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期久

    作為一家船舶公司的貨物負責人,我在日本期間,參加過當地人的葬禮,我一個同事是日本人,他父親去世的時候,我作為公司的負責人還進行了發言,所以我對於他們的喪葬文化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日本基本上所有的逝者都會採取火葬的方式,也會舉行葬禮,但是和中國的喪葬文化還是有一定差別的。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講述一下日本的喪葬文化。

    還記得是2016年的時候,我被公司委派到日本工作了一年,這裡有我們公司的辦事處,雖然只有六個員工,但是都是日本人。突然有一天,日本的一個同事給我遞交了一份請假條,請假原因就是“家父逝世,送家父最後一程”!當然在日本這種情況下肯定要批准的,並且工資一定會照發。畢竟這個同事是我們公司的老員工了,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還會給予一定的喪葬費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隨禮”,在日本參加葬禮是不用通知的,所謂的“奔喪”,也就是親戚朋友要主動打聽是哪一天舉行葬禮,要主動去參加。但是現在日本舉辦葬禮都會聘請殯葬服務公司,打聽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我作為公司在日本辦事處的負責人,很顯然也要去參加同事家父的葬禮。後來我特意向其他同事詢問了一些細節,因為我當時並不知道要隨禮多少合適,後來其他同事告訴我“在日本葬禮上面的隨禮叫做香典,香典袋需要購買的,至於金額多少看個人與逝者家屬的關係,基本上每個人都不一樣”!

    後來我徵求了公司總部的意見,他建議我準備一萬日元,也就是人民幣五百塊錢左右,雖然金額不多,但是在日本已經算是很高的了。葬禮的當天,我和其他同事一塊去了殯儀館,因為在這裡舉辦了追悼會,我先是慰問了一下同事,我發現同事的表情雖然比較沉重,但是完全看不到眼睛紅潤流淚的痕跡。不僅是同事,其他的親人似乎也沒有放聲大哭的情況,現場格外的安靜,然後由工作人員主持追悼會,先是直系親屬發言,後來還讓我作為兒子公司領導進行了發言,好在提前給了一張紙,上面有發言稿,也就是幾句話。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追悼會結束,按照正常的流程,就該對逝者進行火化了,但是在日本不一樣,殯儀館沒有火化功能,殯儀館和火葬場是分開的兩個單位,追悼會結束,喪葬服務公司把遺體運送到火葬場交給下一家公司進行火化。這個時候,其他關係一般的人員就不用去火葬場了,而直系親屬需要乘車前往火葬場,基本上也就是逝者的子女,以及子女的朋友同事,簡單的幾個人。

    當時我是因為好奇,其他同事也陪著去了火葬場,所以自己也過去了,但是過去之後後悔了。到達火葬場之後,另外一家喪葬服務公司接管了遺體,家屬只需要坐在休息區喝茶等待就行。大概一個小時之後,有工作人員過來讓家屬排隊進去,我當時不明白什麼情況,見到大家都排隊了,我也就跟著排隊了,沒想到這個流程就是撿骨灰,一個人發一雙一次性橡膠頭套,只見這個大廳裡面放了一張桌子,上面有兩個大型的不鏽鋼盤子和一個刻有名字的骨灰罐,很顯然盤子裡面黑乎乎的就是骨灰,排隊進去之後,每個人都要撿一塊骨頭放進骨灰罐裡,我當時特別反感,但是既然已經過來了,不能壞了人家的習俗,閉著眼隨便用筷子夾了一塊放進了骨灰罐裡,如果排隊的人員較少,每個人夾一塊之後,還有很多骨灰,剩下的就由工作人員操作了。一切舉辦完畢,就前往陵園裡面,由工作人員提前挖好墓穴,然後封土,家屬只需要鞠躬就行了,接下來就是吃飯謝客的流程了。

    日本的喪葬文化還是比較簡單的,它和中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根據我的親身經歷我發現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日本是不允許送花圈的。中國有老人逝世,親戚朋友出於對逝者的懷念,都會訂購幾個花圈,上面寫上類似於對聯一樣的文字送給逝者。但是在日本是不允許送花圈的,但是它們也會送東西,要麼手拿一支白色的菊花,要麼就是送一個花籃,他們也是不會寫類似於對聯一樣的文字的,即便是送花籃,上面也僅僅只有贈送者的姓名。這些花籃送到殯儀館之後,也不是擺放在追悼大廳的兩側,而是把每一束花都區分開,分別擺放在逝者的周圍,日本有些城市是工作人員幫忙把一束束花擺放完整的,還有的城市是送花籃者圍繞著逝者轉一圈,看最後一眼之後,由個人進行擺放的。在眾多親朋好友贈送的一束束花的圍繞下,也體現對逝者的懷念。

    其次:參加日本的葬禮,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有一定流程的。先是準備紅包,也就是所謂的“香典”,紅包的金額不能有“四”這個數字,很多日本家庭會比較忌諱,然後有些城市需要參與者去撿骨灰的,也就是每個人撿起來一塊放進骨灰罐裡面。另外骨灰放進骨灰罐也是有順序講究的,現場的工作人員會對你進行指導。它們的順序一般是“先放腳趾的骨頭,然後大腿部的骨頭,緊接著上半身以及手臂的骨頭,最後才是頭顱”,是按照一個人站立的正常順序放置的,火化之後的每一根骨頭,相關人員避免你放錯,都會提前給你說是哪一個部位的。有心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日本人抱著骨灰罐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輕拿輕放,就是擔心裡面的骨頭順序錯亂了。之所以這樣操作,是追求屍骨的完整,更能體現逝者的尊嚴。

    最後:在中國的喪葬文化中,逝者的親屬都會披麻戴孝,表示對逝者的懷念。但是在日本不一樣,很少出現白色的物品,逝者的家屬以及親戚朋友都會穿著正裝,而正裝的顏色一般都是黑色或者是深色,而親屬很少有流淚的,他們認為老人去世之後是溶於了大自然裡面,萬物皆是神,逝者並沒有離開家庭而是以另一種形態存在著,所以他們不會太悲傷,也不會害怕逝者的遺體,包括現在的日本家庭,很多都建造在陵園墳墓的旁邊,他們不忌諱這些東西,反倒覺得距離親人更近了,逝者能夠更加便利的庇佑自己的家庭。另外日本的殯葬服務公司是比較出名的,老人去世後,所有的一切都是殯葬服務公司操作的,包括各種流程,挖墓穴,封土等,而直系親屬就像一個普通的追悼者,還是比較清閒的。

    也許很多人好奇,在日本為什麼基本上都是火葬呢?其實我一個同事也告訴我了原因。

    第一: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但是人口已經過億了,也就是日本的人口密度還是比較大的,透過日本的現在的建房特點就可以感受出來,日本的房屋都比較低矮且面積狹小。並且日本的山地較多,可耕地也是非常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活人的居住面積都比較緊張了,逝者就不可能再佔用有效的土地面積了,所以實行的是火葬模式。日本的陵園墳墓並不是永久存在的,到了一定的年限,逝者的骨灰罐就會被清除,這片陵墓會重新賣給其他逝者。

    第二:日本人注重科學,他們喜歡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包括喪葬文化。他們認為人一旦逝世,人體內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必須第一時間火葬,有心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日本一旦有人逝世,火化的時間特別快。而高溫防毒,火葬是處理遺體最科學的方式之一了。所以日本的喪葬文化採取了火葬的模式。此外對於逝者的骨灰,近幾年有很多日本的民眾選擇灑在大海里面,不再是埋葬陵園了。這也是一個微妙的變化。

    第三:日本一直比較崇尚簡單的生活模式,包括喪葬文化中,他們一直提倡簡約舉行葬禮。而火葬就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人一旦逝世後,親屬會第一時間聯絡喪葬服務公司,當然日本的逝者也會穿壽衣的,這些東西喪葬服務公司都會給予提供。包括通知親屬,聯絡火葬場,購買骨灰罐等,殯葬服務公司一條龍服務了。這對於逝者的親屬來說是非常簡約的。如果是其他的喪葬方式,也許逝者的家屬就感覺比較繁瑣了,所以在日本基本上所有逝者都採取火葬模式。至於火葬後的骨灰處理,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處理方式也就不同了。

  • 2 # 錦衣夜行hzg

    我認為把屍體放在棺材中一到火化比較好,可能比中國這種光把屍體火化來的文明!棺材也不是什麼好材料,焚燒也不可惜,還可以助燃!

  • 3 # 小楊叭叭叭叭個啥

    一直承襲中華文化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廣泛採用土葬。在二戰之後,城市化程序加快,在1965年,日本的火葬普及率在短時間內上升三成,而現如今日本的火葬率普遍全國,無限制的接近百分之百。在歷史的長河中,習慣了土葬的民族在短時間內接受了火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就像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受到民眾夾道歡迎一樣吃驚。

    由於死亡人數驟增,日本國內火葬場超負荷工作都無法滿足民眾需要。往往有人去世後,等待一週以上遺體才能被火化,人口密集的城市甚至要等待10天以上。比如在東京,每年死亡的人數大約為11萬,平均每天有300多人死亡,但火葬場僅有26處。每場火葬需要時間大概3個小時,火葬場內的火爐每天只能使用三四次,即使每天不間斷地工作仍然無法解決火葬場不足的問題。此外,各處儲存遺體的冷庫、冰庫等也是供不應求,總是處於滿載狀態。 日本人自古以來代代所持有的生死觀、靈魂觀,及對於在這些觀念背後對於遺體的感覺,共同造成了對火葬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現代的日本人受到佛教文化影響居多,而佛教對火葬是寬容的,也導致日本對遺體出現這樣的態度——不拘泥於死者的遺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頭要注意些什麼?才能減少脫髮量,還能持久控油5天不洗也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