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末三國時代,大家都習慣稱它為古典英雄最後的絕唱。這是一個英雄豪傑們蠻不講理、英姿勃發、擋我者死、所向披靡的神勇,或者是彼此算計、制衡著的縱橫和理所當然地來去自由……從此以後,令人血脈賁張的時代永遠告別了我們。在刀光劍影、黃沙漫天的漢末三國時期也同樣有策劃於密室,奔走於朝野的看不見的戰線,這些人在東漢末年稱為“繡衣使者”、“細作”、“斥候”,文中統稱為“間諜”。他們的作用可以大到導致一個政權的喪失,小到導致一場戰役的勝負走向。魏蜀吳三國的間諜都在幹什麼呢?饒有興趣地回答,將使你緊張地注視著螢幕。
(蜀國大臣法正像,出自《影象三國志》)
法正字孝直,陝西扶風郿縣人,建安初年(196)秦川大旱,飢餓難捱,於是相約同鄉孟達一同沿金牛古道越秦嶺過明月、穿劍門走直道直奔蜀地投靠劉璋。
蜀地公事人飯碗已是“僧多粥少”,候了很久才被任命為新都縣令。區區一縣之令,也是實授實權,令法正痛苦的是,不久又被召回成都任代理軍議校尉一職(相當於參議)。因為有名無實,再加上入蜀的陝人對他排擠誹謗,說他品行不端,所以抑鬱不得志。
益州別駕張松是本地人,職位比法正擔任的校尉一職高很多,而且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架公務用車。倆人相識了,高雅一點認為是“慧眼識珠”,難聽一些謂之“臭味相投”,他與法正交好,“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三國志.法正傳》)
(益州別駕張松)
“交好”的背後是倆人都意識到跟到劉璋操江湖難以出人頭地,經常在酩酊大醉後暗自垂淚。正如電視劇《風起隴西》主編用濃墨重彩描述這些“小人物”一樣,倆個不得意的小官吏也經常聚在一起密議、籌劃……
機會來了,張松奉命去拜見曹操,事情完成後從北方剛回到成都就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和劉備結盟。劉璋不知其計,要他推薦一個人去說服劉備,張松趁機舉薦了法正。
法正假意推託一番後才前往荊州。這趟荊州之行,法正與劉備在密室作了什麼樣的交談內容,史無記載,不敢妄加揣測,不過風塵僕僕歸來的法正,與張松很快達成一致認為一一擁載劉備入蜀!
漢中的張魯即將受到曹操“特別軍事打擊”行動,劉璋因為地域關係的原因,“唇亡齒寒”的惡夢經常發生。張松趁機勸劉璋,快點請劉備入蜀幫助鎮守川北討伐張魯。後來的日子張松卻彷彿忘記了這件事,每天流連於成都太慈寺的茶館、外東府南河邊枇杷巷的藝伎坊……
劉璋無奈之下,再次請法正出使荊州,法正到了荊州,表面上轉達了劉璋的意思,實則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劉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比喻重要的下屬)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成此業,猶反掌也。”(《三國志.法正傳》)
一場“引狼入室”的大劇在沃野千里的益州緩緩拉開帷幕,張松、法正兩個吃著益州百姓俸祿的下級官員,於無聲處完成了劉備圖蜀的陰謀詭計。
一個小小的代理軍議校尉,在劉備取得漢中後,就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職位在諸葛亮之上,“投桃報李”的典故就是如此現實一一法正成功了!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諸葛亮肩膀上擔子好重,所有內政、外交、平叛、籌資、軍品研發都要一肩挑。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整整準備了五年,他在等待什麼呢?
直到魏太和二年(228),諸葛亮才兵發祁山,原來諸葛亮的戰略決策是,佔據祁山後,一路向東,劍指長安,而把守長安西大門新城郡的是孟達。能征善戰的孟達按理來說根本不可能把蜀軍放在眼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孟達卻秘密派人潛入川陝交界處的棋盤關,在一隻名為“高原雨點”的絕品軍事信鴿腳上綁了一封加密帛書放飛,它穿越高山大川,沿著嘉陵江河道的導航,第三天從空中撲向成都丞相府的紅砂石大堂,兀自鳴叫示警,帛書上用暗語向丞相通風報信一一新城歡迎您!
(孟達)
孟達因為關羽事件無奈之下降曹,曹丕大有乃父之風一一能容天下難容之人!大度的曹丕對他委以重任,駐守新城郡,守住長安的西大門。所以說孟達在諸䓪亮第一次北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為什麼降曹後的孟達又與諸葛亮暗通款曲呢?他投降魏國時,一時心潮起伏,自責之餘,曾秘密給了劉備一封信,字裡行間透露出自已的無奈與悲傷,劉備如何回答,我們今天可以想象,但沒有任何記載。
現在重用自己的曹丕已經死了,失望之極的孟達飛鴿傳書,向丞相發出示好的聲音。
非常遺憾的是,諸葛亮聰明反被聰明誤,謹慎的諸葛亮為了坐實孟達的真實意圖,派出蜀軍一個小特務郭模到與孟達有過節的魏國魏興太守申儀處投誠,投名狀就是向申儀洩露孟達叛魏應蜀之事,孟達知道事情洩漏,立即作出起兵的準備。
早就懷疑孟達的司馬懿佯作不知,卻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指揮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大軍兵臨城下,部將李輔開門投降,孟達被司馬懿斬殺。
孟達死了,諸葛亮的北伐也吹響了前進的號角聲!當然,目標還是祁山,按既定方針辦!
結語
本文開頭就談到漢末三國時期是封建歷史上最後的古典英雄時代,這個時候的特點就是一個蠻不講理的英雄時代,波譎雲詭、斧聲燭影的間諜事件發生率相對而言還是較低,對於這個問題的瞭解到此為止。
對於漢末三國時代,大家都習慣稱它為古典英雄最後的絕唱。這是一個英雄豪傑們蠻不講理、英姿勃發、擋我者死、所向披靡的神勇,或者是彼此算計、制衡著的縱橫和理所當然地來去自由……從此以後,令人血脈賁張的時代永遠告別了我們。在刀光劍影、黃沙漫天的漢末三國時期也同樣有策劃於密室,奔走於朝野的看不見的戰線,這些人在東漢末年稱為“繡衣使者”、“細作”、“斥候”,文中統稱為“間諜”。他們的作用可以大到導致一個政權的喪失,小到導致一場戰役的勝負走向。魏蜀吳三國的間諜都在幹什麼呢?饒有興趣地回答,將使你緊張地注視著螢幕。
益州間諜“二人轉”
(蜀國大臣法正像,出自《影象三國志》)
法正字孝直,陝西扶風郿縣人,建安初年(196)秦川大旱,飢餓難捱,於是相約同鄉孟達一同沿金牛古道越秦嶺過明月、穿劍門走直道直奔蜀地投靠劉璋。
蜀地公事人飯碗已是“僧多粥少”,候了很久才被任命為新都縣令。區區一縣之令,也是實授實權,令法正痛苦的是,不久又被召回成都任代理軍議校尉一職(相當於參議)。因為有名無實,再加上入蜀的陝人對他排擠誹謗,說他品行不端,所以抑鬱不得志。
益州別駕張松是本地人,職位比法正擔任的校尉一職高很多,而且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架公務用車。倆人相識了,高雅一點認為是“慧眼識珠”,難聽一些謂之“臭味相投”,他與法正交好,“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三國志.法正傳》)
(益州別駕張松)
“交好”的背後是倆人都意識到跟到劉璋操江湖難以出人頭地,經常在酩酊大醉後暗自垂淚。正如電視劇《風起隴西》主編用濃墨重彩描述這些“小人物”一樣,倆個不得意的小官吏也經常聚在一起密議、籌劃……
機會來了,張松奉命去拜見曹操,事情完成後從北方剛回到成都就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和劉備結盟。劉璋不知其計,要他推薦一個人去說服劉備,張松趁機舉薦了法正。
法正假意推託一番後才前往荊州。這趟荊州之行,法正與劉備在密室作了什麼樣的交談內容,史無記載,不敢妄加揣測,不過風塵僕僕歸來的法正,與張松很快達成一致認為一一擁載劉備入蜀!
漢中的張魯即將受到曹操“特別軍事打擊”行動,劉璋因為地域關係的原因,“唇亡齒寒”的惡夢經常發生。張松趁機勸劉璋,快點請劉備入蜀幫助鎮守川北討伐張魯。後來的日子張松卻彷彿忘記了這件事,每天流連於成都太慈寺的茶館、外東府南河邊枇杷巷的藝伎坊……
劉璋無奈之下,再次請法正出使荊州,法正到了荊州,表面上轉達了劉璋的意思,實則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劉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比喻重要的下屬)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成此業,猶反掌也。”(《三國志.法正傳》)
一場“引狼入室”的大劇在沃野千里的益州緩緩拉開帷幕,張松、法正兩個吃著益州百姓俸祿的下級官員,於無聲處完成了劉備圖蜀的陰謀詭計。
一個小小的代理軍議校尉,在劉備取得漢中後,就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職位在諸葛亮之上,“投桃報李”的典故就是如此現實一一法正成功了!
舉足輕重的間諜孟達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諸葛亮肩膀上擔子好重,所有內政、外交、平叛、籌資、軍品研發都要一肩挑。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整整準備了五年,他在等待什麼呢?
直到魏太和二年(228),諸葛亮才兵發祁山,原來諸葛亮的戰略決策是,佔據祁山後,一路向東,劍指長安,而把守長安西大門新城郡的是孟達。能征善戰的孟達按理來說根本不可能把蜀軍放在眼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孟達卻秘密派人潛入川陝交界處的棋盤關,在一隻名為“高原雨點”的絕品軍事信鴿腳上綁了一封加密帛書放飛,它穿越高山大川,沿著嘉陵江河道的導航,第三天從空中撲向成都丞相府的紅砂石大堂,兀自鳴叫示警,帛書上用暗語向丞相通風報信一一新城歡迎您!
(孟達)
孟達因為關羽事件無奈之下降曹,曹丕大有乃父之風一一能容天下難容之人!大度的曹丕對他委以重任,駐守新城郡,守住長安的西大門。所以說孟達在諸䓪亮第一次北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為什麼降曹後的孟達又與諸葛亮暗通款曲呢?他投降魏國時,一時心潮起伏,自責之餘,曾秘密給了劉備一封信,字裡行間透露出自已的無奈與悲傷,劉備如何回答,我們今天可以想象,但沒有任何記載。
現在重用自己的曹丕已經死了,失望之極的孟達飛鴿傳書,向丞相發出示好的聲音。
非常遺憾的是,諸葛亮聰明反被聰明誤,謹慎的諸葛亮為了坐實孟達的真實意圖,派出蜀軍一個小特務郭模到與孟達有過節的魏國魏興太守申儀處投誠,投名狀就是向申儀洩露孟達叛魏應蜀之事,孟達知道事情洩漏,立即作出起兵的準備。
早就懷疑孟達的司馬懿佯作不知,卻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指揮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大軍兵臨城下,部將李輔開門投降,孟達被司馬懿斬殺。
孟達死了,諸葛亮的北伐也吹響了前進的號角聲!當然,目標還是祁山,按既定方針辦!
結語
本文開頭就談到漢末三國時期是封建歷史上最後的古典英雄時代,這個時候的特點就是一個蠻不講理的英雄時代,波譎雲詭、斧聲燭影的間諜事件發生率相對而言還是較低,對於這個問題的瞭解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