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06243117566764

    在南通長橋東、西南側的濠河邊上,有兩座張謇的住宅。橋東的一座在河南岸,為濠南別業。橋西的一座在河北岸,稱濠陽小築。   濠南別業坐落在濠南路上。它是一個大院。行人在路上透過花邊鐵欄干,可以看到大院內的樹木、建築。   進院門,迎面有一石頭圍起來的松壇,栽著一棵雪松(在建此院時栽的是一棵從軍山移來的兩百年老松樹),樹下還鑄了一對鐵鶴,在抗戰時期被日冠破壞了。 樂途遊民部落五週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週出遊全攻略 繞過鬆壇,便是主體大樓。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英式大樓,紅瓦、灰牆、明窗,十分壯觀。大樓的北門面街,對著濠河。大門兩邊分別栽著廣玉蘭、黃檞樹,另外還有羅漢松等。大樓的西邊院內栽有枇杷、碧桃、翠竹、月季等花木。樹下有兩塊碩大的鐵塊,是古代的鐵錢鏽結而成,國內罕見。隔院是南通圖書館壺外樓,當年為濠南別業附樓――西樓,為張供子孫讀書的地方。   大樓的東邊院內栽著棕櫚。有一排平房與東邊博物苑植物園相隔。早年,濠南別業東北邊還有一小樓――花竹平安館,為接待貴賓所用。   大樓的南面院內,有草坪、花圃。栽有臘梅、松樹等。大樓朝南也有門,門前為一平臺,階梯從兩邊上修繕時所植。只有門前平臺兩邊各有一根紫藤,已有百年曆史,為當年所移植。每到春天,藤糾纏,花爛漫,一紅一白,交相輝映。張謇曾有詩讚曰:"花時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蘇。"如今老幹蒼蒼,粗如巨臂,虯枝游龍,一直長到三樓陽臺頂棚上,依然年年花光妖豔。   主樓建於1914年。當年張謇請了他培養起來的年輕建築師孫支廈設計。據說孫參照了慈禧休憩的英式暢觀樓圖樣。北京暢觀樓兩層。孫支廈在設計濠南別業主樓時,底座加高成一層,又在第三層上增加一層暗樓,外面看像三層,實際整個大樓是四層。南北兩面臺階直達二樓。二樓、三樓的東、西、南三面分別建有外廊,一式花邊鐵欄干,氣象軒昂,高朗氣派。   今日二樓上,北半邊中間為樓梯,東、西兩間會議室,南半邊為展示廳。這一層原設有辦事室、議事室、書記室、會客室等。今日三樓上,南半邊有張謇生平業績圖片展覽。幾百幅舊照片,幾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觀,也是中國近代紡織、教育等歷史的縮影。北半邊,正中為博物苑資料室,原為張氏先人像室。兩側原為臥室,東邊是張謇居室;西邊是張孝若居室。另外設圖書館、琴房等。   1915年主樓落成。年底張謇為兒子張孝若舉辦了婚禮。   不久,南通更俗劇場建成,張謇邀清梅蘭芳來通演出。當時梅蘭芳、歐陽予倩同臺獻藝十日。張孝若說:"二妙一臺收,陽春白雪流。"張謇特別安排梅蘭芳住到濠南別業的花竹平安館。送行的那天,梅蘭芳便吟出了"積慕來登君子堂,花迎竹護當還鄉"的句子。而張謇對梅的演藝十分讚賞,每場必看。梅蘭芳每唱一出,張謇就賦詩一首。梅蘭芳十分感動,臨別回贈詩中有一首:   人生難得是知己,爛賤黃金何足奇。   畢竟南通不虛到,歸裝壓滿嗇公詩。   張孝若有了子女後,張謇因室內喧鬧,影響治事,就搬到濠陽小築去住了。   濠陽小築是張謇另一座住宅,建於1915年。小築在今沈壽紀念館東隔壁,南向面對濠河。院子在有空心窗花的圍牆裡。南面圍牆外是濠濱小道,小道在垂柳、碧桃樹下穿過。   張謇選擇這片坐落在舊城外的僻地造屋,除了東邊靠近濠南別業,西邊臨近五公園,環境幽靜之外,還頗有懷舊的意思。原來早年張謇有位叔叔就在這裡購屋謀生。幼年張謇來能常在這一帶遊戲。他爬過叔叔門前的柳樹,在河邊釣魚;跑到西鄰的藥王廟裡,看皂夾樹掛果,在神龕背後塗寫……這裡留有童年的美好記憶。濠陽小築建成後,張謇有一長聯:   某樹某丘,敬愛有佳,吾童子時釣遊所在;  可坐可濯,起居愜適,亦大丈夫閒處之為。   無疑上聯記錄了他童年的夢。   濠陽小築的房屋是民間傳統式建築。門廳設在東邊圍牆的南端。進門便可看到東西並排的兩座朝南平房,屋前天井裡,當年長滿了花木。開井由中間花牆一隔為二,將院子分成東院、西院中平房之間有長廊相連。青磚紅柱,雕花窗欞,高高的階沿,寬敞的門庭。院子西南角又有一亭屋點綴其間,十分雅緻。張謇手書的一聯,掛於客堂門前:   蔭門臣叔親栽柳,   隔岸公園列次花。   從西院客堂走廊繞到後面,又有一小院。這裡建有一樓,樓下有廊,廓前天井也長滿花木。張謇有詩記載院中有一棵松樹,從五山移來:   小松移植自南山,高據池中疊石間;   愛汝欣欣有生意,要將風雪保堅頑。   樓名"曼壽堂"。曼者,延長意;壽者,則包含了多重意思。張謇說這:"濠陽小築為留先叔父故居之紀念。甫成,以半借雪君奍痾,而半為吾睱時之休止……"張謇叔父名張彭壽,刺繡大師沈雪君又名沈壽。這裡有紀念、敬重和祝願的幾層含義。   在南通城裡,張謇晚年才有了自己的住宅。他在濠陽小築生活了十多年。在此之前,每來通多住於大生紗廠、博物苑或三兄張詧家中。張詧曾於1902年蓋了城南別業(今南通軍分割槽所在地)。張謇後來蓋的濠南別業正與它隔河相望。   張謇一生在南通地區創辦了大生一廠、二廠、三廠、七廠、八廠等紡織廠,還有鐵廠、冶廠、酒廠、麵廠、電廠,興辦墾牧、輪船公司,創立師範學校、農科大學、紡科大學、醫科大學,辦博物苑、圖書館、辦養老院、育嬰堂、盲啞學校、伶工學校、更俗劇場、女工傳習所……歷盡坎坷,百折不撓。   1926年,他已73歲高齡,還不知疲倦地奔走於各事業之間。那年八月,天大熱,他帶病和水利工程師到江邊視察江堤,不料又感受風寒,竟然高熱不退。張孝若為了方便照應護理父親,特地將張謇接到濠南別業來住。張謇最後在這裡只住了20天,藥石救治不起,終於帶著遺憾閉上了眼睛。張謇生前曾說:"生已悉到死,既死愁不休。"我們可以說,張謇是為社會事業"愁"死的。張謇功不可沒,他是值得後人記念的。張謇紀念館位於江蘇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東首,是一所靈秀的江南園林式建築。佔地面積為33畝,園內建築古樸凝重、去徑深幽,具有小橋流水的詩意。園內珍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事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   狀元街 迎面這尊肅穆端莊的塑像是中國著名近代實業家張謇先生。它位於常樂張謇故居中。張謇故居位於常樂鎮東首,是一所靈秀的江南園林建築。1987年在祠的舊址上建了"張謇先生史料陳列室",1996年春,在此修復故居。在院的中央,可以看到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生長200多年的銀杏樹。在狀元張謇故里,建造了一條狀元街。   大生鐘樓 大生鐘樓是南通第三棉紡織廠的標誌,也是三廠鎮的標誌。通棉三廠原名大生三廠,為張謇1914年所創辦。幾經風霜,幾經磨難,最終敲開歷史新篇章的大生鐘樓依然雄偉高大。   坐落在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東首,佔地33畝,是一所靈秀的江南園林式建築,是為紀念張謇先生而修建的。園內建築古樸凝重、曲徑深幽,具有小橋流水的詩意。園內珍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實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  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共接待社會各界群眾30多萬人次,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1853年5月25日出生在江蘇省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他的"父實業、母教育"的主張和實踐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他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毛澤東曾說過:"中國的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混蛋父母作為子女只是盡責任,不盡義務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