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河系攻略

    就拿我自己舉例子。

    早期創業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由於大多數人不懂,也沒經歷過。敢幹的不多,會幹的更少。但是市場不規範,做生意不靠真本事。歪門邪道更多一些。

    雖然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了三十年,市場剛開始逐漸規範。所以真正懂經營,懂市場的人很少。這從電商開始在中國發展以來就可以看出,很少人懂經營。

    過去曾經有一種說法,“幹什麼都不如給自己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做老闆總比打工強。這句話騙了很多人,讓很多不適合創業的人勉為其難去創業,結果很多人看到了,甚至經歷了,都知道創業未必可行。甚至對有些人是災難。

    有人以為有能力就能創業,或者技術好就可以創業。其實不然。

    創業不但辛苦,而且要能處理各種難題,更要有極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上缺一不可,都不如去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具體原因只能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 2 # 財經推土機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容易讓人產生錯覺。比如,在打工的時候沒啥成績,認為去創業就能逆襲了,想通過創業來改變失敗的打工現狀,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諮詢我們的人當中,這算很普遍的想法。

    1、舟哥是個好人,說說我的情況,我畢業兩年多了,工作換了三四個。現在做著銷售,但總覺得給人打工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餓不死也撐不死,所以一直想自己創業。就是覺得自己現在一沒資金,二沒專案,唉,不容易啊!我該從哪裡下手呢?

    2、我目前25歲,現在做房產銷售,底薪2000一月,感覺沒什麼前途。市場不是很好做,一點不穩定,時好時壞,想自己出來做事情。目前有5萬塊錢,我可以選擇做什麼?

    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想過做很多,我大概說下。例如開奶茶店、開小超市、菸酒店、快餐店、彩票店,加盟零食店。具體也不知道做什麼好,給指點一下吧。

    看完啥感覺,這算普遍想法了吧,你也有過這樣的心思?很多人工作幾年了,不但職位不見上升,連工資增加的速度還趕不上膨脹的消費慾望,似乎創業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好像只要抓住這根稻草,就能翻身當主人,而且還會舉一些看著無懈可擊的例子來證明。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或者聽到一些傳奇的故事,一些看起來素質極低的老粗,最後成了大老闆!

    如果你有機會跟他們聊下,會讓你懷疑人生。感嘆老天實在不公,讓這些什麼都不懂的SB賺錢,像我這樣的有為青年卻懷才不遇!

    最後得到的結果一般有3種。

    1、這群人都是有關係,走後門才成功的,像我這種沒關係的人,現在不賺錢理所應當。

    2、這些人就靠膽子大,所以只要我膽子大點,行動起來也不比他們差。

    3、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能成為老闆總是有原因的,掌握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確實,把這類人的成功單純的歸結為有關係,膽子大,肯定是不全面的。只有第三種觀點,還稍微客觀一些。那這類人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只靠膽大的人,大多數已經拍在沙灘上了,你根本沒機會聽到他們的故事。就像當年做網際網路的一群人,現在大家熟知馬雲馬化騰,其它人你還記得嗎?

    現在臺面上的大佬,都是大浪淘沙中僥倖的倖存者。就像每期的雙色球,在幾億人之中,總有幾個幸運的,你想學,那是學不來的。

    像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根本不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和羨慕的物件,更不要作為創業的榜樣。

    連打工都混得不怎麼樣,創業真怕你應付不過來啊,更別說去挑戰概率,想當那個幸運兒。

    如果你家裡沒礦,父輩也沒留下可以讓你隨便揮霍的人脈資源,打工就是你最好的學習模式。

    比如,你在房產公司做銷售,每天主要任務就是找客戶推銷房子,把這件事做好,就有提成,每月拿工資,操心的只是銷售環節而已。

    很多人什麼情況呢?連這一件事都做得一般,業績平平,竟然相信創業後馬上能賺大錢。

    創業後,需要哪些能力呢?

    生產,管理,財務,供應,銷售,人事等等,一眼望去,全是陌生領域!

    你相信一個連單純的銷售工作都做不好的人,自己當老闆了,能同時做好這些你都沒接觸過的事情?

    文章開頭有同學說到開店,你之前都沒了解過,開店後,怎麼選址,怎麼引流,怎麼做活動,怎麼招人,面對競爭怎麼辦,哪個是你熟悉的?雷軍,考上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後,僅用了兩年時間,修完了所有學分,甚至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

    1992年雷軍加盟金山公司,1998年擔任公司總經理;2000年底,出任Quattroporte,之後還擔任過董事長一職 。

    後面雷軍做投資,創辦小米,都很成功。

    董明珠的經歷可以去看看,也是從底層業務員爬上來的。

    每個人的做事習慣真不是隨著崗位和環境的變化,就能馬上改變的。那些打工時做得不怎麼樣,卻想靠創業讓自己逆襲的人,最後結果都很少如願。

    周鴻禕對打工時應該如何積累經驗,總結得挺好。

    1、幹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慮的是,通過幹這件事我能學到什麼東西,學到的東西是別人剝奪不走的。

    2、一件事應付一下很容易,做到超出大家想象要花很多時間和努力,但最後發現我的收穫是最大的。

    3、有人說這個不喜歡,那個沒興趣。我說,大哥,個性是成功人士的專利,你成功你當然有個性,你沒有成功之前個性能換房子嗎?小李和小王,都是在電商公司做設計的,而且都有工作幾年後創業的打算。起點差不多,專業水平也不分上下,但後來他們的發展路徑卻天壤之別。

    小李,雖然沒遲到早退,但總是把分內事情幹完就行了,而且很少跟同事交流,一心就想找個能創業的專案,自己去幹。

    小王呢,把本職工作做完後,還經常跟其他負責美工,營銷的同事學習交流,由於他為人大方,跟同事關係也搞得很好。上班跟同事學習後,下班就自己去測試,實踐學到的知識,搞點兼職這些。

    半年時間,小李還是那個小李,小王基本把公司的運營流程和業務板塊,都摸清楚了。

    有次雙11,公司缺人手,小王就頂了上去,之前的積累就幫了很大的忙。事後,老闆很驚訝,竟然埋沒了一個人才,於是提拔小王開始帶團隊。

    如果你目前在一個飯店打工,看到生意差,你會怎麼做?

    1、拿出手機開始刷抖音,心裡想著,真TM倒黴,這還沒做幾天,看來又要撐不下去了,下次還是去跟隔壁街那老闆混吧。

    3、老闆怎麼想的呢?是不是位置不好?隔壁把我生意都搶完了,什麼原因呢?價格太貴嗎?不方便停車?服務不行?裝修太差?

    此時作為打工仔的你,如果就跟老闆同頻,不但這樣去想,還幫著出謀劃策,給出整改建議。

    你會得到什麼?

    1、老闆採納建議。由於你的建議讓生意起死回生,老闆給你加個雞腿,你自己得到一次實戰的機會。就算老闆採納後,實施起來沒效果,甚至虧錢了,也是老闆的錢,對你也是鍛鍊,收穫一次寶貴經驗。

    2、老闆沒采納建議,你有損失嗎?活躍了一下腦細胞而已,腦子是越用越靈活的啊。

    不用你承擔任何風險,就做做腦力活動,絕對的百利無一害啊。通過一次次的驗證,你是不是慢慢變成老司機了,等自己創業的時候,翻車的可能就小了很多。

    真正適合創業的那種人,都是有清晰的目標,知道如何去實現,而不是在乎現在是打工還是創業,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才是首要目標。

    對於整天想去創業,又不知道該做什麼,還看不起打工,試圖通過一次創業就改變命運的人,當你去創業之前,最好能先成為一個牛逼的打工仔。

    不要總抱怨沒機會,遇不到貴人,真正的貴人,永遠都是你自己。

  • 3 # 蔡超

    主要區別有,定位不同、角度不同、性質不同,具體如下:

    一、定位不同

    1、創業

    創業者是開創基業,自己做老闆的經營者。

    2、打工

    打工者是除自己做老闆以外的勞動者。

    二、角度不同

    1、打工

    是受僱於人,替別人工作。

    2、創業

    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資訊、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

    三、性質不同

    1、打工

    主要是指從業人員在某個固定或不固定的利益主體下,獲取一定生活資源的勞動手段。

    2、創業

    用自己勞動,自己的社會資源獲得財富。

  • 4 # 股事深一度

    最直觀的區別在於,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打工通常來說就是你每天需要把上級領導或老闆分配給你的任務完成即可得到相應的回報即工資,而創業就不同了,每天需要做什麼是由你自己或你的團隊來一起決定的,很顯然在做決定的過程中你需要思考的方方面面的問題要比打工多得多,也更主動得多!

    還有就是打工你每天獲得的回報是相對穩定的或固定的,而創業你每天的付出有可能有回報,也有可能沒有回報甚至可能還要賠錢,這種風險就比打工大得多得多了,但是如果創業成功所能得到的回報及成就感相應的也會大得多!所以在創業之前最好想清楚這個問題,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適合打工賺相對穩定的收益還是喜歡創業,賺可能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大的成就感。當然,這兩者的角色也是完全可以互換的,即打工久了有了創業資本後再來創業,或者創業失敗後再重新去打工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 5 # 正詩村人

    一、對兩者的要求不同

    打工者只要具備所選擇工作一定的專業知識就可以了,創業者除了有相關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綜合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經營營銷能力。更主要的是打工者不需要就業資金,創業者必須有一定的資金。

    二、目標不同

    打工者追求的是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繼而有穩定的生活;創業者除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更多的回報外,更多的是他把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更多的是要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三、承受的風險不同

    打工者只有失業的風險,創業者因為資金方面的投入,要有承受企業虧損,甚至破產的準備。

    總之,找適合自己的做,先打工積累相應的經驗、人脈等,及一定的資金積累後,再創業會更有利於自己發展。

  • 6 # 格局教育林狀元

    打工,就是滿足紅色需求。

    創業,就是滿足藍色需求。

    三色需求,決定了你能賺多少錢。

    1、藍色需求

    藍色需求指的是福斯的需求。

    有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比如廣州的人特別愛吃,於是出現了很多牛肉火鍋店、酸菜魚店和早茶店,都是我愛吃的。

    有變美的需求,於是就有了彈性蛋白、醫美等行業。

    有出國留學和國際交流的需求,於是就有了新東方。

    有賺錢和避免虧錢的需求,於是就有了格局大學。

    這些基本需求,需要商家來滿足,於是就有了小攤販、自由職業者、合夥公司,最大的商家是上市公司。

    只有滿足社會需求的缺口,你才能賺錢。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點:社會需求的“缺口”是不斷變化的。

    2000年,大家缺房子和電器,於是電器行業和房地產的公司特賺錢,國美、蘇寧、格力、美的、萬科、保利在2000年-2010年十年裡快速發展。

    最近10年電器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發展變慢,除了龍頭公司,小公司賺錢都不容易。

    2010年左右,大家想做全國生意,於是電商快速發展,阿里巴巴和京東迅速發展。

    2012年開始,大家有錢學習提高了,想學習各種課程,想更理解商業,於是出現了羅輯思維的60s語音、吳曉波頻道、趙正寶格局觀。

    與此同時,有錢了,就考慮吃好、變美、想多體驗人生,大家也更關注孩子的教育、職業發展、健康養生。

    於是最近五年,大家花在國內外旅遊、看電影、美容護膚、孩子興趣培訓、付費學習各種技能、減肥養生的錢越來越多。

    我在得到至少買了20個專欄,每年至少一次旅遊。

    我們花出去的錢,都會變成別人的利潤,這就是商機。

    這幾年課程太多了,大家買了都不看,想要提高學習效率,於是就出現了付費社群,於是我就做了財商進化營。

    重點: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你要找到這個需求的缺口,去滿足他們。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或者是企業家,那麼你滿足的就是福斯的藍色需求。

    2 黃色需求

    每個社會需求都是很大的,當個人能力沒法滿足的時候,就需要用公司和團隊合作的形式。

    比如財商教育,靠趙老師個人講是很難推廣到10萬會員的,需要我們幾十個工作人員配合。

    公司分很多部門,分別滿足公司的不同需求,這個需求就是黃色需求。

    我們格局分為產品部、營銷部、財務部。產品部主要打磨公司的產品(課程),營銷部負責公司的品牌、推廣和銷售,財務部負責記賬、給員工發工資、交社保、依法納稅等。

    很多公司還有有HR部門,負責招生和培訓。有技術部,負責程式設計等。

    每個部門,滿足的是公司的黃色需求。

    這種需求足夠大,也會延伸出公司。

    釘釘就是服務於公司團隊管理的軟體公司。美國很多五百強公司把技術外包給印度的技術公司,因為他們那裡程式設計師技術強,工資要求比美國低很多。

    像我們的app,也是外包給技術公司。

    如果你是某個部門管理層,那你就是在滿足公司的黃色需求。

    好的職業經理人,也有年入百萬的。

    3 紅色需求

    我們剛剛講了福斯需求需要公司來滿足,於是形成了公司。

    公司的需求由部門來滿足,於是形成了各個部門。

    那麼部門的需求,也是需要人來滿足的,於是形成了“職業”

    會計就是財務部的一個職位,銷售是銷售部的一個職位,程式設計師是技術部的一個職位。

    大部分人,一輩子只盯著滿足部門的需求,這也是大部分人賺不到錢的主要原因。

    有些職位只需要整理檔案等簡單的工作,就是打雜,我見過有人打雜了5年多,啥能力都不會。

    只盯著紅色需求,最後就會變成釘子。

    他們全部精力,放在關注部門的需求上,部門需要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

    部門不需要自己,社會就拋棄他們了。

    那些失業的高速公路收費員,只盯著這個部門的需求,該收費收費,一旦部門不需要他們,他們發現自己啥也幹不了。

    靈魂拷問:你更多關注部門的需求,還是公司的需求,或者是社會的需求?

    藍色需求滿足福斯的需求,是大家最應該關注的。

    黃色需求滿足企業的需求,是職場經理人必經之路。

    紅色需求滿足部門的需求,是職場新人必經之路。

    4 必經之路:從部門需求,到公司需求,最後到社會需求

    大部分人的職業路線,就是先滿足部門需求,到公司需求,最後到社會需求

    這個時間,我解決的是部門的需求,也是解決我的生存問題。

    我還發現學員想學習財報,但是公司的課程沒有,於是我花15800元報名了財務報表課程,學完後來給學員講。一開始,我也是為了滿足公司的需求,做好學員服務。

    後來我跟越來越多學員接觸,了解到他們想學習更多,於是我關注到了社會的需求。

    我開始賣我的財務報表課程,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我還發現,很多學員買了課沒聽,或者學習效率很差,我又一次接觸到了社會的需求,於是我開了財商進化營。

    我還發現很多小夥伴想做付費社群,我免費教他們,以後我可能收費給人培訓,這又是一個社會需求。

    這裡有個關鍵點:你必須和消費者多交流,才能找到需求。

    史玉柱都是在公園找大爺大媽聊,才發現他們想要買腦白金,但是他們覺得貴,不想自己買,想要孩子幫他們買。

    於是史玉柱才研究出來了這個洗腦廣告:“送禮只送腦白金”,這句話是講給年輕人聽的,讓他們送給爸媽。

    藍色、黃色和紅色需求,紅色一般都是拿來警告,黃色是用來提醒,藍色代表安全。

    如果你一直在紅色需求那裡,就像一直呆在火災時的報警器,如果不早點跳出來,那就只能一直留在那裡了,像那些高速路收費站的人。

    我們實現財富自由的最快方式,就是:儘快滿足藍色的社會需求。

  • 7 # 複利崇拜

    首先,我們本質上都是時間商人,我們都是通過出賣自己的時間獲取財富,只不過打工是把時間賣給了別人,創業是把時間賣給了自己。

    其次,打工的話,也分兩種,一種是類似債券的工資收入,很穩定,但收益不高,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做文員或者當公務員,活很輕鬆,都是重複性程式性勞動,每年工資會有一定的上漲,看起來似乎能幹一輩子。這就是債券型工作,但不會大富大貴。另一種是股票型收入,特點是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收入起伏很大,可能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比如房地產銷售,但是這樣的工作卻很鍛鍊人,讓你結識不同的人脈,積累豐富的經驗,學到很多專業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也能獲得穩定的,遠超債券型工作數倍的穩定現金流,難點就是前期你是否能熬得住,忍得了。

    再次,如果打工只是債券和股票的話,創業就是期貨。期貨是什麼?本質就是對一種未知的投資,創業就類似於期貨,成功與否未知,失敗的概率極大,馬爸爸也不是歷經幾次創業才最終創立淘寶的嗎?打工尚有期盼,每個月的固定發放工資的時間,即使股票型打工者也有底薪,但創業者的收入就是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盈虧自負。你願意承受這種大起大落嗎?

    最後,打工也好,創業也好,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知足常樂,壽終正寢,人生幸事。反觀創業者,雖然有不少佼佼者,但過度消耗身體,英年早逝者有之,為別人做了嫁衣。比如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先生。所以金錢這個東西,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開心就好

  • 8 # 信用卡冷知識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本質上都是時間商人,我們都是通過出賣自己的時間獲取財富,只不過打工是把時間賣給了別人,創業是把時間賣給了自己。

    其次,打工的話,也分兩種,一種是類似債券的工資收入,很穩定,但收益不高,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做文員或者當公務員,活很輕鬆,都是重複性程式性勞動,每年工資會有一定的上漲,看起來似乎能幹一輩子。這就是債券型工作,但不會大富大貴。另一種是股票型收入,特點是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收入起伏很大,可能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比如房地產銷售,但是這樣的工作卻很鍛鍊人,讓你結識不同的人脈,積累豐富的經驗,學到很多專業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也能獲得穩定的,遠超債券型工作數倍的穩定現金流,難點就是前期你是否能熬得住,忍得了。

    再次,如果打工只是債券和股票的話,創業就是期貨。期貨是什麼?本質就是對一種未知的投資,創業就類似於期貨,成功與否未知,失敗的概率極大,馬爸爸也不是歷經幾次創業才最終創立淘寶的嗎?打工尚有期盼,每個月的固定發放工資的時間,即使股票型打工者也有底薪,但創業者的收入就是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盈虧自負。你願意承受這種大起大落嗎?

    最後,打工也好,創業也好,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知足常樂,壽終正寢,人生幸事。反觀創業者,雖然有不少佼佼者,但過度消耗身體,英年早逝者有之,為別人做了嫁衣。比如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先生。所以金錢這個東西,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開心就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保還有必要去4s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