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科普
-
2 # 斌少YYDS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眾所周知,端午節是要划龍舟的。老人說,民間流傳的諺語“五月初一開江雨,端午划船到月底”意思是如果五月初一這天下起了大雨,那麼之後的五月裡就經常會下雨,由於下雨的雨量比較大,導致不光端午節那天要划船,平日裡出行也要划船。
可見,勞動人民將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成了規律,透過五月初一這邊的天氣就能夠窺探五月的整個天氣,倒也是一份令人驚歎的智慧。
-
3 # 安逸金桔Qu
農村端午諺語多,
下面我來說一說。
五月初一開江雨,
端午划船到月底。
不怕七月十五鬼,
就怕五月初一水。
初一那天若下雨,
預示小麥難收取。
連續下雨不得了,
龍舟比賽可挺好。
都說難買五月汗,
六月連雨吃飽飯。
過去農民靠天養,
不去偷也不用搶。
只看五月初一日,
明日五月初一,“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五月初一水”,是什麼意思?下半年澇不澇,農諺都說清楚了,看看老祖宗的預測!
小滿過半,芒種將至,眼看著雨季就要到來了,農民朋友正在忙著搶收小麥。對農民而言是不希望這個時候下雨的,下雨會使小麥不能如期收割,造成小麥發芽黴變,腐爛在田地裡。現在影響可能沒那麼大,但是在古時候,就要有人餓肚子了。所以,老話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是符合當時背景的經驗總結!
農諺雖然有地域性,並且,已經有的過時了,但是能夠流傳這麼久還沒有被“丟棄”在歷史角落裡,說明還是能夠被一些人認可,具有參考價值。
那麼接下來農曆五月份天氣如何呢?農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來看一下老祖宗留下來的農諺“五月初一開江雨,端午划船到月底”是怎麼說的!
一、五月初一開江雨,端午划船到月底
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是稱呼和習俗最多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不僅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也是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歷史名人,在2006年5月20日被國家文化遺產第一批名錄收錄。並且,2009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節日活動有扒龍船、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
“五月初一開江雨,端午划船到月底”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曆五月初一這天陰天或下大雨,那麼整個農曆五月裡下雨的天氣會比較多,降水量比較大,不僅端午節那天要划船,平日裡出行也要划船。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說明南方主汛期來了,區域性地區可能會發生澇災,還是要有防範措施的,以免措手不及,造成損失。
那麼接下來南方的天氣如何呢?
山東可能好久沒下雨了,農民都期盼著下一場大雨來緩解旱情。但是,對於南方地區來說可不希望,因為,進入5月份以來,南方可沒少下雨。這還沒完!據氣象預報顯示,預計未來10天,南方地區的降雨不斷。其中,廣西、廣東,貴州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50~400毫米。
有朋友可能會說,南方到了主汛期下雨不是很正常嗎?往年這個時候不也是下嗎?但是今年南方大部地區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多5-8成、局地偏多1-2倍,確實是有點多了。
前期持續的大雨已經導致來賓、桂林、河池等地出現洪澇災害,多地出現塌方等情況。而據預報顯示,未來幾天桂北、桂中、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仍有較強的降雨,還是要做好相應措施的,避免損失過大。
從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來看,老祖宗留下來的農諺還是具有一定的準確性的,您認為呢?
二、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五月初一的水
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鬼節,在民間有“七月鬼開門”的說法,小孩聽了會害怕。其實,不用害怕,在古代七月十五就是一個祭祀和祭祖的日子。
另外,在古時候一些地區農曆七月都收穫完了,各家的收成也不錯,就會準備好下酒的菜和家裡最好的東西祭祖先,讓其品嚐一下。所以,這一天也是紀念先人的日子。
所以,老人說“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五月初一的水”,為什麼老人害怕五月初一下雨呢?是因為,農曆五月份是小麥收穫的日子,連續下雨會導致小麥沒法收割,腐爛在地裡,並且,平時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也沒有什麼餘糧,糧食要是減產了,就要餓肚子了。老人的經驗是,如果五月初一這天下雨,接下來下雨的天氣會增多。所以,害怕五月初一下雨。
三、初一晴,大豐收,初一雨,淚漣漣
這句農諺和前面兩句意思差不多,都是說,五月初一要是下雨,影響收成,農民要發愁了。不僅,影響收割還影響後期的晾曬,小麥發黴,麵粉就沒法吃了。
如果,五月初一這天是個大晴天,晴空萬里,那麼小麥收割和晾曬就能按時完成,是一個豐收年。
四、五月初一天若漏,大船彎到屁股頭
這句話農諺大意是說,如果五月初一這天下起了傾盆大雨,那麼後期陰雨綿綿,降水量增多。就連平時難以到達跟前的大船也隨著雨水來到屁股前。說明,雨水多發比,水線上升了,大船離岸更近了。老話“五月初一動一流,大船彎到屁股頭”和“五月初一動一流,大船看到村跟頭”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總之,按古人的經驗,五月初一下雨,預示後期的雨水比較大,並且,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斷斷續續地下到五月底。
古人的農諺也恰恰反應了過去沒有科學的天氣預報,只能靠長期的觀察和經驗總結來進行判斷。如今,我們的天氣預報系統的防範手段要更先進,是不需要過於擔心的。
對於古人留下來的這些諺語,大家覺得準嗎?今年我們可以驗證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