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者思
-
2 # 財商路人蟻
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關注路人蟻的世界
結論:每一個金融產品都有他的基本作用,保險的基礎是保障,利用槓桿轉移風險,是家庭財務風險管理工具
1 保險的配置應該回歸基礎保障,而不是投資理財
每一個金融產品都有它的基礎作用和存在價值,保險的作用是作為風險管理工具,轉移風險。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風險,這些風險發生的機率很低,但這些風險一旦發生,卻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損失,這種發生頻率低損失大的風險就可以用保險來進行風險轉移。
而在我們的家庭保障規劃裡,我們也需要配置保險來轉移生活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額開支風險,避免出現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情況。家庭基礎保障賬戶也叫做金融槓桿賬戶,我們在這個賬戶裡配置健康保障型保險,基本的配置為醫療+意外+重疾+(定壽)。
這類保險產品的選擇需要注重槓桿性,低保費撬動高保額,實現把大額開支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的目的,避開理財儲蓄保險,配置消費型健康保障保障和家庭經濟支柱定壽。是花小錢撬動高保額,轉移風險,不是在保險公司存錢理財.不要本末倒置。
2 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什麼不同
在當下保險市場,理財儲蓄保險主導,基礎保障邊緣化的環境,很多消費者都被免費保障還返錢,高收益分紅誤導,把保險當成了高收益理財產品,而忽略了基礎保障,這也是理賠糾紛和保險口碑變壞的原因。在這半年的家庭保障諮詢案例裡,我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存在保險產品配置基礎保障不足,偏向理財儲蓄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區分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的區別呢?
首先銀行的存款理財,比如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都是保本,有固定利息收益,而且3-5年期的利息也在4%以上,銀行的存款理財如果你急用錢,可以隨時取出,退出只是利息變少,本金還是保障的,不會有損失。但是所謂的理財保險,特別是那些和保障混搭的型別,都是鼓吹的高收益,實際都不寫進合同。如果退出,本金虧損,只給你退現金價值,而現在價值在理財保險生效的前兩年,都是需要扣除高額佣金和管理費,現金價值所剩無幾,退出本金損失慘重,兩年後才開始積累現金價值,利息收益方面,比如分紅險,都是沒有固定利息收益,也就是沒有保底利率寫進合同的,存在不確定性。分紅可以是零,有收益也是股東氛圍後剩餘的70%酌情分給保單持有人,幾十年分攤下來,收益低的可憐,而且本金也被鎖定幾十年不能動,也就意味著被動貶值。現在的10萬塊和30年後的10萬塊價值是不同的。
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監管很嚴,不能投資高風險領域,投資的都是長期債券和一些基建專案,不具備高收益性,走的是安全穩定長期,低收益路線,所謂的高收益對應的就是高風險。而保險中只有一種產品,投資連結險才是真正的純理財產品,脫離基礎保障的型別。內地保險公司也嘗試過這種產品,最後的搞到虧損嚴重,兌付出現問題,現在也都不敢做這種投資連結險了,香港的投資連結險前段時間也是出現一夜虧空幾個億的情況。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每一個金融產品迴歸基礎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價值。不然就是製造泡沫和風險。
5個點的高利率收益的保險,真相是什麼?
題主所說的5個點收益的理財保險,應該是用於家庭現金流規劃的年金保險,這類保險是在解決家庭基礎保障問題後,有經濟餘力了才考慮配置的用於規劃未來家庭養老和教育花費的年金保險,而年金保險的現金流規劃也不能跟理財投資化上等號。這類年金保險分兩個賬戶,第一個賬戶年金儲蓄賬戶,儲蓄分紅,而這裡會有一個預定4.025%的市場利率,但是是預定不寫進合同,實際看保險公司經營結算利率,分紅也是不寫進合同的,不確定的收益。第二個賬戶就是萬能賬戶,年金保險保單生效5年後才能開始領取,不領取進入萬能賬戶,二次理財,會有一個保底利率寫進合同,大保險公司保底利率1-2%,比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都低,中小保險公司保底利率最高3%,利率也不高。
這個寫進合同的保底利率才是你真正能拿到的確定利率收益,而這類年金保險在代理人推廣過程中,也會被包裝成高收益理財產品,用假定的高收益演算利率比如5% 6% 8%等來宣傳演算給你看,其實就是數字遊戲,不寫進合同,題主說的利率5個點,其實是假定的演算利率,而不是寫進合同確定的利率。不要被高收益誤導,除了假定高收益,這類所謂理財保險,也會用複利計算收益,鼓吹複利奇蹟等來體現它的高收益性,而用真正的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轉化為年化收益計算,實際收益區間是3-4%。根本沒有鼓吹的高收益,有些離譜的可以吹的複利奇蹟,收益10%的地步,都是瞎忽悠。如果有規劃養老和教育金花費儲備的,可以選擇高保底利率的年金保險,但不要相信所謂的高收益,也不要被誤導銷售,年金保險是用來規劃家庭中長期現金流的,不是投資理財。不要變成了自己的財務負擔。
回覆列表
不合適,一點都不划算!凡是這種型別的保險產品,雖然資金很安全,但實際收益往往比較低、靈活效能也差,根本不值得去選擇!
5%的利率,只是業務員的“口頭”承諾而已,並不一定會實現
這裡所謂的5%的預期收益,是保險公司的一種營銷手段,甚至只是業務員的一種“口頭”說辭罷了!在具體的保險合同中,保險公司是不會、也不敢承諾具體收益的!
因此,5%只是預期年化收益而已,最終是否能達到這麼高,依然是個未知數!而據以往的經驗來看,保險理財產品實際收益也就在2.75%~4%之間,能達到5%的並不多!
保險類產品,靈活性都極差
無論是哪一種保險理財產品,其最大的缺點就是,靈活性極差!未期滿之前,提前支取,損失的不僅僅是利息,甚至本金也會面臨虧損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下圖是某保險理財產品,提前支取手續費的扣除情況!如果10000元購買此產品,第一年末提前支取,則
買入即扣除初始費用1%,剩餘本金9900元。
即便是按每年5%的收益算,一年後本息和為:9900元×(1+5%)=10395元。
第一年提前支取,扣除現金價值5%的手續費,最終能拿到:10395元×(1-5%)=9875.25元,
也就是說,此產品購買一年後退保,不僅沒有任何收益,反而會虧損124.75元的。
與其購買類似的保險,還不如選擇其他更靈活、收益更高的產品呢
現如今市場中,超過5%收益的產品還是有很多的,為何非得購買保險呢!比如,民營銀行推出的智慧存款,資金安全可靠、收益穩定,還支援隨存隨取、十分方便靈活!一般持滿三年以上,即可享受5.5%的存款利率,這不必保險產品更為合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