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緣來聚

    股票、基金,一起擺爛了。打工人開工的第一天,從白上一週班開始。

    部分保守型的朋友,all in 在銀行理財,本想笑看股民和基民的哀嚎,結果一開啟銀行app,驚掉了下巴:銀行理財咋也能虧損呢??!

    這年頭,所有理財渠道都停下內卷、相約擺爛?

    面對當下的經濟形勢,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給大家支了一招:在此次大跌的前一天,他發表了一篇10w+的文章:《在中國,這個理財工具被嚴重低估》

    這個工具,說的就是理財型保險

    文章中,吳曉波先生主要說了這樣幾個觀點:

    1.資管新規已落地,(銀行渠道)保本理財產品已經退出市場,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也得自負盈虧。

    2.過去十幾年裡,全球利率下行的總體趨勢是非常明顯的。中國也處在一個利率長期下行的通道中。

    3.反觀保險,它不能讓投資者一下子賺到很多錢,但是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它有其他理財工具沒有的優勢。所以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它是一個穩健的投資選項。

    4.保險可以透過鎖定一箇中長期的穩定收益,幫助投資者應對外部風險增加以及理財產品整體收益降低的情況。所以大家不妨認真地謀劃一下保險在資產配置中所佔的比例。

    文章很精闢,更多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了,大家可以找來原文讀一讀。

    作為一個保險號,我們主要想接著吳曉波老師的話題,談一談“為什麼”的話題:為什麼理財型保險,在中國會被嚴重低估?

    不少朋友或是在股市基金裡“跌麻了”,或是發誓再也不碰投資,也不肯正眼瞧一瞧絕對安全,收益穩固的理財型保險。為何?結合輿情來看,主要有三大原因,今天咱就逐個探討一番。

    01.擔心上當受騙,嫌棄保險水太深

    這類朋友,可能都聽過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那老誰家的小誰買了理財型保險,說是罕見的“開門紅”福利,利率能到10%,投保幾年就能領,結果呢,分紅只有塊八毛,大額返現要88歲才能領,想不拿利息取回本金,也得等上30年!

    部分機構、部分人的銷售誤導,破壞了整個行業的大眾信任度。“騙人”、“水深”這些鍋,保險業確實得揹著,因為捱打要立正。

    但是,面對如今“碧連天”的投資形勢,我們要為自身利益著想,而不是為偏見買單。

    保險業不全是壞人,尤其在當下,保險業已經大體結束了野蠻發展的時期,保險經紀公司已在各地開花,湧現了一批高素質、高專業度的經紀人,而代理人隊伍經過各險企的轉型與洗牌,也已經有了新的面貌。

    任何群體,都不可能長著同一副面孔。

    比如說大家普遍都很信任銀行,但銀行裡面也有一撮人,會以誤導的方式,忽悠前來存錢的大爺大媽買上理財,甚至擅自把客戶的存款操作成理財,導致資金的流動性被封鎖,與客戶的實際需求南轅北轍,這種事也沒少發生。

    所以說,與其給行業貼標籤,不如去鑑別具體的人和事。

    我相信,大家只要拿出研究基金一半的精力,一定能找到一個靠譜的專業顧問,一定能得到一份符合自己合理需求的、保本保收益的好方案。

    02.沒挖掘到好產品,嫌棄保險不靈活

    有些朋友,是一聽到保險理財,就覺得要七老八十才能領錢,心態直接爆炸。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們只是沒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還有些朋友,是既想要股票般的收益,又想要保險般的穩定,還想要存款般的靈活,這確實是為難保險顧問了。

    理財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即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這三者,不可能同時擁有,保險也無法突破客觀經濟規律,太貪心是會長胖的喲。

    咱們姑且不談保險姓“保”、剛需規劃這些道理,僅從當前的經濟形勢出發,就可以自信地說:部分優秀的保險產品,真的能把安全、收益和流動性這“三個角”平衡得很好。

    比如說,目前市場上靈活度拔尖的一款增額終身壽,可以做到3年交費,第3年回本且有增值,5年交費,第5年回本且有增值(即:退保時能退出錢,超過總投入)。

    現金價值=退保能退出的錢

    這意味著,只要完成交費,這筆錢就是完全靈活的。不需要用,就放在裡面持續複利增值,收益寫進合同,絕不會任性波動。需要用時,退保取出即可。

    再來看另一款增額終身壽,靈活度不求極致,收益就略佳一層:

    現金價值=退保能退出的錢

    如圖,每年存10萬,連續存3年,第5年回本有增值,第6年賬戶裡就變成352506元,第22年就增長到了610013元,翻倍且有餘。這樣的收益,穩穩地跑贏一眾散戶。

    除此之外,教育年金也完全可以成為財富規劃的好工具,只要家中有一隻適齡的四腳吞金獸即可。

    你看,理財型保險,不都是要把錢“質押”到七老八十才罷休,給它三五年時間,也能換來資產的絕對安全與平穩增值。

    03.仍對投資有信心,嫌棄保險收益低

    對於真正的投資高手來講,如果確實歷來都賺多虧少,並確信自己上了年紀後,仍有腦力與精力玩轉投資,不考慮保險理財也是完全OK的。

    但對於反覆被割、時常跌哭的朋友來說,與其繼續all in 在股票/基金中,就真的不如來看一看保險理財了。

    斗膽引用一句不招待見的話: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投資是一個專業門檻很高的事情,想在網上看幾篇“口訣”,就逃過被割的命運,很難很難。

    而讓保險進入自己的認知,找到一個專業靠譜的保險顧問,結合自身需求,做好一份收益穩固的財務規劃,這件事的難度,一定遠遠低於自己勤學苦練,成為投資高手。

    並且,買理財型保險,與買股票或基金,不是全然對立的關係,它們都應是資產配置中的一員。

    恆天財富董事長周斌先生,曾針對“應對通脹”提出過兩大投資建議,我認為放在今天也很適用:“第一個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做投資。第二個是放棄糾結某一類資產的買賣,轉而開始配置,不斷地完善投資組合,有壓艙石,有救生圈,有風帆,才能讓財富之船行穩致遠。

    安全保本、收益穩固的理財型保險,是我們的壓艙石;波動劇烈的股票和基金,則是我們的風帆。

    All in 是一場賭博,十賭九輸。

    而合理的資產配置,才是科學理財:投資大漲,則揚帆起航,春風得意。投資大跌,我們也有著穩步增值的底層資產,來維繫生活品質與原有階層,這才得以雲淡風輕,不必“天台相見”。

    更何況,當前的形勢是疫情常壓頂,鄰邦有硝煙,股市頻震盪,利率終下行。在這種光景下,捂好錢袋子,先保值再增值,才是上上策。

  • 2 # 財經資料掘金

    保險理財的原則是合法、安全、流動、收益。

    因此保險理財的方向重點在銀行大額儲蓄,國債,企業債券,國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專案,股票、基金等權益類投資並不是保險理財的重點,佔比非常小。

    保險理財的首要核心是保本付息,承擔的風險剛性相對較小,另外就是國家在保險領域的強監管也不允許保險資金有任何差池。

    另外就是保險的長期性特點,可以把複利創收利用到最大化。

    低估與高估其實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即便在牛市行情中,保險的收益相對也較低,反之股市基金等收益會非常高。保險理財的特點就是穩定,短期低增長,長期高增長。所以投資保險理財就要能拿的住,另外不能因為牛市其他理財產品高收益而眼紅。

    希望回答能夠給您提供參考思路。

  • 3 # 淺淺芥子

    保險理財被低估 主要是因為長期的刻板印象

    保險的首要功能是保障功能 保障發生特定傷害後 有一定的損失賠償

    但是保險保障的傷害是有特定的範圍的 並不是所有傷害都能賠償 當投保人無法取得賠償 就會逐漸喪失了對保險的信任

    一旦對保險喪失了信任 也就不太關注保險理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優點和缺點各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