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2424349822852

    很嚴重。 但是很多人存在一個誤解,即什麼是“嫡”? 廣義的“嫡”指正妻所生的所有孩子,而狹義的“嫡”僅指嫡長子。 所以在繼承法中才會存在“嫡子同母弟”這個概念——在狹義指代下,“嫡子同母弟”不是嫡(長)子,但也不是庶子。實際上在嫡長子健在的情況下,其餘諸子都可籠統稱為“次子”,不必嚴格區分嫡庶,只有嫡長子死亡需要重新排繼承順序的情況下,才會區分“是否與嫡子同母”。 那麼在狹義背景下,嫡子和其餘諸子(包括所謂的嫡次子和所有的庶子)的地位差別大不大呢? 當然大。 中國古代貴族(注意是貴族,不涉及平民)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法理上,嫡長子全得。其餘嫡次子也好、庶子也好都是作為兄長的助手存在,需要服從兄長的命令,一定要分家的話可以分出去一部分家產,但絕對不是平分,不可能讓你把大家拆了。 嫡次子的作用是嫡長子的替補,他的繼承順序在庶子之前(有可能在嫡(長)孫之後,也可能在嫡孫之前,視情況而定)——但替補就是替補,嫡長子不死,次子就永遠沒有繼承家業的資格;而如果父親先於嫡長子死了,那麼次子就連替補的資格基本也沒有了,繼承順序會排到所有侄子後面去…… 真正貴族家庭諸子之間的地位差距,是嫡長子與其他所有弟弟(包括庶兄)的差別,是嫡長子不可動搖的繼承權,至於嫡長以外其他妻生子、妾生子的差距?沒什麼大的差距。更不要說嫡女庶女間的差距了。 當然了,你總是攔不住家庭裡女主人會偏心自己的孩子、有個地位強大的嫡親舅舅腰桿肯定會硬一些、候補繼承人一號也肯定會比候補繼承人三號多得到一些資源……等等等等,但是僅在制度上,嫡次子與庶子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距(某些歷史時期除外,“中國古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存在各種例外,只說多數情況)。 當然,妻與妾的差別是巨大的,那又是另一回事——但再怎麼差距懸殊,也總是有寵妻滅妾的存在;因為家長偏心導致嫡出次子和庶子的待遇差距巨大的當然也是有的,但這就不是制度的範疇了,而取決於具體的家庭環境。在封建家長制中,“家長”自身的裁量權,很多時候比法規、制度還要管用。 最後,在封建宗法制中,兄權是父權的延伸,“悌”是僅次於“孝”的存在,在貴族大家庭中,成年的“嫡長子”才是遠超所有弟妹的存在(甚至一定程度上超過庶長兄和長姐),其地位(不是待遇)絕對不可動搖,其他所有兒子,都不過是嫡長子的替補和助手罷了,最多不過是替補先後次序的問題;而所有女兒,無論嫡庶,則連替補的資格都沒有(如果沒有嫡子,那麼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是庶子,這樣的庶子的地位也是遠遠超過嫡女的)。 ——當然,我再重複一遍,地位是地位,待遇是待遇,嫡長子也好,沒有嫡子情況下的庶長子也好,其家庭地位是僅次於大家長的,在大家長缺席的情況下擁有家庭決策權,但不代表其待遇要遠超其他子女。從待遇上講,所有兒子/所有女兒應該都是一視同仁的,但嫡母偏心補貼自己的親生子女,那也沒人攔著(只要不太過分,父母(嫡母)對子女給什麼待遇、怎麼處置都是天經地義的,“偏心”並不犯法)。至於說婚嫁,除了父親,自然也要打聽當事人的母親(不只是嫡庶,還包括外祖家的地位實力)的情況,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和簡單的“嫡庶”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最最後,宗法制下,古人極端重視長幼有序。庶出的叔叔、兄長也絕非嫡子可以不敬的。作為父母,可以偏心,可以寵愛嫡子忽視庶子,可以打壓甚至隨意變賣(奴僕出身的)妾室,但是作為子女,有教養、大家族出身的子女是不可能鄙夷輕視庶兄庶姐甚至庶母的。如果父母亡故,嫡長子繼承家長位置,對家族事務有領導權(包括庶兄所領的家族事務),對弟弟(無論嫡庶)有訓導權,對姐妹的婚事有決策權,甚至對庶母的去留也有處置權,但是不代表在禮法上能對庶兄庶姐不敬,這完全是兩回事。許多小說裡這一點真是……沒法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英語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