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70718210409

    甲午賠款於1898年賠完。當時清朝政府第四次向日本賠款。

  • 2 # 瑤瑤16062

    1896-1906年之間就用完了。當時的賠款換算為日元(金本位)為36451萬,其中大部分被用在軍隊擴張計劃,特別是“六六艦隊案”(6戰列艦6裝甲巡洋艦組成的主力艦隊)上,共計22606萬,加上貼補甲午戰爭的財政虧空所用的7896萬,實際上甲午賠償金的85%左右被用在戰時財政和擴軍上。海軍的擴張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打敗俄國和走向軍國主義的重要原因。

    中國相傳日本把大筆賠款用於教育是個神話,事實上甲午賠款用於教育基金的只有1000萬日元。雖然1000萬金日元數額也相當可觀,但比起軍費的投入還是小太多了,僅佔甲午賠款總額的2.8%。

    剩餘的賠款被用於臺灣殖民、皇室開支、防災基金以及鍊鋼廠的建設等雜項科目上。

  • 3 # 九世之仇尤可復

    1898年5月7日賠完。

    對於清政府來說,這筆賠款的負擔非常巨大。《馬關條約》簽訂的1895年,清政府財政收入僅為7000多萬兩,再加上甲午戰爭本身花掉戰費兩白銀,實在是捉襟見肘。

    還能怎麼辦?加緊搜刮民脂民膏,先把錢湊出來再說,不然日本軍隊不肯離開啊。清政府東挪西湊,把壓箱底的銀子都拿了出來,終於攢足了銀兩。


    ▲英鎊憑藉強大的英國海軍而成為最強的國際貨幣

    為了少付後幾年的利息,清政府還決定提前還款,在三年內把2.3多億的白銀全部付清,這樣可以省下2100多萬兩。要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賠給英華人的銀子也就這麼多。

    1895年10月31日,清政府支付首批5000萬兩白銀,不是直接支付白銀或銀票,而是兌換成等價的英鎊。英鎊是當時最堅挺的國際貨幣,比現在的美元還要受歡迎,5000萬兩白銀相當於750萬英鎊。


    ▲清朝駐倫敦的公使館,大部分甲午賠款都在倫敦交割

    清政府隨後在1896年、1897年支付了兩次共6666萬兩白銀。最後一筆是在1898年5月7日,2億兩的賠款還剩下8333萬兩。由於利息和贖遼費是另外支付的,而前面已經支付了1083萬兩利息,因此提前還款後,這筆錢要退還,因此實際該付7250萬兩白銀。

    至此,清朝賠給日本的2億兩白銀已經全部付清,日軍應該從遼東和威海撤軍了。可是,日本人又提出兩個補償要求,強迫清朝支付2800萬兩白銀。

    日本人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白銀的成色,《馬關條約》規定清朝支付的是庫平銀,可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這種“庫平銀”,只是清朝用來計價的核算單位。

    所有的銀錠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純銀的,而清朝從來沒有統一過銀錠的標準,不同省份不同行業使用的銀錠純度與重量都不一樣,這就給計價、核算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清朝銀兩制度的混亂也是造成賠款增多的原因之一

    康熙年間制定過國庫用銀的標準,因而被稱為庫平銀,其成色為935.374,即每一千兩庫平銀含有935克純銀。各省份交上的稅銀要熔鑄成這種庫平銀方能納入國庫。

    甲午期間,清朝仍在使用康熙庫平銀,因此理所當然認為是指康熙庫平銀。但日本人從中發現了漏洞,他們堅持以國際通行的足銀為標準,成色達到988.89,每一千兩足銀比康熙庫平銀多出53克純銀。


    ▲19世紀後期,金本位開始全面取代銀本位,白銀價格大幅下跌

    清朝一開始不答應,但爭不過也沒用,只好答應補足這些純銀,當然也是折算成英鎊支付的。這樣算下來,2億兩庫平銀總共需要再補1325萬兩。

    在國際支付中,相關的計價單位或標的物稍有一些模糊,便有可能被對方抓住把柄,造成我方的被動和吃虧。這種情況直到今天仍在不斷上演,要不為什麼大公司籤合同都會有律師把關,就是為了避免類似的疏漏。

    四、鎊虧

    第二個要求是補償鎊虧,當時國際銀價在下跌,1895年條約簽訂時,4.05兩白銀兌換一英鎊,到1898年跌至6.25兩白銀兌一英鎊。用現代的語來說,這叫匯率風險。

    由於賠款按白銀計算,實際支付卻是英鎊,銀價下跌會導致清政府支付的英鎊越往後越少。簡單地說,同樣支付5000萬兩白銀,1898年兌換的英鎊數比1895年要少50%以上。

    日本人當然不爽,又向清政府提出要補足這個鎊虧,反正他們一點風險也不擔,全部轉嫁到清政府頭上。能不答應嗎?不能,地盤在人家手裡,多賴一天就多收一天的費用。

    於是,清政府不得不補足了這筆鎊虧1494萬兩白銀,加上貼補成色總共多支付了2819萬兩白銀。整個馬關賠款清政府的實付支付額達到2.597億兩白銀,摺合3.895億日元,是日本戰爭支出的2.6倍,相當於日本財政收入的4.87倍。

  • 4 # 張冬611

    當時清政府延用康熙年間的庫平銀標準,既一千庫平銀含935.374兩純銀,日本以庫存銀成色不夠,強制要求一千庫平銀應含988.89兩純銀,清政府軟弱的答應了。只此一項,清廷多支付日本1325萬兩白銀。


    當時國際市場上金價上漲、銀價跌落,日本藉此要求中國英鎊支付賠款。清廷用庫平銀兌換英鎊就形成“鎊虧”(1英鎊摺合庫平銀6.0788兩作為固定核算標準),日本又從中國輕易地多得了約1500萬兩白銀。


    最後中國直接賠款高達2.58億兩白銀,還包括日本在戰爭中的掠奪所得。


    清政府已無力賠償如此之多的賠款,被迫對列強進行借貸,然而列強缺以種種理由對清政府進行壓榨。


    1895年7月,向俄、法借款9896.8萬餘兩,清廷同意以海關稅款為抵押,允許俄法參與海關管理;


    1896年3月,向英、德借款9762.2萬餘兩,清廷不準改變由英華人控制中國海關管理權的現狀;


    1898年2月,向英、德借款1.1277億元,清廷以海關稅為擔保,由外華人控制海關征收,以內地稅收每年500萬兩作抵押。


    1899年,清政府對日賠款逐漸清算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女人讓你擁抱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