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稅收你好
-
2 # 天涯隨風嘌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如何計算?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提的很含糊,很多條件都沒有說,比如是季度預繳還是彙算清繳,企業是核定徵收還是查賬徵收?
那麼我就分別回答下:
最簡單的就是核定徵收企業的所得稅了。它的應納稅額就是你的收入,不管是季度預繳還是彙算清繳。核定徵收企業的所得稅都是收入額*核定徵收率*稅率,如果是小微企業的話,所得稅應納稅額就是收入額*50%*徵收率*20%,和企業的費用無關;
查賬徵收就要複雜多了。先說說季度預繳:所得稅季報中得應納稅額就是該企業該季度利潤表上的利潤總額,若是負數,即虧損,那麼就不用繳納所得稅,若是正數,即盈利,則要看是否有未彌補的往年虧損,若利潤足以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那麼就利潤彌補虧損以後的餘額*稅率繳納所得稅,反之則不用繳納。
再說說彙算清繳:彙算清繳中的應納稅額計算比較複雜,涉及到收入、成本、費用等的確認和調整,比如季度預繳的時候,我們的招待費是不做調增的,但是在彙算清繳的時候,會根據你的銷售額的5‰與你招待費的60%做比較,孰低便以此為依據,調增;還有廣告費的調整;福利費的調整;甚至成本的調整等等。在企業年末利潤表的基礎上,再加上納稅調增數,減去納稅調減數,得出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再減去一些減免及往年虧損,得出最終的應納稅所得額,若為負,則終止,若為正,*稅率得出應納稅額,再減去已預繳的所得稅,就是最終的應納稅額。
-
3 # 佛系男小歪
企業所得稅的公式本身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但是難點在於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是對企業會計利潤進行稅法上要求的一些調整後得出的。
至於有哪些調整事項,就不在這裡浪費篇幅了,網上查一下,能查出一堆教程出來。
這裡就說一下2018年度的彙算清繳相比於以往有更新的地方,是2018年新出臺的政策,網上查出來的一些調整事項可能是老的規定了,是不能完全適用的,這裡我羅列一下一些新的規定。
1、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原政策: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新政策: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政策依據:財稅〔2018〕51號文
實施時間: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2、公益性捐贈支出
原政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可以扣除,超過部分不能結轉扣除。
新政策: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政策依據:財稅〔2018〕15號文
實施時間: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這個規定是從2017年彙算清繳就開始適用,因為是2018年發的文,所以也在這裡統計。
3、固定資產
新政策: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裝置、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政策依據:財稅〔2018〕54號文
實施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4、企業委託境外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
原政策:委託境外的研究開發費用不能加計扣除
新政策:委託境外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按照費用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託方的委託境外研發費用。委託境外研發費用不超過境內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加計扣除。
政策依據:財稅〔2018〕64號文
實施時間: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5、虧損結轉彌補的年限
原政策:5年
新政策:當年具備高新技術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以下統稱資格)的企業,虧損結轉彌補的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政策依據:財稅〔2018〕76號文
實施時間: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6、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原政策: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新政策: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75%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
政策依據:財稅〔2018〕99號文
實施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7、商業保險
原政策:除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外,其他為員工購買的商業保險不得扣除。
新政策:企業參加僱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政策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2號
實施時間:2018年度及以後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
感謝閱讀!
-
4 # 財稅大風車
我們常提及的“企業所得稅”其實就是國家稅務機關針對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徵收的一種稅。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徵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您這種方式是核定利潤率,我們可以定額徵收0.9%,舉例:一季度營業收入100萬,所得稅僅需100*0.9%=9000元。
回覆列表
除了增值稅外,企業最常見的一種稅就是企業所得稅。它是國家對企業納稅人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也就是說只要企業有所得,就會牽涉到企業所得稅。那麼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呢?
首先要了解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最常的有兩種,一般為25%,小型微利企業稅率為20%減半徵收。2018年這一優惠政策延期到2020年年底。
其次要了解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
和增值稅一樣,有徵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查賬徵收,一種是核定徵收。
(1)查賬徵收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2)核定定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收入額*所得稅率*適用稅率,
還有一種是核定定額的,直接核定應納稅額。比如稅務機構核定某公司每個季度應納稅額為1000,那麼該公司在申報期內直接繳納1000元企業所得稅就ok了。
用樓主的例子來演示計算過程
我公司是一家小型微利企業,按10%核定稅率來計算徵收企業所得稅,2018年第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為10萬,請問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
因樓主未表達清楚,該公司10萬的業務收入,不知道是否為不含稅的。如果是含稅的,要先換算為不含稅的。就假設是不含稅的。
代入公式如下,應納企業所得稅=10*10%*20%*1/2=1000元
樓主用10*10%*10%計算也是對的,
該企業一季度應預繳企業所得稅為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