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外有珊兒

    關於戲曲有句俗語,會看的看個門道,不會看的看個熱鬧。小時候看戲大多都是為了熱鬧、玩兒,長大後路過戲臺也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聽上兩句。

    為什麼小時候特別不喜歡戲曲,但到了中年就不自覺地開始喜歡了?我現在就是特別喜歡戲曲。為什麼會改變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歷史的積澱

    戲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經久不衰,從剛開始的崑曲、越劇、雜劇等幾個劇種慢慢的發展到了京劇、豫劇、秦腔、黃梅戲等多個劇種,從古代戲到現代戲,不斷地經歷著創新與傳承。

    以前的戲曲幾乎都是為了謀生,後來又增加了娛樂的部分,我們這裡很多廟宇年年都會在三月份唱幾天大戲。送文化下鄉也多是以戲曲為主,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活躍了鄉村氣氛。

    久而久之,戲曲已經成了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門道也好,看熱鬧也罷,都習慣了。

    自我的成熟

    小的時候大都比較頑皮、浮躁,一是聽不懂戲曲,二是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細細品味。

    長大後,尤其是中年以後,心態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生了變化,褪去了滿身的浮躁,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對於戲曲,也可以慢慢地領會,然後就會發現戲曲的獨特之處,開始有了回憶,有了平靜,而那些流行的、動感的、熱鬧的都想丟掉。

    氛圍的薰陶

    中年以後,生活的節奏慢了下來,生活的圈子、氛圍也不再是那個放蕩不羈的年紀,需要一些真正的東西來慢慢地享受生活了。

    而戲曲就是很好的選擇,很多人會用一句話來形容一首歌,“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句話對於戲曲來說同樣適合。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看戲就像是看別人的生活,也像是看自己的生活。戲曲流傳這麼久一定有她的魅力所在,如果你不喜歡那一定是還沒有發現。

  • 2 # 凡苗1

    這問題提得好,我是個戲迷子,自小在桐峙區溪路鄉逆溪村長大。記得只有四、五歲時,就硬要父親揹著我去三、四里開處的邵東鄉(大田區)第二渡村看戲,戲到過半,父親是不愛看戲者早早想回家,又聽人講,第二渡壩頭有大蟲,父親又不敢獨自一人走,只好看結束與同村人回家。

    長大一點跟著大人從近及遠看扁溪路鄉的各村,以及邵東鄉的部分村。上(東)至楊凡村、楊凡裡村,下(西)至邵東鄉的坦頭村、塘上村。鳳岙村有個老親,知道我愛看戲,村裡演幾夜戲我就看幾夜戲。

    當兵回來工作,市總工會工人文化宮組織了業餘越劇團,叫我為劇團畫布景,當然我很樂意接受了這一美差。牛頭山水庫建設時我們來慰問省水電二處所有職工,水電二處返還給我們好多票,我把劇團裡的票送給了我的老村——逆溪村,我舅父村——鼠岙村。

    當時的竹槓班長(劇團團長)想拿幾張票送人結果一張也沒有,當時產生了一點小矛盾。有一年市府把我們劇團以市府名義慰問頭門島,我沒去,竹槓班長也為我帶回了兩包海貨。竹槓班長因病去世,劇團從此群龍無首,也自然而然地解散了,所有佈景也被專業劇團“借”走了。

    我的工廠倒閉後,為了生活,大部分時間都在寺院中度過,臨海的一些寺院也留下我的足跡。因此看的戲範圍也廣了,在東塍雲巖寺幹活時跑到了原屬桐峙區的嶺根村看戲。我看戲的範圍也極廣,北至東溪單,南至汛橋鎮,跨度足有五、六十里。東自嶺根村,西至白水洋鎮的大園村、雙港村,跨度也有一兩百里。更讓大家難以想像的是;我在蟠灘鎮萬安寺畫效果圖期間,跑到離寺十餘里的蟠灘鎮上看戲,回不去就住在鎮上的旅店中。一個人生來喜歡不喜歡看戲,徑我自己體會,不是隨著年齡改變而改變,我是自小到老,改變的只是年齡,而改變不了的是戲迷還是戲迷。大家看我說得對不對,是不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戲迷者。

  • 3 # 多彩小紅花J

    小時候我喜歡戲曲,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黃梅戲《牛郎織女》《天仙配》…。

    龍其蘇州小調《三笑》特喜歡看!現在還記得三笑裡的一段歌曲:

    尊一聲二奶奶,聽我表一表,華安本是塊好材料,從小寶獲金,長大金獲金,屈身為奴這是第一遭。

    罵一聲小華安,自作又自受,秀才本是宰相根苗,一不為功名,二不為混飽,賣身投奴為的是哪一條。

    尊一聲二奶奶,吹我說分明,過去的事情勿在論,太師已收容,何必再追尋,…

  • 4 # 飄風我塵

    我並沒有這種情況啊!小時候只能說在有其他更好玩兒可選擇的情況下,我一般不會安安心心地把時間用到看戲上去,然而小時候也沒少看戲、甚至還會跟著臺上的演員學,回來後非常順口的腔調、總能讓我在家裡大人跟前炫一段,更多時候是記不住臺詞而把唱詞改成唱當時的自己處境或心理、比如蒲劇當中的《張連賣布》就讓我改出了好幾個版本。後來隨著漸漸地長大,下意識的總會於看戲當中進行比較、懂得的越來越多的同時也越來越有了自己最喜歡的行當或劇目劇種等,自然也發現自己越來越被戲劇吸引。現在,一旦遇到自己喜歡的,那就純粹是享受的陶醉於其中,而不可自拔。

  • 5 # 樸寧2

    並非如此,什麼年齡喜歡關鍵是環境薰陶造成的,書香門第的孩子會寫字做文章,生意人孩子會算成本,咱們百姓的孩子會勤儉,,,,,

    在農村的孩子很小就接觸戲曲,就自然喜歡,在城市的孩子到多大也接觸不到,他們很少喜歡。

    農村就有很多曲藝團體到婚喪嫁娶服務,孩子們就有一部分愛好曲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強渡嘉陵江戰役中紅軍為什麼選擇在川北一帶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