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
2 # 永遠有沒有
這句話體現了文明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經濟的發展決定文明的進步。暗示了在人們沒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時就要求人們知曉禮儀氣節,榮辱是非是不合實際的空想主義。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 榮譽和恥辱。
這句話體現了文明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經濟的發展決定文明的進步。暗示了在人們沒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時就要求人們知曉禮儀氣節,榮辱是非是不合實際的空想主義。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 榮譽和恥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詩體現出的哲學道理:
1. 物質決定意識
2.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3.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衣食屬於社會存在,是社會的物質方面;知禮節、知榮辱是社會意識,是社會的精神方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原文:貨殖列傳序
作者:司馬遷(兩漢)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
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較也。
皆華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
”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
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
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
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
夷狄益甚。
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