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本藝遊天
-
2 # 鐵漢峰哥
喝茶之回甘
幾千年了易回答不應是什狀況
而是,三分湯水七分茶!所謂湯水,茶聖陸羽曰:泉水澆茶九度開,十好(恰好)出湯有甘洛!
意思是必須好茶配好水,出湯把握茶過水的時間,一品細苦,二品思甜,三品見其香,合在一起是回甘。空杯熱有餘香,用力一聞!回味無窮!
-
3 # 穿插游擊隊
不知道你在喝茶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喝茶的時候,入口微苦,細品之後卻發現帶甜,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回甘”現象。那這種苦後帶甜的回味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茶葉中的苦味來源於它所含的茶鹼、茶多酚,而喝茶的時候我們也經常能聞到香味,則來源於茶葉中含有的糖苷類物質。這種物質在口腔上會發生水解反應,產生糖和苷元(香氣分子)。而水解產生的糖就是回甘的由來。此外,茶葉中本身就含有糖類和氨基酸,也是其甜味的來源。當然這現象也和每個個體口腔對味道的敏感程度有關。
好的茶經常會帶有回甘,回甘的強度與永續性也經常作為評判好茶的指標。實際體驗中回甘與生津還經常聯絡在一起。這是一種比較神秘的體驗,但不可否認回甘給我們帶來愉悅的體驗。相對入口立刻表現出來的甜味而言,這種苦盡甘來的後味更富戲劇性,也更多的與好茶品質聯絡在一起。
常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證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嚐苦澀,而是在品嚐茶帶來的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照這樣說來,茶的回甘生津正是源於茶的苦澀。
通常情況下的回甘有這幾種情況:
(一)回甘是口腔的一種錯覺,即―對比效應
也就是苦盡甘來。茶湯中含有許多咖啡因、綠原酸、兒茶素等苦味成分。這些成分導致茶湯入口後,使我們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會自動調整以適應這種苦味。
等到這些苦味物質入肚後,感官依然保留這種錯覺,以致會產生一種甘甜的感覺。
但此說法似乎有幾點說不通:一、如果僅僅是一種對比效應,越苦的茶應該回甘更明顯,但實際並非如此,許多茶我們僅僅感受到銳利的苦味,卻感受不到一絲回甘;二、在好的鐵觀音茶中,入口其苦澀感並不強烈,但是其回甘依然明顯而持久。
但也不能排斥這種感受的真實存在。如我們喝下苦味明顯的茶湯之後,立刻喝一口白開水,會發現那白開水會變甜,這就是一種對比效應。也許這種錯覺僅僅是造成回甘的一種因素。
(二)回甘是澀感轉化的結果
茶湯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咖啡因和茶單寧。茶湯的澀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茶單寧。咖啡因的苦是不會長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這種苦味是“回甘”的基礎。
當呈苦味物質不再長留舌本,化掉時就可導致味感改變出現味感“錯覺”呈現回甘。這種錯覺應該是一種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單寧可使咖啡因的作用減緩,使這種本能錯覺停留在了口腔舌本。
茶湯的澀感是因為茶湯含有茶單寧成份,茶單寧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口腔單細胞菌類的蛋白質凝固,進而使口腔區域性肌肉收斂。
當茶單寧苦澀味化掉時收斂性轉化,口腔區域性肌肉開始恢復就呈現生津的感覺。如果茶單寧的收斂性過強,濃烈的澀對味蕾刺激性很強,會長留舌本讓人反感,經常澀伴隨著苦讓人難受,這種苦澀主要是茶葉加工過程的不當形成的,這種苦澀對茶來講就是一種很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