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
2 # 使用者楊緒成
人們評論三中國人一個字,“忠"。漢獻帝劉協220年退位,234年去世。魏元帝曹奐265年退位,302爭去世。蜀後主劉禪263年退位,271年去世。吳末帝孫皓280年退位,283年去世。
-
3 # 亂答胡說
因為三國各派都是道家戰道家,能掐會算爭天下。最終敗給儒司馬。奪權凶猛,掌權無能。因此三成了英雄殺英雄的熱鬧時代。所以就吸引人們的好奇心,圖個後代人取樂嚮往神鷹。
很多人認為三國曆史之所以這麼盛行,是拜《三國演義》所賜。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古代類似於《三國演義》的其他亂世題材的小說數不勝數,為何只有三國火了呢?
其實,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關於三國的故事便已經被廣泛傳頌了,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兩晉,也就是三國曆史剛剛結束的時候。
到了宋元時期,三國題材的故事被大量的搬上評書、戲曲等平臺,在民間的影響力就已經非常大了。“三英戰呂布”、“單刀赴會”、“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已經在百姓之間廣為流傳了。
在這種框架之下,《三國演義》小說終於問世,是當時流行文化下催生出的暢銷書籍。
那麼為什麼不是其他歷史時期的故事被流傳呢?其實魯迅先生對於這件事的思考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
“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國志》,甚為詳細,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國的事情。”
春秋戰國、五代十國等亂世雖然故事繁多,但卻有些過於繁雜,比如《東周列國志》,這在普遍都是文盲的古代老百姓之中推廣是非常難的事情,光勢力就有七個,時間跨度又大,老百姓估計連出場的人名可能都記不全。
而楚漢爭霸這樣的歷史卻又有些過於簡單了,其實《隋唐演義》也屬於這一範疇,因為脈絡過於簡單單一,在知名度和藝術造詣上遠遠不及《三國演義》。
而三國亂世,正是不繁瑣,也不簡單,人物出場不多不少,但故事卻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除了這個原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剛才我說過了,三國故事在兩晉時期便已經十分流行了,原因正是兩晉時期的已經漸漸失去了東漢末年的陽剛氣,社會以陰柔為美,又屢屢敗於北方崛起的遊牧民族。
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們,非常懷念距自己不久遠的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所以三國時期的英雄故事一遍遍的被傳頌,最終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