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Ron教你填志願

    2022年全國大學生畢業季已經到來,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預計今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規模將高達1076萬人,較去年增加167萬餘人。大家估計還記得2020年高職擴招政策的釋出,兩年內擴招200萬人,今年的猛增與往年的高職擴招有著密切的關係,直接導致今年的畢業生增長幅度,較往年的20餘萬直接多增140餘萬人。

    2022年畢業生就業壓力不少,據相關權威部門介紹,截至4月下旬2022屆的高校畢業生落實率僅有23.61%,重慶市公佈的畢業生落實率為33%左右,一個月後的五月中旬,重慶再一次公佈畢業生就業落實率提升到50%左右,距離畢業生離校已經不到一個月了,但整體畢業生落實率依舊不理想,更加上有分析團隊報告顯示,3月中國16-24歲年輕人失業率也升至了16%左右的高位,這更加劇了畢業生就業壓力。

    大家要清楚,在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中,包含了畢業生考研升學率,而2022年研考招生已經結束,每年110多萬研究生招生,也包含在就業去向中,僅新增的研究生人數佔比都達到了10%以上,如果去除這部分學生,那麼畢業生就業落實率就會更為堪憂。

    也許是基於上述事實,儲殷教授在直播中建議:“本科生不要介意下工廠”引起了熱議,他建議大學生就業時,先找份工作再說,不要嫌技術員下工廠不好,能下工程就下工廠,雙非二本同學很難留在一線城市就業,可以到新一線城市找機會。在目前的這種就業形勢下,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不知為何會引起眾多網友的非議。

    很多人以為本科是培養白領、坐辦公室的管理型人才,其實,絕大部分本科生是工程型、技術型的一線高階工程師,都得進工廠。比如工學門類的153萬本科生中,絕大多數是要進工廠、跑工地、去野外的技術型人才。對於儲教授所提到的下工廠的本科生中,如機械類、能動類、化工與製藥類、自動化類、電氣類、儀器類等專業大類都是下工廠的範疇,不下工廠,你一個本科生,能幹啥呢?搞研發?可能嗎。

    很多人可能覺得,下工廠就是進富士康、英業達、廣達等來料加工、來件加工等手機、計算機等產品領域的組裝生產線,在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裡,在工廠就業的人口數以億計,你不進工廠,還有好多人想進工廠而不得,長安汽車、上汽等是工廠,華為也有好多是工廠,捲菸廠、茅臺酒廠是工廠,三一重工是工廠,他們裡面有眾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生產一線。

    為何一句下工廠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在這個製造業大國,下工廠似乎成了一種“貶義”?這個的確值得我們這個製造業大國需要深思的地方,國家提出“中國製造2025”,沒有本科生、沒有研究生進工廠的話,這個行動綱領能實現嗎?居然連雙非二本畢業生對下工廠都有如此大的反彈。

    這與很多人對下工廠的狹義理解有關,也簡介呼喚國家層面對製造行業加以更多的關注,製造行業的待遇、勞動法與五天工作制的真正貫徹實施、工作條件的改善等等,都能大幅度改善人們對於工廠的認識。

    正如筆者經常遇到的一些學機械的本科生,在工廠就業,一週工作六天,沒有一天能穿一件乾淨的衣服上班,沒有時間陪女朋友玩甚至沒有時間找女朋友,工資不高等等,都讓大家遠離了機械專業,即使是一些生產條件很好的機器人、自動化工廠,上班時間長又多,經常造成一種一旦入坑就成了裡面的一顆螺絲釘一樣,除了睡覺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圍著工廠的工作轉,這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目今時代大學生的要求了。

    現今的大學本科生,要求的是五天工作制、朝玖晚伍、工資待遇還可以的工作狀態,而國內絕大部分的工廠,無法滿足這一點,特別是私營工廠,更是一週六天、甚至七天,一天12小時,工資全靠加班的狀態,那已經不是本科畢業生追求的目標,勞動條件不改變,勞動法不改善這種狀態,那麼“下工廠”的目標的確無法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花的歌詞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