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
2 # 飛魚說史
二戰時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蘇聯,蘇聯會攻打德國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的戰爭之所以能爆發是因為希特勒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引發的,也就是說,戰爭爆發的始作俑者是德國。
答案是會的,因為蘇德之間必有一戰,德國即使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誰先下手,也就能掌握戰爭前期的主動權,希特勒先做了,所以戰爭初期,德國佔盡了上風。
且聽飛魚細細道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只是一張廢紙。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祕密協議,條約看似是約定了蘇德雙方互不侵犯,其實只是基於各自利益而定的廢紙罷了。
為何說是廢紙,因為一旦這個條約無法保證蘇德雙方中一方的利益,那麼就沒有任何意義,說白了,這個條約意在劃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
對於德國來說是如此,對於蘇聯來說也是如此,此外,此條約產生的最為直接的後果就是波蘭被蘇德兩國瓜分,並且兩國還舉行了會師,相互承認了對方對於波蘭的佔領,從這點也能看出蘇聯在二戰中絕不是無辜的受害者。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戰爭講究主動和被動,往往主動進攻要比被動戰爭更有優勢,這就是因為主動出擊也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至於最後的結果預料不到,但是前期往往先下手的那個佔據優勢。
希特勒正是基於這點考慮,當他把西歐大路上的障礙掃清,把英國趕回了大不列顛島上後,立即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兵分三路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作戰目標,是”快“,這也是希特勒一貫的打法——閃電戰,希特勒能橫掃西歐也全靠了閃電戰,但是蘇聯不是西歐效果,大國之間的較量,最後往往會被拖入持久戰,當然對於德國來說,並不適合大持久戰,最終栽在蘇聯也是意料之中。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下沙皇俄國,因為蘇聯貪婪土地的基因就是從沙皇俄國那繼承的,從本質上而言,蘇聯其實和德國是一樣的,只不過兩者所宣揚的國家性質不同,造成了蘇聯是受害者的假象而已。
希特勒如果把英國趕回了大不列顛島上之後,沒有轉變策略而繼續渡海強攻英國,德國勢必會打一場硬仗,因為德國堅無不催坦克發出的炮彈,是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讓英國屈服的。
只是讓希特勒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會被拖到冬天,也沒有想到由不同國家組成的聯邦沒有被擊潰,更沒有想到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死了那麼多人,蘇聯愣是不投降。
-
3 # 琅琊利劍
這是一種可能,不過也有可能是蘇聯和德國結盟對抗美國。
首先說蘇聯打德國的可能性。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紅色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和西方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一直以來,蘇聯一直是這些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蘇聯的強大對西歐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但是蘇聯自上世紀20年代以後,逐步放棄了對外輸出布林什維克,推翻資本主義的目標,開始把外交政策轉為以國家安全為中心,不過蘇聯並沒有放棄對外輸出共產主義的思想,共產國際開始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矛盾,為日後世界共產主義做準備。
那個時候的德國正好是處在一個恢復期,由於一戰的失敗,使得德國需要為英國和法國支付他們在戰爭中的所有損失,德國的國土也被划走,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國內的許多資源都被法國帶走,整個德國在巴黎和會之後是非常灰暗的。因此,復仇的種子,此時已經埋在了德中國人的心中,飽受英法壓榨的德國,開始尋求和蘇聯的合作。
蘇聯和德國一起入侵了波蘭,雙方還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儘管英國對蘇聯進行了多次警告,但是蘇聯始終不為所動,直到德國突襲蘇聯,慌忙之下,蘇聯軍隊被迫迎戰,然而,在德國坦克的分割包圍下,幾百萬的蘇聯軍隊被俘虜,德國好像就要在蘇聯戰場上獲得和在西歐戰場上同樣的勝利了,許多德國士兵甚至已經看到了克里姆林宮的圓頂,他金光閃閃地發著光,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蘇聯憑藉廣闊的戰略縱深和惡劣的嚴寒天氣,遲滯了德軍進攻的腳步,給自己留下了喘息的機會,最終反敗為勝。
那麼,如果當初希特勒沒有攻打蘇聯,蘇聯會打德國嗎?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當年蘇聯和美國的“冷戰”,兩個超級國家之間必須選出一個第一,否則在很多國際關係中的矛盾,很可能還會引發戰爭,而美國和蘇聯之所以只發生冷戰,而沒有直接打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個時候雙方都擁有了核武器,一旦發生戰爭,很有可能會升級為核戰爭,到時候恐怕整個世界都得被打到原始社會去,所以這兩個國家基本上只是在進行軍備競賽,同時在世界上拉攏勢力,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雖然互相打壓,但也互相交流,維持著表面上的友好。
倘若德國沒有攻打蘇聯,那麼,德國就會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在西歐戰場上,這樣作為孤島的英國很有可能會招架不住,屆時,德國將會統一整個西歐,一旦shall同義變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對蘇聯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先不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就德國的野心絕不可能僅僅停留在歐洲,他一定會將目光轉向更廣闊的東方,而且蘇聯還入侵了芬蘭,愛沙尼亞和羅馬尼亞,其中德國的石油都是羅馬尼亞生產的,所以希特勒決不允許蘇聯大肆擴張勢力。
日本和蘇聯之間有矛盾,從日俄戰爭到後來的諾門坎戰役,日本都不可能忽視蘇聯這個強大的敵人,雖然後來雙方誰也不招惹誰,但是未來日本一旦佔領全中國,勢必也會和北方的蘇聯有摩擦,它也許會和歐洲的德國一起前後夾擊蘇聯,當然,前提是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獲得了勝利。
按照當時日本的戰績來看,蘇聯也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的發生,但是後來日本居然招惹了美國,這讓蘇聯鬆了一口氣,暫時放鬆了對日本的防禦,但是在面對即將統一西歐的德國,蘇聯也不得不做出準備。
當然,也有可能蘇聯和德國一起結盟對付美國。
蘇聯之前和德國瓜分波蘭合作的很愉快,如果希特勒不打蘇聯,就只能是拉攏蘇聯對付強大的美國,甚至可能形成德國,日本,蘇聯和義大利四個國家聯合對付美國,因此德國如果不打蘇聯,未必蘇聯就一定會打德國,蘇聯的選擇還是比較多的
-
4 # 不正經的軍棍
有這個可能,但是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的實力,基本沒戲,但是如果蘇聯發展起來了,那麼對於德國,蘇聯可能就必打無疑了。一定程度,德國意識到這一點了,才回頭進攻蘇聯的。
但是這會兒,德國在和英國纏鬥,但是希特勒一回頭,看了一眼蘇聯,一身冷汗就下來了,蘇聯的勢力,已經伸到德國家門口了。蘇聯和德國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說不明白是敵人還是朋友。這會兒德軍主力在西線,背對蘇聯的這一側非常空虛,這會兒蘇聯出兵500萬,啥效果?
蘇聯軍隊在1941年面臨的情況就是,75%的軍官任職不到一年,原因是之前的肅反運動,幾乎全部的高階將領都被弄死了,送到西伯利亞去了,被處決的蘇軍軍官就有三萬多人。這樣的部隊,是不具備侵略德國的戰鬥力的。
蘇聯幾乎沒有任何能進攻蘇聯的能力,至少1941年沒有,1942年估計也很難,這兩年時間裡,蘇聯進攻德國的機率基本就是0%,而如果等到1943年,蘇聯什麼都準備好了,德國如果還在和英國纏鬥,這會兒進攻機率至少90%。
-
5 # 理論機油王
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回答,按蘇聯當時的科技水平(基本上是吸收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時西歐國家轉移的過剩和淘汰的生產技術),軍事能力和軍工研發能力,並且經過大清洗後的戰鬥力,基本上不會主動和德國開戰。除非領導階層腦袋發熱,像慈禧一樣傻到和世界前十一個列強同時宣戰。希特勒下定決心攻擊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關鍵和直接誘因是蘇芬戰爭時蘇聯紅軍掉到地板的軍事四基準線,從統帥到一線指揮官的腦殘指揮能力,混亂的通訊,糟糕的後勤系統,落後的步坦協同,以及停留在一戰的師團和單兵戰鬥力。另外再補充一點,即便一戰時沙俄600萬的總動員兵力,在東線戰場,依然是被總兵力50-80萬精銳和訓練有素的德國吊打。基於歷史,現實,自己自身超越時代的科技、軍事指揮、實戰水平、步坦協同,空陸協同和甩開蘇聯紅軍幾條街道的單兵戰鬥力,希特勒下心發起了巴巴羅薩行動,1年內佔領了3倍於德國本土面積的蘇聯。但最終也走上了讓第三帝國毀滅的道路
-
6 # 莊楚狂
估計不會。
當時蘇聯力量不足。而且幾次對外戰爭表現的非常拙劣!
無論是干涉西班牙內戰還是蘇芬戰爭,蘇軍的戰鬥力表現慘不忍睹。
斯大林哪裡來的迷之自信?
去主動進攻德國!
更何況一次世界大戰,沙俄被德國打崩了!
布林什維克,對德國妥協收拾亂局。這才建立的蘇聯!
蘇聯當時從上到下心理上對德國都是弱勢的。
當時蘇聯剛剛經歷了激烈的內部鬥爭。這種程度的清洗之下,沒有一個十年八年是恢復不了軍隊的元氣的。
主動出擊的話也不能保證軍隊的忠誠。
要知道,主動出擊與保家衛國是兩個概念。
真的,要是主動出擊攻擊德國的話,我估計會慘不忍睹。
何況有斯大林來說。他是非常討厭無限革命派的託派。
斯大林個人並不願擴張!他認為蘇聯的領土已經夠大。由於沙俄的崩潰。各民族紛紛獨立建國。
蘇聯事實上存在著崩解的陰憂!
斯大林清晰地明白這一點。
為了這,甚至於列寧發生過沖突!
總的來說,斯大林專注於內部建設,整頓。沒有20年時間。是騰不出手來的。
至於德國與英法之間的戰爭。在斯大林看來是狗咬狗。如果德國撐不下去,說不定還會暗地裡幫幫忙怎麼著!
蘇德戰爭確確實實是出於斯大林願望之外的事情。這個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斯大林忽視的眼前可見的事實,希特勒都打進來了,斯大林還不敢相信。
-
7 # 獨尊宋明
我不認為斯大林有勇氣和膽略去攻打希特勒德國。
首先,彼時德國正處於上升期,德國武備、士兵素質和士氣、軍官戰術素養等全方面傲視同盟國協約國。二戰開戰以來,德國如日中天,避之唯恐不及,試問誰敢主動上門約戰?
其次,英法想法是禍水東引、蘇俄也幻想德國繼續西進,都想坐山觀虎鬥,斯大林不可能蠢到引火燒身。
再次,二戰前因大肅反運動,蘇軍損失了大量中高層優秀指揮員,戰力急劇下降。蘇軍雖陳重兵於邊境,只是用於防衛,旨不在進攻。戰鬥力差且疏於防範,被德軍猛攻,失地失人嚴重。可見斯大林連防守準備都沒做好更何談進攻德國?
第四,蘇俄號稱雙頭鷹,其實歷來是柿子撿軟的吃的投機分子,這是強盜色厲內荏的本性。歷史上俄中國人也曾多次主動向外戰爭、擴張,總是趁敵國國力戰力衰弱之時下手;敵方實力強大則憑藉遼闊國土、寒冷天氣去打防守戰消耗力。蘇芬戰爭是進攻卻雖勝尤敗、諾門罕蘇日之戰日攻蘇守則是慘勝。
面對強勢德軍,憑蘇俄的投機性格,不可能主動進攻的。
第五、1944年德軍在蘇聯戰場冒險徹底失敗,英美才開闢第二戰場去摘桃子。大國戰爭是殘酷的,能不打最好不打,能晚打最好晚打。希特勒不走下坡路,美國不會參戰;同樣,斯大林也是這麼想的。
其實,1941年二戰打到那個份上,德軍不得不東進,正如日本不得不偷襲珍珠港,原因都是缺乏石油。德國沒有強大海軍,僅靠潛艇戰是消滅不了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的,這樣它的石油無法從海上來(誰叫墨索里尼不爭氣呢),這樣蘇聯高加索油田和糧倉就是希特勒將戰爭進行到底的唯一機會。
德日兩線作戰逼不得已,時也命也。
-
8 # 北玄武
會的,一方面是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全人類的利益,肯定會進攻德國,無非是時間問題。
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為防止全波蘭被德國佔有,也出兵波蘭,獲得大片土地,同時北邊與芬蘭發生戰爭,從芬蘭手中搶佔了一些戰略要地,還將波羅地海三小國併入蘇聯,南邊讓羅馬尼亞讓出一大片土地,這些從北向南,組建了針對德國法西斯的總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的戰略緩衝,整個蘇聯東方戰線向西推進了400來公里,都是在防衛德國的威脅。雖然後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蘇聯肯定不信。如果德國不先下手,只是向西邊進發,那後背完全留給蘇聯。蘇聯為了自身安全,肯定會毫不猶豫地下手。下手也就有個時機問題,必須等到德國與英法等國互掐都兩敗俱傷時才是最佳時機。
二者,蘇聯是個有理想的國家,要解放地球,在他看來,英法美資本主義與德國法西斯都不是好鳥,都是人類進步的大阻礙,必須都消滅才行。而英法與德國本身也有矛盾,出於策略考慮,讓他們之間先互掐才是上策,然後等到都弱了再上去,將二者都滅了才是最佳路徑,而處於身邊的德國,顯然是要首先進攻的物件。可惜,德國沒讓蘇聯的計劃實現,而是先攻打了蘇聯,蘇聯沒辦法,只好與比德國稍微好一點的英法美聯合,等戰鬥結束了再說。果不其然,對德戰爭結束後,蘇聯與英美法之間展開了全面對抗,可惜,自己實力不足,偉大理想還沒實現,就解體了,不勝慨嘆。
-
9 # hording
個人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必然爆發,即使不是以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閃擊蘇聯的形式爆發,也將會以其他形式爆發,而且不能排除蘇聯先發制人攻打納粹德國的可能性,之所以這樣,原因就是蘇德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性矛盾。
首先,蘇德雙方的矛盾是對立的意識形態的矛盾。納粹的意識形態和蘇聯的意識形態是完全對立的。納粹領導人則將蘇德之間的戰爭看做是納粹主義和猶太布林什維克主義的鬥爭。在納粹的宣傳下,絕大多數德國士兵都將對蘇聯的戰爭看做是對付那些“猶太布林什維克”、“蒙古部落”、“亞洲洪水”和“紅色野獸”。而對於斯大林而言,納粹體制是一個反蘇體制。1936年11月35日,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簽訂的 Anti-Comintern Pact完全表明蘇聯的意識形態與納粹是不能共存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德之間的矛盾是根本的意識形態矛盾,雙方早晚會兵戎相見的。因此如果納粹不動手,斯大林做好準備後,也會對納粹動武的。
納粹漫畫:猶太布林什維克其次,蘇德雙方的矛盾是種族主義的矛盾。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非常明確的強調,俄羅斯人是次等民族,布林什維克革命使猶太人在斯拉夫人中掌權。希特勒在提到德國對蘇聯的戰爭時,以非常激進的方式稱之為“毀滅戰爭(Vernichtungskrieg)”,既是意識形態戰爭,也是種族戰爭。在希特勒對東歐的總體設想,即《東方總體規劃(Generalplan Ost)》中,被佔領的中歐和蘇聯人口將被部分驅逐到西伯利亞,被奴役並最終被消滅;同時還試圖消滅中歐和東歐猶太人,作為消滅所有歐洲猶太人的計劃的一部分。世界上,不會有哪個國家或者哪個民族願意本民族被當做要被消滅的“次人”,更不要說俄羅斯人了。因此對於蘇聯而言,納粹德國是最危險的敵人,這個敵人是蘇聯各民族,尤其是斯拉夫各民族的敵人。斯大林他對此非常清楚。事實上如果蘇聯有能力,斯大林是不介意先發制人,發動對納粹的戰爭的。
蘇聯與納粹德國瓜分波蘭其三,蘇德雙方的矛盾還是地緣政治的矛盾。德意志要在東歐,特別是在俄國獲得土地,以安置德中國人,而俄羅斯人等當時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也就是蘇聯人在德中國人眼中是“次人”,要被消滅或者驅逐到西伯利亞,剩餘的人則被用做奴隸勞動。被征服的中歐和蘇聯領土將被德意志人或者“德意志化”的人殖民。因此,對於斯大林來說,與納粹的矛盾是地緣空間的矛盾。納粹想要的是蘇聯的精華部分。如果蘇聯不想丟掉這部分領土,那麼就沒有任何辦法,只有與納粹對抗到底。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如果納粹不是在蘇聯準備好之前的1941年動手,斯大林準備好之後,也必然會對納粹德國動武的。
1939年8月斯大林會見裡賓特洛普之所以是納粹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對蘇聯的戰爭,而不是蘇聯在其他可能的時間對納粹動武,原因並非是斯大林沒有對納粹動武的意願,而是蘇聯還沒有準備好,斯大林也誤判了納粹的意圖。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普條約)》簽署在面對納粹威脅的時候,斯大林不是沒有想建立國際同盟,以集體安全的形式應對納粹威脅。因此斯大林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通過以共產國際建立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以及同英法進行鍼對納粹的談判等方式來建立儘可能廣泛的同盟來應對納粹威脅。但所有努力最終在1938年的“慕尼黑陰謀”面前徹底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自保,斯大林轉而單獨與納粹德國訂立互不侵犯條約,從而將納粹禍水西引。1939年訂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普條約)》不僅僅體現了斯大林與納粹訂立互不侵犯條約,從而暫時緩解納粹侵略危險,而且也表明了斯大林也明確的看到了從長遠來看,納粹必然侵略蘇聯,蘇聯必須早做準備的打算。因此,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祕密條款中,蘇聯與納粹瓜分了中歐,使得中歐回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將重新處於蘇聯控制之下,而波蘭則為蘇聯和納粹德國瓜分。甚至納粹德國的盟友羅馬尼亞,還要割讓給蘇聯一塊領土!而且,這一條約簽訂後,蘇聯即於1939年發動蘇芬戰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力獲得了芬蘭卡累利阿地峽。蘇聯的這些行動,尤其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和獲得羅馬里亞部分領土,完全是激怒希特勒的行為。如果斯大林真的是想要避免與納粹德國作戰,他不會做出這樣刺激希特勒的舉動的。這些行為,事實上表明,斯大林也在為必然到來的蘇德戰爭做準備。
蘇聯與納粹瓜分波蘭計劃與實際領土變更另外,斯大林也已經注意到了大清洗給蘇聯紅軍帶來的巨大破壞,因此到了1939年的時候,斯大林事實上已經停止了大清洗,部分在大清洗期間入獄的軍事領導人開始恢復現役。但蘇聯軍隊恢復戰鬥力還需要時間,事實上,蘇芬戰爭就典型的體現了蘇聯當時在軍事上的極端羸弱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某種意義上,蘇聯在和納粹德國是在進行時間賽跑,誰先準備好,誰就會對另外一方動手,雙方根本沒有緩和的可能性。而且,由於大清洗的影響,導致蘇聯情報資訊傳遞不暢,因此隨著納粹德國對蘇聯進攻日期臨近,斯大林出現了對納粹意圖的誤判,認為納粹德國並沒有做好入侵蘇聯的準備,沒有第一時間對納粹進攻做出正確反應,再加上大清洗的影響,蘇聯武裝部隊的反應也比較遲鈍,作戰也比較笨拙,這就造成了在蘇德戰爭早期,蘇聯的損失如此之大。但蘇聯的損失大,並不代表蘇聯沒有對納粹入侵有準備,只能說蘇聯領導人沒有預料到納粹會在1941年發動對蘇聯的入侵。
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後的形勢圖(1941.6.22-12.5)因此,即使納粹沒有進攻蘇聯,發動蘇德戰爭,當蘇聯準備好了之後,斯大林也會對納粹德國動武。
-
10 # 郭宣翻譯
國際關係中沒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一個陷阱。
但是,這個如果卻提出了一個問題:德蘇之間在歐洲的利益是否是根本性的?希特勒為什麼非要進攻蘇聯?
希特勒是參加過一戰的,對於沙皇俄國是有深刻了解的:莫斯科曾經號稱歐洲的憲兵,是絕對不會坐視一個龐大的帝國在其身邊崛起的:歐洲實在太小,永遠容不下兩個強大國家爭霸,英法為之打了百年戰爭,德蘇之間也必定有一戰。
蘇聯不僅擁有沙皇俄國一切與德國勢必一戰的地緣政治因素,而且作為共產主義運動領領袖的蘇聯,還有著解放全人類的理想,這與俄羅斯民族的救世情節是一致的,因此,蘇聯也不會坐視歐洲人民被德國奴役的,兩國之間勢必有一戰。
因此,即使二戰中希特勒不進攻蘇聯,蘇聯最終也會參戰的,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方面考慮,還是從道義的角度,就像美國最後參戰一樣。
希特勒挑戰的是全人類,每一個正義的人都會與之為敵的。
回覆列表
這一點不需要懷疑。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一樣,同樣都是戰爭發起國,同樣都是劊子手。事實上德國和蘇聯之間也都知道雙方必有一戰。德國如果不打蘇聯,那麼蘇聯同樣也會攻打德國。之所以蘇聯後來會變成盟國一方,就是在蘇聯人得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憑自身實力戰勝德國之後,才轉換的陣營。要不然你以為蘇聯為什麼要構建東方戰線呢?為什麼又會有“大雷雨計劃”呢?雖然有蘇聯人極力的反對有大雷雨計劃的說法的真實性。但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瓜分完波蘭之後,德國調轉槍口回到西歐,而蘇聯呢?立刻開始針對於德國展開軍事佈置。蘇聯所謂的東方戰線就是這麼來的。其佈置戰線的目的就是為了針對德中國人的可能的進攻。從這點來看,蘇聯人很清楚他們和德國的關係有多麼緊張。與此同時,在德國和英法開戰之後,蘇聯一直都有大規模部隊在東歐邊境陳兵備戰,斯大林的目的就是想趁著德國和英法死磕的時候趁機偷襲德國,這也是歷史上為什麼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軍隊發現在東歐邊境地區有著數百萬的蘇聯軍隊。這明顯就是蘇聯造就準備好要進攻德國了。但他們沒想到德中國人下手更快。
再說“大雷雨計劃”,該檔案來自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中央檔案館。並且檔案顯示,斯大林於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計劃。雖說大雷雨計劃的真實性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從蘇德邊境上蘇聯方面部署的一百多個師就可以判斷出,斯大林的野心絲毫不遜色於希特勒。而且蘇聯的駐軍數量遠遠超過了正常該有的駐軍。如果沒有進攻計劃蘇聯根本不會大規模陳兵邊境。這就足以說明大雷雨計劃確實存在過。而且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軍隊副總參謀長曾感嘆過“要是進攻希特勒的時間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該多好呀!那樣就比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十天。”這就足以說明了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