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止是回憶一互
-
2 # 明月論古
古人休妻主要尊從七去,三不去。所謂的七去指,婦有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偷盜,也就是說,只要婦人犯了其中一條,男方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休妻,當然也有保護女方的三個條件,即所謂的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後富。這就是古代男子休妻的基本規則。
-
3 # 慵懶的貓不吃魚
其實古代的男性,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休妻的。
首先,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男女婚假甚至有“門當戶對”之說,如果隨隨便便休妻,恐怕得罪的不止是妻子,還有她所在的整個龐大家族。
而且,雖然很多人認為古代婦女很像是男子的附屬品。
但是從西周到隋唐,雖然鼓勵女性從一而終,但對於離婚和再嫁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很多朝代甚至很寬容。女性離婚改嫁很平常,甚至幾次改嫁也並不會遭人非議。
此外,男子休妻並不是那麼容易,古代有“七出三不去”的說法。
“七出”指的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竊盜。
“三不去”:指妻子無孃家可歸,不可以休;妻子在婆家曾為老人服喪三年,不可以休;前貧賤後富貴不可以休妻,即不可暴富後拋棄“糟糠之妻”。
所以,古人休妻並不是很簡單,正室的地位一般很難動搖,所以男人寧可娶小妾也不會隨隨便便休妻。
分享一則休妻的小故事,便可知道隨隨便便休妻可能付出的“代價”:
晉朝的黃允,被當朝宰相看上,要招他當侄女婿,他就回家休妻。然後妻子在臨走之前的宴席上公開了他15件見不得人的事。結果黃允不但沒當上宰相的侄女婿,官場上也被各種打壓……
因此,正室還是不要隨便招惹的好。而且,古代大部分還是採取和平的方式,有“和離”,“義絕”等手段,所以一般情況下並不隨隨便便休妻。
綜上:正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無論古今中外,隨隨便便“休妻”,“離婚”都是不支援的,既然結了婚,就該對婚姻負責,對彼此負責。
-
4 # 季月靜和
其實古人對婚姻人性化,比現在有人情味,:女孩生大病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和孃家沒家人者,不能離婚,,,,,,!
-
5 # 錦衣姑娘
先放幾張敦煌出土的休書
讀完這休書我不的不感嘆古人的豁達與大度,夫妻緣分乃是前生修得,奈何今生總是吵架,不能花好月圓,那就好說好散,分開之後祝福夫人,請你繼續好好對待自己,嫁給一個好人家,我給三年的生活費,我們就高高興興分開,祝福你“千秋萬歲"
這是古人的離婚方式,充滿了對畫好月圓的期待,對現實生活的豁達,雖是夫妻不和但也盡力給了你最好的生活,仁至義盡,優雅動人,雖傷而不哀。這種方式並不隨意,也不固執,反而讓姑娘我心生敬佩。
相比之下,現代人的婚姻與愛情未免太過隨意和膚淺,大多離婚的案件都是雞飛狗跳收場,甚至為了財產對簿公堂,不說之前你儂我儂感情,夫妻共度的恩情 只說在人群中多看的你那一眼,在婚姻結束的時候,是否可以為對方留一絲尊嚴?
以下原文:
蓋說夫妻之緣,伉儷情深,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幽懷合巹之歡。
凡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
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
若結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來相對。妻則一言數口,夫則反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羊一處。
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以求一別,物色書之,各還本道。
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韻之態。
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
趙宗敏謹立有興趣的繼續往下看。
回覆列表
古代的時候講就門當戶對。
也有些大戶講就族內通婚。
試想下你離婚牽扯的可不是就兩個人的事了,那是家族大事。所以古代離婚率是很低的!
關乎兩個家族的名望。
因為古代是男權社會,所以寧娶小妾也不會休妻。
妻子如果做了有辱家族名望的事傳到外面才會休妻,一般只要沒有傳到外面哪怕鎖了軟禁也不會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