攻伐,為了增強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就一直和外國保持著貿易往來,透過貿易日本的大名可以獲得大量財富與先進的武器。

    戰國時期各地大名互相征伐

    日本統一以後,地方大名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會嚴重威脅到德川幕府的統治地位,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日本決定進行鎖國,而在長崎設開放口岸,也是為了方便幕府對外貿易,增強中央的實力。

    另外天主教的教義和日本本土宗教的教義是不一樣的,天主教人人平等自由,與日本嚴格的等級制度相矛盾,天主教尊“上帝”為最高主宰,這讓日本的“天照大神”難以接受;自然也就引起了日本幕府的不滿。

    而且基督教忠於上帝的教義和日本階層的忠於主君的觀念也格格不入。最終造成了日本對於基督教徒的打壓迫害。

    四、總結

    日本的幕府實行閉關鎖國的目的和清朝是相似的都是為了防止國家被西方列強所殖民,但問題是,世界的變法實在是太快了,當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

    但日本比中國幸運的是,中國和日本都是被列強的堅船利炮開啟國門,但是日本遇到的是當時的一個小列強美國,而中國遇到的則是當時如日中天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

    日本有中國的悲慘局面在前,加上自身船小好掉頭,接過工業革命的浪潮迅速改變自身的被動局面,開始向著列強蛻變。

    日本這個國家其實是非常善於學習的國家,無論是唐代白江口之戰戰敗後,認識到差距的日本馬上派遣唐使學習大唐的先進制度和經驗;亦或是學習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

    在美國的黑船叩關後,日本也迅速拋棄閉關鎖國這一套,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經驗,走上列強之路;可以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日本都能迅速找到學習的物件,這一點也是讓人佩服的地方。

  • 3 # 玩過路過

    首先,中國清朝沒有閉關鎖國,這是西方造的謠,中國當時的出口,十船九空,他們需要我們的產品很多,但他們沒有我們所需要的產品。只能運回白銀。歐洲戰爭需要大量的白銀,有要輸出他們大量過剩的工業產品。中國為了自己金融穩定。設定白銀外流限制。他們無法透過買自己的產品,換來白銀。所以他們用他們國家都不讓用鴉片,賣給中國。又用武力開啟中國的大門,最可恨,他們還說中國閉關鎖國,透過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傳播他們的謠言。中國自從那時中國一些受西方培訓的知識分子大力吹捧西方。形成了一種言語霸權到現在了,這個謠言還在盛行。太可悲了。日本的閉關鎖國,也是因為他們當時太弱了。無法承受,大量的外來產品的壓力。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承受外來產品的。希望中國有點文化的,儘快擺脫過去的說法!因為在這種思想下,抗戰時出了很多漢奸!國外的言論,物品,甚至他們對中國的評價。都成金科玉律!小心現在的漢奸!

  • 4 # 巖語不煩

    日本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日本在當時也面臨著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且為了防止國內反叛勢力與西方勾結,便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與少數的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事實證明,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當時能夠起到降低外來侵略的作用,但因此落後於世界潮流,最終都沒能倖存下來。

  • 5 # 柴克016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我來簡單舉個例子,閉關鎖國就跟碰到疫情隔離在家一樣,可以避免外面的紛擾而且自己在家裡想幹嘛幹嘛。日本當年閉關鎖國目的是鞏固政權,以此牢牢控制國家。事實證明閉關鎖國雖然能掌控國家,但落後開放發展的國家是必然單位。

  • 6 # 密室脫垂

    不是因為地大物博,是因為管理能力不足。作為一個國家政權。如果管理能力不足,就會形成很多貪官和庸官,清朝這時候已經形成了這種狀況,如果不搞閉關鎖國,恐怕這些貪官和庸官就會把社會搞得亂七八糟。很快就會滅亡的。但是閉關鎖國呢。因為落後於外國來也容易被外國攻擊。然後又被內部的貪官庸官叫外國,他們聯合起來顛覆本國政權。所以最好的對策是把自己國家的政權搞得非常穩固和有效。然後逐步開放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獲取外國的經濟和技術。還有交流各種政治方法。這樣逐步趕上外國。那時候國家就安全了。但作為封建制度,世襲制度。加上是偏遠地區的民族統治。他們對。政治和文化了解不多。也就是政治文化傳統,太過落後。根本不能接受外國來的或者是本中中國產生的先進的東西。封建奴隸制的日子和強盜匪幫的日子都還沒過夠。對先進的東西毫無認識和想象。這就是他們走向閉關鎖國和逐漸滅亡的原因。

  • 7 # hetao45

    閉關鎖國的原因不是地大物博。唐元之地也不小吧?為何都搞了開放?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不知天外有天、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井中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形式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