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28449014874957

    電腦CPU 發展史分為幾個階段:

    1、第1階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1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處理器和分別由它們組成的MCS-4和MCS-8微機。

    英特爾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場推出4004微處理器,4004 是英特爾第一款微處理器,為日後開發系統智慧功能以及個人電腦奠定發展基礎。

    2、第2階段(1974—1977年)是8位中高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2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的Z80等。它們的特點是採用NMOS工藝,整合度提高約4倍,運算速度提高約10~15倍(基本指令執行時間1~2μs)。

    1974年,Intel推出8080處理器,並作為Altair個人電腦的運算核心,成為史上第一款下訂單後製造的機種。Intel 8080電晶體數目約為6千顆。

    3、第3階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3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處理器。

    這一時期著名微機產品有IBM公司的個人計算機。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個人計算機採用8088CPU。緊接著1982年又推出了擴充套件型的個人計算機IBM PC/XT,對記憶體進行了擴充,並增加了一個硬磁碟驅動器。

    80286(也被稱為286)是英特爾首款能執行所有舊款處理器專屬軟體的處理器,這種軟體相容性之後成為英特爾全系列微處理器的註冊商標,在6年的銷售期中,估計全球各地共安裝了1500萬部286個人電腦。

    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以80286處理器為核心組成的16位增強型個人計算機IBM PC/AT。由於IBM公司在發展個人計算機時採用 了技術開放的策略,使個人計算機風靡世界。

    4、第4階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處理器時代,又稱為第4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微型計算機的功能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超級小型計算機,完全可以勝任多工、多使用者的作業。同期,其他一些微處理器生產廠商(如AMD、TEXAS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晶片。

    1989年,大家耳熟能詳的80486晶片由英特爾推出。這款經過四年開發和3億美元資金投入的晶片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首次實破了100萬個電晶體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電晶體,使用1微米的製造工藝。80486的時鐘頻率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

    5、第5階段(1993-2005年)是奔騰(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5代。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奔騰系列晶片及與之相容的AMD的K6、K7系列微處理器晶片。

    6、第6階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6代。“酷睿”是一款領先節能的新型微架構,設計的出發點是提供卓然出眾的效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效能,也就是所謂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於筆記本處理器的。

    酷睿2處理器的Core微架構是Intel的以色列設計團隊在Yonah微架構基礎之上改進而來的新一代英特爾架構。最顯著的變化在於在各個關鍵部分進行強化。為了提高兩個核心的內部資料交換效率採取共享式二級快取設計,2個核心共享高達4MB的二級快取。

    擴充套件資料:

    CPU發展史簡單來說就是Intel公司的發展歷史。CPU從最初發展至今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這期間,按照其處理資訊的字長,CPU可以分為:四位微處理器、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遠在古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