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AB
-
2 # 燦爛雪碧5Q
這是短片最開始的一句話,“speak”連線的是兩個物件,即影片中的主體和客體,前面的“fill”與“hungry”對比強調的是底層勞動者,在馬洛斯理論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無法確保,高層的人員卻還在誇誇其談“wonderful times”,對此我想到來自紳士之都的詹姆斯的一句笑話,“丹麥已經對再生新能源進一步展開研究了,英國的領導們還在客氣地講著漂亮話。”所以漂亮話都是拿出來糊弄不佔有話語權的客體。
我之前在b站看到的《少數人的晚餐》不是完整版的,後面並沒有涉及到新的一輪掠奪和再消費,完整版含幕後大概有10分鐘,建議要深入理解這部動畫最好把後續給看了,特別是最後一幕,海浪衝上來,一間屋子消亡了,新的一間房屋又打開了,依舊是那些特定位置出來的新人又開始做回了餐桌上,就像歷史的湧流一樣,漲了又退退了又不漲,成了規則。
隱藏在短片裡的經濟問題
動畫採用了簡練和比喻的表達方式,保障了小空間裡以最快速度篩選需要表達的內容或者呈現最主要的劇情,劇情簡單到所有都知道他在進行什麼步驟,無非就是有人在吃東西有人在製作東西然後有貓吃不到,後來因為飢餓之下揭竿而起,這樣的模式是不是像極了封建社會被壓迫的人們起來反抗,因為資源無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的分配,所以不獲食的弱者一定得用暴力的方式從富人手中爭奪食物,這讓我想到了德國納粹主義,反猶狂潮之所以第一時間且直接在德國全面爆發—就是戰爭迫使他們快沒東西吃了。
所以人只有在保證不餓肚子的前提下才能當紳士。這裡對應的恰恰是後面半節因為食物的或缺,紳士們開始撕掉虛偽客套的面容,露出猙獰的一面。貧窮不一定會使人變壞,但倍增的慾望和無法充實的肚子百分百會。
在歷史唯物主義論當中,最強調的生產力三要素即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在影片中也表現的淋漓盡致。首先最好認的就是勞動者——廚師(後面會提到他真正可能充當的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所使用的勞動資料——是純粹科技的再生品,這裡基本也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已經到達某種地步了,如果是作坊生產模式,就不可能出現大批的“貓失業者”,如果貓純粹是貓沒有任何影射,那廚師進入第二個房間,完全沒必要將他們繼續帶過去。起義之後,資源的問題假意迴歸那它們又會變成乖順的白貓,
在沒有看到桌子底下的蛇鎖沒有被餓到肚子,貓是不會發怒的,群體就是如此。
動畫有一個超級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原材料,最開始是各種零零散散的小物件包括牆燈紅毯,後面直接是把已經完成的相當精緻的勞動資料—廚具直接扔進機器裡重新制作。這裡跟另一部實驗動畫《對話的維度》有點相似,表現方式更加偏向於畢加索後期的作品,一個是暴力一個是流動,大多數線條都是向下的,不斷碰撞製作新產品本身就是工業革命追求的方向,但在無法合作共贏的情況下,生產線就崩掉了。《少數人的晚餐》也是如此,把已經生產出來的(精細化)東西又重新弄回去生產,這應該也可以理解為“簡單再生產”。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面提到了,總產品有一部分是用於補償資本,以便進行社會再生產(可以直接理解為交換);另外一部分則作為消費基金,用於工人和資本家個人消費。所以社會總產品的工序應該包括生產消費+個人消費,但影片中完全不提“生產消費”即再生產進行交換這一環節,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最後資本家會陷入困局了。由於這種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本身包含著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階級對立的再生產,所以社會總產品的運動也“包括總生產過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再生產。
不懂適可而止是造成房間消亡的主要因素,其次又涉及到了有限資源這個問題。他們最開始使用的是可再生資源,後面又變成了不再可生資源,由此可以說明機制癱瘓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動的社會資源。
這裡想提一個概念“信用貨幣”,因為書本沒帶所以簡單科普一下這個原理。
假設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0%,則銀行拿到A(存款人)的錢為X,它只會放貸90%,B至多隻能拿到90%X,如果B又把它(全部)存回另一商行,那麼商行真實得到的貨幣就應該是90%X*90%,貨幣流通一次就虛空一次。這樣的情況下貨幣不斷流通,貨幣供應量就會變成原來的10倍,專業說法是“貨幣乘數”
按這個的思路想,那麼當存款準備金率過高,會造成流通中的貨幣大大貶值,金融危機就是這麼爆發的。從2010年算起,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高達20%的時候是在2011年3月到2012年5月(時間對應的正是歐元危機)
2012年國際金融危機主要是指歐債危機,是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當時的導火索是08年美國次貸危機。10年5月歐盟與IMF一致決定三年內向希臘政府提供1100億歐元貸款(出現負債),同時還建立了一項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到了2011年7月召開的歐洲峰會上,歐盟繼續向希臘提供1000億歐元新融資,並一致決定在歐盟範圍內適當採取官方貸款展期。
然後這跟動畫有什麼關係?
《少數人的晚餐》是希臘作家AthanassiosVakalis2014年的作品,如果你想到了《千與千尋》那就對了,這部動畫確實也是在講金融危機講資本生產模式!但比較特殊的是短片又在講“報應”,從第一個房間的結束到第二房間開始,這裡已經驗證了一次輪迴。基於所有的人都預設糟糕的事情是一定存在的,但像這種一直糟糕下去的糟糕確實很困擾。
各角色隱喻的部分
實驗短片的表達方式一般都很簡單,直面我們就是看到了客人在吃東西,然後吃到東西都沒有了,最後沒得吃發生了爭執,敗下來的被淘汰,之後貓進行投票然後又開始新的一輪比拼。這裡最容易被忽略掉的應該是裝著刀叉的箱子,在隱喻民主選舉,所以當客人們連刀叉都貢獻出去當食物材料時候,可想而知他們的地位還能保住嗎?保不住,所以影片中那隻兇猛的老虎就是“群體”的集合體,它代表的是當下平民的憤怒,不顧及百姓的制度是長久不了的,接著他們又繼續沒有顧及到。
白色捲髮客人代表的是律法,象徵著制度的基礎,這裡最明顯的一個點是“少數人”失去權利的時候,它是最先被攻擊的。時代發生變遷需要改革的時候,往往法律是最脆弱且容易被針對的,所以老虎最先攻擊了它。
長鬍須的客人從它戴著的帽子可以推斷出它的社會屬性,基於宗教神學的特殊性,他往往是最能體察變化的一位,所以他立即對貓兒對出了不善的迴應。
戴著眼鏡穿黑衣服的那位應該是記者媒體一類一個是因為他是第二位發現貓兒的躁動,同時也是唯一一位採取行動調轉了貓兒的轉移力,在新聞學有個專業術語叫“新聞鼻”,說的就是他們這類人在面對棘手事情的反應速度和敏銳力,可以說他聰明的也可以說他是可恨的,因為他明知道事情在往壞的發展,他還在試圖欺瞞。
戴著紅藍領和高帽子的兩位客人(這裡主要區分是紅藍領帶),反映的是共和制的兩個黨派。政客永遠是說的比做的漂亮,讓百姓衝在前頭,所以面對變化他們依舊無動於衷。在政客一旁的是穿著正裝的資本家,他是所有人中最專業的一個,偏偏他是最安靜。
廚師是這個房間裡唯一一個活下來並開啟第二局的高能玩家,所以有很多網友在猜測他的身份,到底是社會現象還是社會本身還是規律?
這個人設的存在讓我想到了《貓湯》接近結束的那一幕,然後上帝突然出現把地球轉了個向,一切又得重新來過,所以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這裡說的是“上帝”,並不是指信仰中的上帝。廚師本身沒有實體作用,因為工業革命後科技發展,現在很多東西也智慧化了,只考慮食品的可吃性,機器就可以完成了,所以他應該像“賣藥郎”“上帝”這樣,是故事的主視角,但因為他不是受害者也不是獲利者所以他可以儘可能做到還原或客觀。
稍微要注意的是,他可以殺掉白虎,暴怒的民眾什麼情況下會消失?那麼廚師最大的可能性是時間,但也可能是綜合性身份,只是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他是無實質意義的。
無止盡的負債--最後消失的不僅是房間
廚師拿著梯子去拆除牆壁,已經暗示房間即將出現資源竭盡的困境了,然而客人們依舊無動於衷。這一段只有6分鐘的高度集中,幽默高調地諷刺了客人們對只進不出的資源的麻木和沉醉,希臘從其他國家的貸款的金額已經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支付的,短片的“狂風暴雨”正是現實中人們面對鉅額的多餘消費的壓力,然後作為“少數人”的決策主體,他們卻視若無睹,這才是最可怕的。
慾望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無法達成共識獨自擴大的個體慾望在社會生產力中產生的劇烈內耗,反而會成為文明進步的絆腳石。生產技術和資源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主要因素,但兩者應該具有同時性的,當技術與資源脫節並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同時還出現資本“只減不增”的現象,那麼房間消失則是必然的。
《流浪的地球》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小房間的消失只是一個區域或者一個部落的消亡,但國何嘗不是家和部落組成的,消亡是緩慢的但也是悄無聲息的,可怕的不是被消損的資本,而是無法剋制的慾望。
貓兒集齊了力量能夠變成老虎,但當社會秩序又變成正常,資本又從國外往內流,那麼群眾依舊會放鬆警惕。或許這麼說並不夠好聽,但在資本國家裡面,能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少數人。
古斯塔夫的烏合之眾儘管受到了非議,但他所陳述的“少數人”和“多數人”依舊適用於現在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古往今來,成為少數人永遠只有上層者。無可厚非,社會的資源永遠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掌握在懂得暴利的資本家手中。少數人的不僅僅展現他們的社會身份,還表現在他們的智慧,並不是說大眾是愚蠢的,而是站在高峰的往往只是少數人。
這一個客觀的規律也導致客“少數人”的決定變得異常重要,他們的處事態度完全決定了這間房間的生命力。
短片想表達的不單單要闡述人人“從”的關係,還暗含了上層內部人人人“眾”的關係。在新一輪的遊戲開局,他們又會忽視材料的來源和可持續性,假裝什麼都不知情,繼續默默地提前且大幅度地消損這筆資金(短片表現為食物)。
故事想傳遞的可悲倒不是臨時性的失控,而是這種無法改變又必須遭受的定數,這才是最煎熬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桌子底下的那條類似蛇型的鏈子,這是從他們進入房間坐上這個位置,就開始出現了,這也意味著資本一旦被吹噓、消費開始了,人們就很難回頭了。
成人成獸往往受限不是受限外界的不可控因素,而是內部對消費(慾望)的自我定義,這是一部極具諷刺且真實的實驗短片,至於最後我們是飢餓之貓還是饕餮之豬,也沒得選擇了。
回覆列表
1、《少數人的晚餐》這是一部歐美製作的具有諷刺意味的動畫短片,它諷刺的主體並不是世界上的某個主義,而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陰暗面,包含了人性和歷史成分。所以任何攻擊某個主義或國家的理解都是片面和狹隘的,它帶給我們的理應是對人類命運的思考,而不是對制度的批判。畫面中是一群豬臉人在圍著圓桌吃飯,他們瘋狂的瓜分所有所有食物,而桌下的貓大多數則飢弱不堪,嗷嗷待哺。而房間內的食物有限,在豬臉人的瓜分下,不足以餵飽所有的貓。
2、一隻貓忍耐不住飢餓闖入桌底,發現了一條纏繞住所有豬臉人雙腿的鎖鏈,讓他們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動彈不得。而這條鎖鏈像一條蛇捲住他,將他拉入桌底。終於有忍受不了飢餓的貓跳上了餐桌,有了第一個人帶頭,接下來就會有十個,百個,當這些貓匯聚在了一塊就化作一隻斑斕的猛虎,殺死了在座的所有豬臉人。最後離開房間的廚師又帶來了新的貓,從貓中又誕生了新的豬臉人,一切進入一個新的迴圈。少電影《少數人的晚餐》是揭露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3、《少數人的晚餐》隱晦地映射了社會政治的本質。在這裡,角色既是操盤手,也是受害者。社會系統好似一臺齒緊輪和的高效機器,靠蠶食自然生態餵飽了愚蠢的少數,而剩下的大多數僅靠殘羹冷炙過活。荀子有云:天行有常,應之以亂則兇。令人惋嘆的是,餘波過後,一切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