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
2 # 風雲一點通
我覺得這件事就像對何書桓的評價,以前看《情深深雨濛濛》,並不認為他是一個渣男,當時還覺得是一個很痴情的男人,但是現在看來這簡直就是天下第一大渣男了,搖擺在兩個女人之間還振振有詞,搞得自己跟個大情聖一樣。
當年也就是2000年初,21世紀網路並不發達,人們對伊拉克知之甚少,人們接收資訊的渠道比較被動,比如新聞播報,報紙,因為這些媒體也並不知道包威爾說的是真是假,只是在新聞報告中會轉述他的話,那時候人們還比較單純,認為電視播報的應該就是真的,所以對於鮑威爾拿的那管白色粉末,只能是預設他說的真的,誰能想象美國這麼大一個發達國家,竟然會是這麼一副嘴臉,那個時候的美國(哪怕到現在)是財富,地位的象徵,美國留學回來身價都不一樣,海龜還很值錢,所以基於這些美好的“想象”,怎麼可能去栽贓陷害一個小國家?
直到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幾年的時間,美國一直沒有找到什麼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加上幾年間人們通過媒體漸漸了解到了一些問題,對於美國發動戰爭的藉口表示了質疑。
美國當然是不願意揹負這麼一個名聲,所以早早的就把薩達姆描繪成一個暴君,獨裁者,對於薩達姆的貢獻全都忽略不計,他也是用這套忽悠了伊拉克人,就像當初日本搞得“大東亞共榮”一樣,包括當時很多日本人都認為日本人在解放亞洲,而非侵略,你說這多可怕!
如果美國這麼偉大,非洲三大暴君也沒見美國去收拾誰,他們可是吃人肉的暴君,烏干達總統阿明統治的八年間,烏干達人有30萬死在了他的手裡,這麼久的時間美國也沒有去解救人家。
之前大家認為薩達姆屠殺庫爾德人是暴君,但是現在認為確實在伊拉克打仗最困難的時候,他們趁機搞分裂,每個人心理對這些人是欲殺之而後快,但最後薩達姆這麼做了,卻又遭到指責。
每個時期人們都某件事的看法都不相同,現在有的人還認為美國是去解救伊拉克人民,但是從近期伊拉克的情況來看,伊拉克人過的還不如薩達姆時期,國家分裂,事實不統一,各路勢力魚龍混雜,難民營遍佈伊拉克,各地現在也爆發騷亂,抗議政府腐敗,物價高漲,又有人把薩達姆拿出來做令箭刺激當局政府,所以現在薩達姆仍然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
其實在中東這地方使用一些生化武器之類的東西很普遍,有真的也有假的,比如最近土耳其對庫爾德人的打擊,就有新聞報道說埃爾多安使用了生化武器,而在此之前,自導自演的超級大騙子白頭盔,就多次指責敘利亞政府使用生化武器,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對難民進行救助。其實都是為了打擊敘利亞政府,另外還會給自己博得眾多同情和資金,這些騙子居然還在奧斯卡獲得了什麼什麼大獎,白頭盔沒有到現場領獎,說是為了在敘利亞更好地救助難民,把一眾好萊塢明星給感動的稀里嘩啦,真是無語到極點。
-
3 # 頑石點頭32
黴國忽悠天下第一!什麼載人登月,星球大戰,911,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不一定是洗衣粉,但肯定不是化學武器),大中東民主計劃,阿拉伯之春,敘利亞化武襲擊,白頭盔,伊朗襲擊日本油輪和沙特油田……
現在,黴國忽悠沙特購買大量武器,可在胡塞武裝面前,統統失效。沙特遭到無人機+巡航導彈打擊,美製“愛國者”反導網路,竟無法探測、無法攔截,造成油田和煉油廠重大損失。為什麼“愛國者”失效?蓬佩奧說,“武器總有不奏效的時候”。
-
4 # 芋頭170900173
這個事說來就長了。伊拉克有沒有化學武器?當然有,有不少就是美國賣給他的。海灣戰爭結束後有沒有?當然還有,這東西又不好消失的。但是有個組織叫做聯合國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查小組,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有條件投降,向聯合國軍投降,不是向美軍投降哦,投降的條件就包括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接受聯合國核查小組的檢查。然後核查小組就來了伊拉克,檢查封存了大量伊拉克的化學武器。過了一兩年,布什下臺了,薩達姆對核查小組的工作越來越不配合,美國人自然認為,你不老實接受核查,那就是有鬼咯,藏了化武吧。誰知道薩達姆還真沒有。。。他窮的已經搞不起化武了。。。驅逐核查小組只是個外交姿態罷了。但美國打得其實也不是化武,而是薩達姆拒絕接受檢查的態度。這個態度在法理上和藏了化武是完全等價的。所以美國其實也不是那麼可笑。。。。這其實有點類似二鴉。打得是滿清不遵守條約的態度。
-
5 # 石隙甘泉
沒人相信鮑威爾拿的是洗衣粉,那只是對他的一種諷刺。
當年美國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鮑威爾是以證據的名義拿著一個小瓶來到聯合國,向全世界展示,證明伊拉克擁有化學武器。當時美國不僅僅是出示了這個證據,還有大量的所謂情報,還言之鑿鑿,這都是準確的情報,絕對絕對準確!這個小瓶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事實證明,伊拉克沒有化學武器。美軍佔領伊拉克,把伊拉克翻了一個遍,還抓住了薩達姆,但是還是沒有查到一點化學武器的蹤跡。這證明,當初鮑威爾所拿的證據,一定不是來自於伊拉克的所謂化學武器。因此,他的行為遭到了嘲笑,他所謂的證據被諷刺為洗衣粉。而事實上,他到底拿了啥,還真沒人追問了。而他這些年也銷聲匿跡,估計即使有人問,他也是臉皮一厚道,情報錯誤情報錯誤!
-
6 # 垂垂老馬
文獻資料表示,在美國的支援下,伊拉克確實曾經大規模裝備化學武器,並在兩伊戰爭期間對伊朗發動了兩百次以上的化武襲擊,伊拉克確實曾經存在化武;但文獻資料還表示,在美國和伊拉克關係中斷之後,失去美國支援的伊拉克在聯合國干預下放棄了化武,聯合國收走了所有的化武。
簡單來說,伊拉克最初是擁有化學武器的,但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已經都交給了聯合國。
伊拉克化學武器從有到無,這個少有人知的經歷,讓民眾對伊拉克化武充滿爭議:一些民眾表示,新聞報道,聯合國銷燬了伊拉克化學武器,所以伊拉克確實有化學武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正確的;另一些民眾表示,美國根本就沒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謂的伊拉克化武只是一種洗衣粉謊言。
兩方人馬的觀點都沒有錯,只是有些人僅僅看到了部分事實。伊拉克確實曾經存在並大規模使用了化學武器,聯合國也確實收繳了伊拉克化學武器,但在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時候,伊拉克境內依舊沒有任何化學武器了,美國也沒有在伊拉克境內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代表手持伊拉克化武證據,要求對伊拉克開戰,但卻沒有在戰後找到任何一個伊拉克化學武器工廠,沒有找到任何一座化學武器儲存倉庫,這讓美國在戰後成為笑柄。美國代表手持化學武器的圖片,也被網友惡搞為洗衣粉,來表達對美國的嘲諷。
為什麼很多網友會覺得,美國代表鮑威爾手中真的是洗衣粉?因為沒有人知道美國代表手中拿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有可能是奶粉,有可能是洗衣粉,有可能是麵粉,有可能是美國化學武器。我們只能確定,鮑威爾手中的肯定不是伊拉克化武。
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以齊爾考特為首的聯合國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對伊拉克戰爭始末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周密調查,並撰寫了多達二百六十萬字的調查報告(《伊拉克戰爭調查》)。齊爾考特的調查表示,英美情報機構對伊拉克化武的調查並不可靠,為了讓所謂的化武證據更加充分,英美情報機構甚至還借鑑了電影畫面。
情報機構的調查顯示,伊拉克工廠用玻璃容器盛放製作武器的化學物品。但事實上,用於製造化武的化學制劑並不會放在玻璃容器當中,只有在電影上才會那麼表演(例如當時流行的勇闖奪命島)。總而言之,齊爾考特的調查表明,英美情報機構其實沒有關於伊拉克化武的明確證據,情報資料受到政治干預,成為了美國為確保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一種藉口。
基於以上分析;是什麼原因讓網友認為鮑威爾手中拿的是洗衣粉呢?第一個原因,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以及戰後後的搜查表明,伊拉克並沒有化學武器;第二個原因,美國發動伊拉克的依據並不可靠,英美的情報調查受政治干擾。
既然伊拉克沒有化武武器,英美機構的調查又存在問題(不排除編造的可能),鮑威爾手中的白色粉末就可以是任何形狀類似的物品,雖然它不太可能是洗衣粉,但是又有誰能說得準呢?萬一它就是呢。
部分參考資料:
1、情報源於藝術——英伊拉克化學武器的情報源於尼古拉斯·凱奮的電影?
2、伊拉克的王牌: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
3、美國府會之爭下的伊拉克戰爭決策
-
7 # 吉祥如意170587193
但是奇怪的是既然美國人在聯合國大會上刻意造假,那麼佔領伊拉克後搞個一噸半噸化學武器栽髒薩達姆也並非什麼難事,這對於中情局來說易如反掌,怎麼最後會落得個"洗衣粉"打臉的局面?
在伊拉克沒有找到化學武器無疑站在了輿論制高點上,那麼,美國的白色粉沫不是造假怎麼來的?不是洗衣粉又會是什麼?而"洗衣粉"這句成為經典的話還要應歸功於普京,是他在一次公開談話中如此調侃譏諷美國人的,要是別人這麼說恐怕也不會如此流傳甚廣。對於美國人來說,聯合國不出兵只好自己出兵,其實有沒有化學武器根本不是什麼關鍵。
聯合國因此不只一次出臺了制裁伊拉克的決議,甚至發展到了石油換食品的地步。但對於戰爭,始終存在著兩種態度,在聯合國很難達成一致。俄羅斯是堅決反戰派,力主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投否決票無庸置疑。自然後來沒有找到化學武器成了反擊美國最有力的證據,用"洗衣粉"描述不失為最大的智慧。
究竟鮑威爾手裡是什麼東西已無關緊要,人們也無意於深入追究。於是,相信洗衣粉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邏輯,不然還能怎麼樣?至於以色列摩沙迪提供了白色粉沫,那隻不過是傳聞,哪裡有洗衣粉更形象更具感召力。
-
8 # 中評中語
至於為何很多人把鮑威爾拿著的表示是伊拉克化武的瓶子固體表示是洗衣粉,這主要還是因為普京的一個梗。
普京這句話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句子,以至於只要調侃美國對伊拉克戰爭時,大家都會用洗衣粉來調侃美國指控伊拉克政府的化武論。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伊拉克沒有發現化武,但未必2003年科林.鮑威爾搖晃著小瓶裡裝的就是洗衣粉,很有可能就是化武,只不過當時瓶子裡裝的化武,顯然不是從伊拉克弄來的。美國當初發動伊拉克戰爭,聲稱要破壞薩達姆手中現役、能殺人的化學武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一直都沒有找到薩達姆的化學武器。不過,實際上美國在伊拉克還是找到了廢棄的化武彈頭,比較尷尬的是,這些美國找到的廢棄的化武彈頭還是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西方國家幫忙替薩達姆生產的化武。
當年,為了在兩伊戰場取得優勢,伊拉克曾向聯合國祕密報告,正在生產成百上千噸的生化武器,與伊朗抗衡。
西方國家為了遏制伊朗,於是紛紛出手幫忙,替薩達姆製造化武,美國、德國都派遣了指導人員進入伊拉克,並且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等國還向伊拉克出售了生產化武所需的彈殼。
所以這些美國在伊拉克找到的化武,都是80年代美國等西方國家替薩達姆製造的化武,至於美國指控的薩達姆製造和儲存的大量化武,美國並沒有找到。
但是當年這些西方國家80年代給伊拉克參與制造的化武,最終美國自身也受到了其害。
總之,由於美國在伊拉克自我打臉,沒有找到其指控的薩達姆製造和藏有大量的化武這一證據,美國拿洗衣粉充當化武的梗就開始屢次被拿出來玩。
回覆列表
1983年10月19日,伊朗革命衛隊和庫爾德民主黨伊朗陸軍分隊的幾個師在伊拉克北部靠近蘇萊曼尼亞的東部邊境地區開始進攻。由於伊拉克防線開始崩潰,伊拉克開始積極使用芥子氣,這樣對伊朗軍隊和庫爾德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伊拉克軍隊從1983年開始進入有計劃地頻繁使用化學武器的階段。
1983年全年,伊拉克用毒共34次。促使伊拉克軍隊較大規模地頻繁使用化學武器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伊拉克在地面戰場連續失利,失去了戰爭主動權,被迫退入本國作戰。伊朗軍隊的攻勢已經直接威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形勢危殆,關係國家安危。伊拉克為解除困境、挫敗伊朗軍隊的進攻而藉助於使用化學武器。
……
假設您有親朋好友經常去中東地區,可以向他們了解更多情況,畢竟經歷過的人體會更多,也請您介紹一下,在此致謝。
至於美國人用什麼理由去發動戰爭,那是國與國利益之爭,畢竟人類社會還是斯文的叢林法則。
一個謊言如果能得到3份收益,要彌補這個謊言帶來的貽害最少需要10份這樣的收益,把真實、客觀、全面、科學、理性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