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50481479207

    齊桓公比孔子早,因為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齊桓公逝世於前643年10月7日

    齊桓公去世時,孔子還沒有出生呢。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齊氏,名小白,終年73歲。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衛華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團結其他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人。父名叔梁紇,母為顏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幼年喪父,家中貧困,青年時曾為委吏、乘田等官職。曾問禮於老聃,問官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博聞強記,學識淵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齊國返還侵佔魯國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後升大司寇,攝行相事,誅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遊列國。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歸魯,一邊在杏林設壇教徒,一邊從事於著作,經他所刪定的書,有《詩》、《書》、《禮》《樂》《易》《春秋》。

    公元前479年去世,葬於魯城北泗上,即今之孔林。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在世時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後世統治者或儒生尊稱其為聖人、文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2 # 使用者2132237814219

    齊桓公(?~公元前643年),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齊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呂氏 ,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說《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 3 # 柳下隱者2

    齊桓公卒於公元前643年,孔子生卒年為公元前551~前479年,也就是是說齊桓公至少比孔子早出生100年。春秋時期,周平王東遷至洛邑,國政式微,禮崩樂壞,王室無力節制諸侯。齊桓公九合諸侯,始霸天下。孔子在世時,諸侯更是相互征伐,民生凋敝,賦役繁多。因此,孔子周遊列國,欲以仁義,克己復禮,奈何列國只重視眼前利益,根本無法倡導其學說,儘管孔子也在魯國這個小國做過幾年大官,但舞臺不夠大,也可以說他生不逢時,難以阻擋歷史潮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人來農村350元1噸收購小樹枝、樹葉用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