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筆小新123

    1876年3月10日,在美國波士頓科特街109號,一個年輕人對著一臺機器說了一句日後載入史冊的話:“Mr. Watson,come here. I need you .(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需要你)”。說這話的人是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以下簡稱貝爾),這句話標誌著電話正式實現清晰傳遞語言的功能,電話的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方式。

    圖片攝於中國電信博物館一層展廳

    1847年3月3日,貝爾出生在英國的愛丁堡,並在家鄉接受了初等教育。因為父親和祖父都是頗有名氣的語言學家,受家庭影響,貝爾從小就對語言很感興趣。

    在貝爾家附近,有一座水磨坊,裡面住著一對父子。通常,這裡的重活是由年輕人來做的。後來他被徵去當兵,只留下老人獨自磨麵粉維持生計。水少的時候,水車轉不動,老人就無法磨麵粉,只能餓肚子。好心的貝爾看到後十分同情。回到家裡,他坐在父親的書房裡苦苦思索:怎樣才能輕而易舉地推動石磨?於是他經常去現場,仔細觀察研究,發現以前的石磨結構不是很合理。反覆琢磨後,他想出了一個新主意:首先改良臼齒的摩擦力,然後利用麥粒圓的形狀,讓雙方挨著,這樣臼齒的旋轉就靈活多了。他馬上查閱各種圖書資料,設計出一幅改良水墨的草圖,雖然畫得不規範,但構想卻十分巧妙。經過工匠的加工,水墨果然變得十分靈活,比原來省力多了。

    從此,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發明家”。那時的貝爾只有15歲。他的熱心腸、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靈活的頭腦以及樂於實踐的品質,都為他後來發明電話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一項偉大的發明從構思到實現,再到被大眾認可,僅靠發明家的思想火花、思維碰撞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明家具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不懈的拼搏實幹精神。而後兩點在貝爾發明電話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波士頓大資本家桑德士慕名而來,想邀請貝爾到塞內姆給他的兒子喬治以及塞內姆的其他聾啞兒童進行教育。權衡考量思索後,熱心腸的貝爾同意桑德士的要求,辭去了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職務,搬進了塞內姆的桑德士公館,為喬治和這個鎮上的其他失聰兒童做教育工作。

    貝爾在從事聾啞人教學工作的同時,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事業。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桑德士在貝爾的電話研究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援。

    在桑德士公館,貝爾有更多的時間做研究。當貝爾注意到當時發達的電報技術時,他心想:“為什麼不能用電波來傳播聲音呢?”

    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1867年,貝爾和他的哥哥就發明了一種類似“人工喉”的機械發聲裝置。吹氣後,它能發出少量類似真人說話的聲音。然而,發明電話與製作人造喉嚨在原理上大不相同。外加貝爾本身不是電氣科班出身,不知發明電話應該從何做起。於是貝爾專程拜訪了當時著名的美國電磁學家約瑟夫·亨利。亨利仔細聽了貝爾的介紹後,微笑著說:“你的發明想法很棒,幹吧!”當貝爾說他缺乏電學知識時,亨利斬釘截鐵地說:“沒關係,學吧”。在亨利的肯定和鼓勵下,貝爾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電學知識。歷經兩年的努力,貝爾最終掌握了電磁學理論知識,再結合已有的音學知識,他在發明電話的道路上越走越順。

    托馬斯·華生(1854-1934)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到貝爾一生的夥伴和摯友——技藝精湛、富有創造力的電氣技師托馬斯·華生(Thomas A. Watson)(下文簡稱華生)。華生當時年齡僅有18歲,還沒有從學校畢業。不過他曾經自學過電氣知識,還開過電氣店,經驗豐富。1875年1月,桑德士僱傭他給貝爾當助手,二人一起從事電話的研究工作。合作半年後,他們就搗鼓出了兩臺粗糙的電話機原型:圓柱體底部薄膜的中心連線著一根插有硫酸的碳棒;當人說話時,薄膜振動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最後在接收端利用電磁原理把電訊號變回聲音。

    此時貝爾發明的電話模型,已經與義大利人安東尼奧∙穆奇(Antonio Meucci,1808-1889)、德國發明家菲利普∙雷斯(Johann Philipp Reis,1834—1874)發明的(電話機)處於相同水平,但還達不到商用聲音效果要求的聲音清晰、噪聲小的標準。

    不過貝爾並沒有因此失去信心。緊接著,他和華生花了兩天兩夜改進機器,設計出放大聲音的音箱。然後繼續實驗。起初,華生只聽到接收器發出嘶嘶的電流聲。1876年3月10日,他清晰地聽到從電話接收端傳來了貝爾的聲音,“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需要你。”這句話,成為人類第一次透過電話清晰地傳遞出去的聲音。

    貝爾獲得的專利證書

    獲得專利後,貝爾和華生繼續改進他們研製的電話。與此同時,貝爾還帶著電話在美國、歐洲巡迴演出,進行現場表演。

    1876年6月25日,費城舉辦世界博覽會。貝爾現場展示了他的電話,引起了巴西皇帝多姆·佩德羅以及英國科學家威廉·湯普森爵士等人的關注。他們為電話在歐洲和美洲的推廣做出了貢獻。

    1877年,貝爾、華生、桑德士和哈伯特(嘉丁納·哈伯特,貝爾的岳父,也是一位富商、馬薩諸塞州參議員)組建的貝爾電話公司,開始透過租用電話和電話線並收取使用費的方式,為家庭安裝電話。同年,第一條電話線在波士頓開通。也是在這一年,第一次有人用電話給《波士頓環球報》發新聞訊息,從此大眾開始了電話的時代。第一年,貝爾電話公司就安裝了230部電話。

    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相距300多公里外紐約的華生進行了第一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成功。相較於電報,電話在使用便利性方面盡顯優勢。這場試驗過後,要求安裝電話的家庭越來越多,電話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發展起來。憑藉這一驚人的勢頭,貝爾電話公司的業務日益發達,併成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公司)子公司,壟斷美國90%以上電話市場。

    1892年10月18日 紐約和芝加哥之間 1520公里的電話線正式開通 貝爾在現場進行了通話演示

    1915年1月25日,貝爾和華生應邀出席美國紐約和舊金山的長途電話開通儀式。這一天,貝爾在紐約,華生在舊金山,他們分別坐在電話機前。預定的時間到了,貝爾拿起電話喊:“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需要你。”這是他們四十年前透過電話說的第一句話。華生立馬回覆:“好的,我馬上去,不過要等一個星期!”人們聽到了他們的對話,不禁笑了起來,並熱烈鼓掌。

    1922年8月2日,貝爾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享年75歲。為了向貝爾致敬,美國和加拿大的電話服務在8月4日貝爾葬禮開始時,暫停一分鐘。

    原文連結:電話之父亞歷山大·貝爾:從教師到發明家身份的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實現一個程式語言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