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給學藝術的孩子貼上的標籤就是:不學無術,不走正道,潛規則等。學藝術難道就是歪路嗎?就不能是提升自身素質修養嗎?為何國內許多人會有那麼多偏見呢?
-
1 # 美術藝考狸大叔
-
2 # 我媽說我名字非常好
思來想去,原因大概是:藝術生的存在實則在破壞規矩,千百年來都是文化一條路,突然冒出來學了特長,文化課不用那麼高,還有專門的藝術學院給他們上,這擱誰都覺得不公平啊。
就播音生為例,先不說走這條路是否是捷徑,輕不輕鬆,能進入專門的藝術院校學習,受到播音主持學院的庇護,享受未來播音員主持人的光環。
這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文化是不會有這樣的待遇的,這樣一條道路的開啟,就給從小到大的文化生們,帶來很大的衝擊。
我寒窗苦讀這麼多年,你文化分隨便一考就能去讀藝術學院,並且還揚言藝術學院比普通985、211難考,你這不是讓人生氣嗎?
不斷強化自己的痛苦,實則就是讓外人對藝術生偏見更多,畢竟考學這條路上,我相信沒有人是輕鬆的。
倘若為了追求夢想打破規則也是好事,只是現在多數學習播音主持的學生們,不是真心喜歡這個專業,而就是為了上大學,小編收到的私信裡,有一部分是這樣問的:“小編,我成績不好,現在高二/高三了,學播音主持來得及嗎?”還有的在我問:“你為什麼喜歡播音主持呢?”回答我:“這樣可以考個更好的學校。”啊啊啊啊,小編是崩潰的好嗎?
你不喜歡多半學不好啊,文化課都學不好,還想學門新的,不是更可笑嗎?看來學藝術早已經是大家眼裡的捷徑,就好像,藝考=易考。
一方面詢問別人為什麼對藝術生有偏見,又一方面自己確實文化課不好,又不喜歡專業,還想上大學,這偏見不就是你自己帶來的嗎?
還問?
但是恰巧是這部分想要走捷徑的群體把藝術生們弄壞了,並且還試圖讓所有藝術生都變壞,反正分數低就考這麼多分唄,無知的他們還給外人宣佈,藝術生只要過線,反正有學上。
反正他們覺得300多分照樣能上個不錯的大學,何苦要考500分呢?搞得很多人都覺得300分多容易啊,當藝術生真好!
藝術生很辛苦,這絕不是誇張的話,從學播音主持到高考,付出的心血、時間、金錢……懂得的人自然懂。
我也理解藝術生們對於偏見的無奈與氣憤,但是真正喜歡播音主持的人,過程中肯定是滿足的,哪有累啊,況且這是要考試的專案,辛苦點怎麼了?
拿喜歡的事情來訴苦,那這件事情你一定不喜歡,起碼沒有那麼心甘情願。
大眾對藝術生的偏見太久,加上網路引導以及部分確實差勁的人,又一再激化這種偏見,導致誤會越來越多,我相信如果大眾對藝術生多些瞭解,尤其是好的藝術生,這些偏見一定會少很多。
藝術不是捷徑,聯考、校考哪一個不是挑戰,看似簡單的自我介紹、指定稿件朗讀、即興評述,要想全部吃透,可要下一番功夫,從一個個字音糾正開始,到面對鏡頭侃侃而談,觀點清晰明確,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考完藝術還要考文化課,回了學校,大腦一片空白,三個月想回到集訓前水平,不只考察能力,還要考察心理素質,這些都是藝術生們要經歷的,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也有許多文化課分數很高的藝術生,也有許多真正喜愛藝術的學生,也有許多有信仰有追求的藝術生,也有不把藝術當捷徑的學生,也有明明需要300分,非要考500分的學生。
世界需要藝術,我相信藝術是有用的,藝術也可以改變生活和世界。這需要時間。
你問我,為什麼這麼多人對藝術生偏見這麼大?因為偏見永遠存在!無論任何行業、國家、人種之間,永遠都有偏見。這需要時間消除,也可能永遠消除不了但是,不必理會,你得先把偏見打碎,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田野上一個人舉起火把,其他人才能響應不是。
小編從看到這個話題到寫下這篇文章,其中滋味很複雜,沒有任何想要對藝術生偏見的意思,也不希望一篇文章改變什麼,只是希望各位藝考生明白,這偏見就像層皮,粘在人身上久了,就很難撕下來了。
一撕就疼就叫,就再也不願意撕下來的,頂著這張皮能走下去,只是走的很辛苦,很難過,我不想所有藝考生都這樣,也不希望藝考生以後要這樣,但凡我們努點力,從自身做起,會改變這偏見的。
個體雖然微小,但是沒有大環境的扶持,我們只能靠自己,希望你們明白,簡單的文章發聲個人都很難幫到你們,你們要好好加油啊!
-
3 # augustman
不一定算得上是偏見,算是自然作出的一種平衡,大致意思就是,在得到的同時會有失去。
藝術學員多美女花樣俊男,在看臉世界,這可列最優質資產讓其人生已先贏開局。她(他)們此生即使什麼也不做,總有富貴強人之家願意將其納娶回家,好生供養,衣食無憂。今後的自食其力,在眾人眼中也是無辛無勞輕鬆自在,憑聲色等絕技入帳無數,數錢到手軟。這等美侖美奐幸福人生,不招妒不正常。不如此,你讓醜人窮人辛勞的人如何安靜自處、如向平整內心之不平?
當然,美女花男,有的性格孤傲衝動情緒化,有的少用抽象邏輯思維智慧表現平平,有的查無實據的廣告營銷式的緋聞風傳天下等等。這說明美貌並不能完全通行無礙,並不能保證包打天下,不能代替解決所有人生課題。這就是美顏的代價。
-
4 # ————東
昨天看了一個明星節目的視訊,13×7+13×?等於130,竟然做不出來……還有簡單的乘除法也做不出來,不排除少數是天賦型,我相信大多數都是文化課成績很差靠藝術上大學的。
-
5 # 牧童晚來早
學藝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家孩子在市內最好的高中就讀,高二和我們說要選擇藝考時,我和她爸都不能接受。後來把所有的利弊關係及以後的就業問題給她剖析了一遍,她還是堅持藝考,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藝考的路不好走,要學藝也要學文化,意味著想上好學校必須雙倍付出!經過努力,儘管沒上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是以統考和高考不錯的成績上了省內的一所211學校。放下所有的世俗偏見,孩子遵循自己的內心,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努力,一切都不會差!
-
6 # 萍蹤Fly
我是學美術的,我兒子也學美術。
學藝術是一定要有一定的天賦的,這不是人人都有的。自古以來,有藝在身就顯然不同尋常。學藝術的人更個性更強,更有氣質。讀書寫字人人都可以,但畫畫,表演,唱歌,跳舞不是,所以這樣的孩子總會被更多一點的是是非非環繞,所謂不遭人妒是庸才,只要熱愛就去學,哪怕將來不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也會過一種自己喜歡的更有趣的生活。
如果是家長就不應該怕別人的偏見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夢想
-
7 # 老楊 Liven
因為他們沒有學藝術的孩子,也不能正確理解所謂的“藝術”能幹啥。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學藝術如果當不了“畫家”“明星”就是“廢物”。其實不管選擇什麼專業,不努力都會成為“廢物”!
我從選擇藝術的時候就是本著“熱愛”的初衷去學習,進入藝術院校的那一天也沒有成名成家的想法。因為我理解成名成家的艱辛,“圈子”是不容迴避的事實。選擇走自己能夠承受和符合自己心性的道路才是最舒適的人生。最終選擇了教師作為終身事業。
我的孩子也是通過學藝術考取一本院校,畢業入職科技公司。成為一名科技人員,這也是他個人的選擇。完全沒有被逼無奈,而且還樂在其中。
收入往往是普通百姓衡量專業好壞的標準,其實不然。任何行業只要你足夠優秀都是人才,都能事業有成。
-
8 # 大花怪
因為我們的國民素質還很低,很多人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他們的夢想只是活著就好,而不是活得有意思。“五四”運動到建國之前是最近一次文藝復興,重回那個階段至少還要三十年。
-
9 # 老跨鬥
1、近代以來,不知何時有了這樣的說法,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些也是應式教育多年形成的。
2、而許多主科不好的人,要麼報考藝術院校,要麼當兵了。
3、文革+改革開放,讓中華文化斷代了,文化藝術不吃香了。人們更現實了。
所以,學藝術的人不吃香了。
-
10 # AliceinSpring
源於社會偏見,而社會偏見又源於歷史原因,無論是中國五千年曆史,還是文化大革命,對於學藝之人都是帶有偏見的,戲子、伶人…聽著就不是什麼好詞。
來到現代,很多人又將藝術考試作為升學的一個途徑,很多文化成績不好的同學,選擇這條道路,走上了大學。加之,學藝術的人,家庭條件一般較好,部分人性格嬌縱,其行為,被社會過分放大,久而久之,就形成題主所說情況。
關於藝術生被歧視的問題,網上很多答主們都說的比較清晰全面了。總的來說無非是:
1. 其他學生覺得藝術生走了所謂的捷徑,感到不公平。
2. 大眾不理解這個專業,只是通過一些不負責媒體才會接觸,造成誤會。
3. 部分藝術生確實存在問題或者有出格的地方,形成刻板印象,導致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對整個群體有偏見和歧視。
事實上,不只是藝術生,整個藝術行業收到的偏見都很嚴重。
如今各類視訊軟體上都能看到不少關於繪畫的內容。
之前在B站上,答主被推薦了一個視訊,說是教人畫畫。點進去一看,一個黑黑瘦瘦男人拿著一根拖把,在桶裡沾滿顏料往畫布上猛甩,顏料撒得到處都是,再掏出一根筆刷在畫布上塗,全程只用群青和水。且不說顏色單調沒什麼技術含量,裡邊構圖比例透視還一塌糊塗。
此外,某平臺上對於藝術學科使用裸模的問題也是吵得不可開交,聽聞央美附中因為使用人體模特還被家長舉報過,理由是孩子未成年。
其實上述事件已經很明顯了,“藝術”兩字,跟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是脫節的,是遠離大眾的。換句話說,當前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藝術可以簡單分為三類:先鋒藝術,學院派藝術,大眾藝術。
學院派藝術就是美院教的比較傳統的那一套;
大眾藝術就包括動漫、網文小說等;先鋒藝術可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學藝術現象(這種分類並非絕對,譬如印象派在當時屬於突破傳統的先鋒藝術,放到現在基本也可以算作學院派藝術,彷彿一項傳統)
造成很多人對這個行業刻板印象的,有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先鋒藝術。畢竟,很多比較著名的“看不懂的藝術”,或者說“瘋子藝術家”就是從這一類別裡誕生的。
這裡的看不懂也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思想深刻前衛型,還有一種就是故弄玄虛型。這兩種型別著實不好分辨。比如某著名書法家的“射墨藝術”,又如某朱姓藝術家血腥的《復活節快樂》,還有不少所謂行為藝術家的“自殘藝術”,都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這些“墮落”藝術假借“藝術”之名招搖過市,為“藝術”兩字蒙上了陰影,使之受到一定抵制。
當然,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繪畫領域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波洛克抽象的滴畫;行為藝術有著名的阿布拉莫維奇;裝置藝術有中國的徐冰等等。但是很多沒有受過訓練的大眾很難理解這些前衛的表達方式,甚至許多美院學生學習起來都有一定困難。
有時候媒體還覺得不夠味,再添油加醋一點:這個畫家曾經割下自己的耳朵,這個畫家有過怎麼怎麼的風流韻事。
爭議有了,流量有了,媒體的目的達到了,偏見也越來越深了。
再者,藝術的高低,一般人難以理解和評判。遇到科學領域、文學領域、歷史、哲學等方面的專家,大多數人是不敢吱聲的,唯有在藝術領域,他們終於可以對古今中外的大師作品指指點點了,或許這也是滿足了部分人虛榮心吧。
最後,引用一段話:
人啊,就像在迷宮中生存一樣,每天都在尋找慢慢的迷失了,就困在迷宮裡了,每天就是找吃的、苟活
他們已經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了,他們沒有睜開眼看一看的能力和衝動了
藝術家們飛起來,思想化作羽翼,他們在天空,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他們從空中向眾人大喊:世界不是你們看見的那樣
但是,誰會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