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看稀奇古怪打堆堆

    說起李雲龍,你會想到什麼場面,是不是攻打平安城,二營長,義大利炮呢?而說到趙剛,你又會想到什麼場面?是不是一槍幹掉五百米外鬼子炮手。

    他們都出自都梁的小說《亮劍》。不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刷了無數次。其實電視劇沒有播完,只有前面激烈的部分,小說原著一直寫到李雲龍,趙剛死。結局是非常悽苦與心酸。

    還是簡單介紹一下他們吧!李雲龍,1927年參加“黃麻暴動”,後投身革命,相繼任紅四方面軍團長、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團長、中原野戰軍新二師師長、福建省軍區C海防軍軍長,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期間遭受迫害,在家中自殺。趙剛是“一二·九”運動領導人之一,畢業於燕京大學,後赴延安抗大學習,相繼任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政委、華東野戰軍十一縱縱隊副政委、總參謀部政委,1955年授少將軍銜,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與妻子馮楠自殺,將四個子女交由李雲龍撫養。

    李雲龍是一個腦瓜靈活、脾氣暴躁、義字當頭、有擔當負責、腦瓜子靈活屬於不按常理出牌的那種,只要能取勝,他是有什麼招就使出什麼招。

    趙剛則是一個溫文爾雅、遇事周全、富有激情、志存高遠的理想主義者,由於戰爭的殘酷,慢慢的他也變得現實,為理想獻身,他說過如果自由和尊嚴受到挑戰,他會選擇反抗或死亡,而他在文革時毅然赴死,也算是踐行了他的諾言。

    關於李雲龍和趙剛的“下半輩子”,電視劇裡是沒有播的。看小說時。每讀之,常潸然淚下。這何止是十年,一次錯誤、一個轉身可就是一輩子的事。

    李雲龍是一個有能力、講義氣、敢擔當的人,為了給魏和尚報仇,滅了土匪,為了救秀琴,攻打平安城,帶動整個戰局。

    趙剛也是一個有文化也有能力的人,祥得住李雲龍的暴脾氣和行事風格,最後成為生死之交。後來成為李雲龍警衛員的“和尚”就是被趙剛救下的。趙剛的能力在電視劇裡是有橋段展現的,其擅長狙擊,在與山崎大隊的交戰中用步槍擊斃數個機槍手,在辛莊防禦戰中和李雲龍打賭一舉擊斃一名迫擊炮手。

    因為李雲龍不聽指揮,經常是腦子熱,先打完了才彙報。領導對其是又愛又恨。這種行事風格,也影響著他的一生。但是李雲龍那樣“敢想、敢幹、敢亮劍、敢擔當”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現實生活中呢?有多少人能認真去體會並踐行李雲龍的“敢想、敢幹、敢亮劍、敢擔當”,相反李雲龍的暴脾氣卻學了不少。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知道,李雲龍基本出口成章,生氣時罵,難過時罵,就連高興時也罵,他帶過的兵,和他打交道的人,哪個沒被他罵過,就連第一次見老丈人,甚至掏出槍來大罵一通。

    這一幕幕電視劇畫面,是不是已經在你的腦海裡浮現呢?這一幕幕,是不是正在你身邊發生或是曾經發生呢?詩人尼采說:“易怒是缺少智慧與賢明之人的特點,他們總是急於將滿腔的憤懣與牢騷傾瀉而出。但隨著智慧的增多,他們的憤懣與怒火就會變得越來越少。”在我看來,前半句的佔比較大,就後半句而言,不見智慧增、只見算計長的大有人在。倘若能鬧出點動靜、幹出點實績來,罵就罵吧,姑且能理解,權當作解壓了。“與其一直以冷言冷語對待周圍的人,不如讓大家都高興些。此舉不但可以治療你的靈魂,而且於你周圍的人而言,也會令其心境更好。”何必非得金剛怒目、橫眉以對呢?

    為什麼會出現如以上種種呢?我想不過是為了在世人面前彰顯一下自己的所謂的“威嚴感”罷了。僅此而已!關於威嚴感,可以從尼采那裡找到答案,即便是這答案不大適合於當下,但終究描述的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請注意那些頂著誇張頭銜之人。他們始終穿著可以表明自己的職位或地位的衣服,擺出一副正直的模樣,做出那種氣度不凡的、有威嚴感的動作,煞有介事地參加相當多的會議或儀式,喜歡使用令人費解的、拐彎抹角的殷勤措辭,而且他們倘若感到一點反常就會馬上板起臉。他們用此種方式將威嚴感顯示給他人看。”

    “為什麼要表現出威嚴感呢?他們僅僅是想將一種威懾力傳達給其他人,從而讓人們對其所屬的組織以及其本人產生恐懼心理。他們正是藉助此種陰險的手段來操縱眾人。不過,他們之所以熱衷於製造此種威懾力,是由於自己膽小,換言之,是因為他們不曾真正具有令他人產生威嚴感的資本。”

    話說回來,電視劇裡的“李雲龍”是成功的,在特定的條件與環境,一切靠“實績”說話,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伯樂,386旅旅長陳庚,一個能容納他暴脾氣的旅長。所以,他才能每次捅了簍子,旅長罵幾句還是要給他擦屁股。而且“李雲龍”也是人精,他能琢磨透“旅長”的心思,他知道“旅長”要什麼。

    可為什麼“趙剛”就不太受當下的歡迎呢?也許是因為他太“穩”了,穩得近乎“完美”,讓人難以駕馭,所以,便很少有人靠近了。又或許,想靠近他的人,也知道自己比不過他。讓“李雲龍”與“趙剛”做搭檔,不過一理想狀態。在這一“理想狀態”的執行之中,“李雲龍”契合了絕大多數的“所需”,故而能獲得“眾星捧月”的待遇,“趙剛”卻戳痛了絕大多數的“痛處”,故而出現了“獨木難支”的景象。況且,“李雲龍”比較容易駕馭,給他“一碗飯”就行了,在“趙剛”那裡就難以行得通了,他很有可能需要的是“一本書”,而“旅長”卻拿不出也出不起這麼“一本書”。

    總得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趙剛”,希望多些“趙剛式的人”,有能力、有理想、有尊重,即便是罵人,也是為了“李雲龍”的大難不死而說了一句“老李,我說吧,你他孃的死不了”。其實,我還竊以為,要是能將“李雲龍”與“趙剛”合為一體,那就完美了,何愁“大業”不成。但僅是“竊以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薩摩耶好玩還是哈士奇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