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說明清時代吧。
明末遼東軍和清朝八旗兵普遍裝備的棉甲,是一種相當實用的盔甲。
這種盔甲用兩層壓實的棉花,中間夾上鐵片,外表附上一層棉布,並用銅釘固定各層。
從防護力上講,這種盔甲不如同時期歐洲的板甲,但是,它不需要量身定做,適合大規模裝備,相信懂的都懂;
從成本上講,它比同時期歐洲人、衛拉特蒙古人的鎖子甲要便宜,但是防護水平相差無幾,而且手臂、腋下、肩膀、襠部都可以縫製一層加厚,這一點在鎖子甲身上很難辦到;
最後,它還有很好地保暖效果,特別適合在塞外使用。
在明清戰爭中,這種甲是搶手貨。努爾哈赤起兵之前,明朝遼東軍在撫順、開原、遼陽、瀋陽、廣寧各處,儲備了近十萬副這種盔甲,但在努爾哈赤立業的六次大戰中,幾乎所有庫存和俘虜的盔甲都到了後金軍手中。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起兵第四年),後金軍的盔甲裝備率就達到了115%,也就是每一百人中有十五人穿兩層棉甲,主要是工程兵。而明朝這邊兒,經過一系列的損失,到松錦大戰那會兒,清軍殺了五萬明軍,卻只扒下一萬多副盔甲,可見此時的明軍的披甲率之低。
在戰場上,這種甲對弓箭有著相當不錯的防禦效果,除非近距離直射,不然很難穿透;而由於此甲對肩膀、手腕、胳膊、襠部、腋下甚至面部都有加強防護,導致在肉搏中很難傷到要害;此外,此甲對於一些劣質火器的防護效果也很好,是的,我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眼銃。《滿文老檔》中就曾記載,後金軍士兵身穿兩層棉甲,打完仗後抖出“鉛子數升”,人卻無大傷。
這就是當時的戰場,看起來在“兵與甲”之間,甲佔了上風。
這時,大炮登場了。
在當下的電視劇中,打炮的場景是這樣的:炮手像放鞭炮似得拿著火把點引信,轟!緊接著畫面一轉,炮彈在敵人陣中爆炸。
假的。
在那會兒,全世界都鮮有會爆炸的炮彈。
真實的打炮場景是這樣的。
先從炮口將提前配置好的火藥塞進去,用一根木根輕輕的將火藥捅到底部,接著木棍反覆抽插,將火藥固定。由於這個動作太少兒不宜,請未成年人不要模仿;
然後,找一些破麻布、棉布,塞到火藥上方,作為緩衝物;
接著,找一個彈彈,可以是石頭的、鐵的或者鏈條連著的兩個彈,都可以,小心翼翼的塞進去,動作要輕緩,然後用木棍壓實;
最後,在炮尾的火門(火藥室開口)處,連上一根長長的印信。點燃,發射。
炮彈打出去的場景是這樣的。
野戰時,你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待會兒射死幾人,正在你熱身時,一個重達五六斤、時速達200米每秒的鐵蛋蛋飛過你身旁,旁邊的老兄上一秒還信心滿滿,這會兒已經少了一條胳膊。你的臉上彷彿感覺有液體,你一摸,一手血,這時,你轉頭一看,跟你旁邊那位倒黴蛋兒杵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人,都少了點部件,有的少了肩膀,有的少了胳膊,還有的沒了頭。
守城時,你正陰在城垛後,準備待會兒從射擊孔裡好好狙殺一番。這時,你只聽得一聲轟鳴,距你五六米的城垛突然嵌進了一枚鐵蛋蛋,磚石開始出現裂紋;你正在慶幸,多虧沒砸我身上,過了五分鐘,另一枚鐵蛋蛋再次命中受傷的城垛,直接穿透了躲在後面的那位倒黴蛋,給他肚子上留下了一個直徑約為8CM的圓洞。同時,碎石飛濺,你旁邊那位仁兄的臉上嵌入了一顆石子,正傻傻的問你:“兄弟,我怎麼感覺臉有點兒疼呢?”。
經歷以上場景,90%的人不會再想打仗了,這就是重炮的威懾力。
就說說明清時代吧。
明末遼東軍和清朝八旗兵普遍裝備的棉甲,是一種相當實用的盔甲。
這種盔甲用兩層壓實的棉花,中間夾上鐵片,外表附上一層棉布,並用銅釘固定各層。
從防護力上講,這種盔甲不如同時期歐洲的板甲,但是,它不需要量身定做,適合大規模裝備,相信懂的都懂;
從成本上講,它比同時期歐洲人、衛拉特蒙古人的鎖子甲要便宜,但是防護水平相差無幾,而且手臂、腋下、肩膀、襠部都可以縫製一層加厚,這一點在鎖子甲身上很難辦到;
最後,它還有很好地保暖效果,特別適合在塞外使用。
在明清戰爭中,這種甲是搶手貨。努爾哈赤起兵之前,明朝遼東軍在撫順、開原、遼陽、瀋陽、廣寧各處,儲備了近十萬副這種盔甲,但在努爾哈赤立業的六次大戰中,幾乎所有庫存和俘虜的盔甲都到了後金軍手中。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起兵第四年),後金軍的盔甲裝備率就達到了115%,也就是每一百人中有十五人穿兩層棉甲,主要是工程兵。而明朝這邊兒,經過一系列的損失,到松錦大戰那會兒,清軍殺了五萬明軍,卻只扒下一萬多副盔甲,可見此時的明軍的披甲率之低。
在戰場上,這種甲對弓箭有著相當不錯的防禦效果,除非近距離直射,不然很難穿透;而由於此甲對肩膀、手腕、胳膊、襠部、腋下甚至面部都有加強防護,導致在肉搏中很難傷到要害;此外,此甲對於一些劣質火器的防護效果也很好,是的,我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眼銃。《滿文老檔》中就曾記載,後金軍士兵身穿兩層棉甲,打完仗後抖出“鉛子數升”,人卻無大傷。
這就是當時的戰場,看起來在“兵與甲”之間,甲佔了上風。
這時,大炮登場了。
在當下的電視劇中,打炮的場景是這樣的:炮手像放鞭炮似得拿著火把點引信,轟!緊接著畫面一轉,炮彈在敵人陣中爆炸。
假的。
在那會兒,全世界都鮮有會爆炸的炮彈。
真實的打炮場景是這樣的。
先從炮口將提前配置好的火藥塞進去,用一根木根輕輕的將火藥捅到底部,接著木棍反覆抽插,將火藥固定。由於這個動作太少兒不宜,請未成年人不要模仿;
然後,找一些破麻布、棉布,塞到火藥上方,作為緩衝物;
接著,找一個彈彈,可以是石頭的、鐵的或者鏈條連著的兩個彈,都可以,小心翼翼的塞進去,動作要輕緩,然後用木棍壓實;
最後,在炮尾的火門(火藥室開口)處,連上一根長長的印信。點燃,發射。
炮彈打出去的場景是這樣的。
野戰時,你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待會兒射死幾人,正在你熱身時,一個重達五六斤、時速達200米每秒的鐵蛋蛋飛過你身旁,旁邊的老兄上一秒還信心滿滿,這會兒已經少了一條胳膊。你的臉上彷彿感覺有液體,你一摸,一手血,這時,你轉頭一看,跟你旁邊那位倒黴蛋兒杵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人,都少了點部件,有的少了肩膀,有的少了胳膊,還有的沒了頭。
守城時,你正陰在城垛後,準備待會兒從射擊孔裡好好狙殺一番。這時,你只聽得一聲轟鳴,距你五六米的城垛突然嵌進了一枚鐵蛋蛋,磚石開始出現裂紋;你正在慶幸,多虧沒砸我身上,過了五分鐘,另一枚鐵蛋蛋再次命中受傷的城垛,直接穿透了躲在後面的那位倒黴蛋,給他肚子上留下了一個直徑約為8CM的圓洞。同時,碎石飛濺,你旁邊那位仁兄的臉上嵌入了一顆石子,正傻傻的問你:“兄弟,我怎麼感覺臉有點兒疼呢?”。
經歷以上場景,90%的人不會再想打仗了,這就是重炮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