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元璋為什麼要“火燒慶功樓”?

24
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縱觀明朝歷史,我們根本找不到火燒慶功樓的記錄。我們應該知道,明朝的歷史是由清朝修訂的。如果有不利於明朝的史實,就絕不會遺漏,更何況涉及明朝的開國帝王。明朝清史的公正性固然值得懷疑,但畢竟是官史。由於明朝火燒慶功樓在明朝歷史上沒有發現,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這不是事實,而是傳說。這個傳說流傳甚廣,評書大明英烈也有很大貢獻。

    書中朱元璋為什麼要“火燒慶功樓”?

    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歷盡千辛萬苦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了保護勝利果實,讓朱家子孫後代統治萬年,朱元璋對開國工臣動了殺心。他決定建造一座慶功樓,待文臣武將上樓慶賀之際,火燒此樓來實現殺死功臣的目的。

    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時,朱元璋悄然離席。劉伯溫被警醒,跟隨朱元璋下了樓,逃過一劫。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只有劉伯溫、湯和、耿炳文和郭英倖免於難。

    由此看來,朱元璋不僅仇視功臣,還心狠手辣殺數萬人從不手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足以概括朱元璋被醜話的原因;這也正是火燒慶功樓流傳的原因,畢竟這件事符合朱元璋的形象。

  • 2 # 科技歷史說

    提到朱元璋,大家想到的都是朱元璋殘暴,亂殺功臣名將。還有人覺得朱元璋只是對權臣,官員殘暴,但是對百姓卻是極好的。那麼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朱元璋的這一舉動真的是為了處理功臣嗎?

    火燒慶功樓,又叫炮打慶功樓。話說從前,在朱元璋登基之後,給那些為了大明天下戎馬一生的功臣們打造了一所功臣樓。

    一聽說朱元璋要造這個功臣樓,但凡是為朱元璋打天下出過力的,戎馬一生的這些個開國功臣,全部都是感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無一人不誇讚太祖英明,太祖慈悲,太祖仁義的。只有這個劉伯溫,在得知建造功臣樓這個事情之後,變得十分憂慮,每天基本上都是愁眉不展的,跟其他的這些大臣們的反應,完全不同。

    後來有一天這個劉伯溫就去往皇宮,去見朱元璋,並且行大禮懇求朱元璋,說:現如今大業已成了,微臣的職責已經完成了,微臣想告老還鄉了。這個時候朱元璋一聽,就趕忙的跟劉伯溫說:軍師你跟我半生戎馬,征戰天下,如今正是享受榮華富貴的好時候,怎麼就突然間就要還鄉了呢?劉伯溫這個時候就有說了:現在朝中事務太忙了,老臣年紀大了,沒那麼多力氣了,只想回家過個清閒的晚年。這個時候朱元璋一看,劉伯溫確實是一心想要告老還鄉,退休養老了,留也留不住,就賞賜給許多的金銀給劉伯溫。還親自送劉伯溫出了宮。

    這個劉伯溫從皇宮出來之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徐達的家,想要先來向徐達辭行。臨別之際,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憂心忡忡的說道:徐兄啊,我要走了,但是有一句話你可一定要牢牢記住啊,等到功臣樓建成之時,大擺酒宴之日,你可一定要牢牢的跟緊皇上,寸步都不要離開皇上呀。這劉伯溫的一席話直接給徐達整蒙了,徐達剛想問個所以然出來,劉伯溫卻轉身要走,並說道:一定切記,原因你到時候就知道了。

    結果這個劉伯溫走了沒有幾天,這邊功臣樓就完工建成了,這功臣樓的位置就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之上,樓身並不是高然聳立,而是又寬又矮,看起來是非常的結實,窗戶也是又高有小,看起來也是十分的牢固。朱元璋這個時候就選了一個良日,邀請大明所有的開工功臣們,前來赴宴。

    而就在開國功臣們都來赴宴的這一天,太陽才剛剛下山,這功臣樓中裡面就是燈火輝煌,一片笙歌,推杯換盞,好不熱鬧。這個時候就是赴宴的這個開功臣們開始相互道賀,相互恭喜。但是這個時候徐達心裡想的則都是劉伯溫臨別之際的對自己說話,徐達想了很多天,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沒有心思跟眾人一起高談闊論。

    徐達只是自己一個人抬頭看著高高的樓頂,看著牆上,棚上的壁畫,再看看地面,看著滿屋的裝潢,突然,徐達把耳朵緊貼在了牆壁上,用手對著牆體敲了兩下,只聽見牆體發出的聲音是咚咚的悶響聲,這個時候徐達的臉刷的一下就白了,當時就開始直冒冷汗。但是就在這時,突然聽見了一聲:“皇上駕到”,朱元璋來了,百官肅立,起身行禮。而朱元璋盎然闊步地走到了大廳,身姿挺拔,滿臉的笑容,讓大家免禮,這時候人們才紛紛地直起身來。

    皇帝到場,酒宴開啟,徐達平日裡的酒量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今天卻是怎麼都不敢多喝,只顧著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等到大家正喝到興起的時候,朱元璋卻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見此,慌忙就跟上朱元璋,朱元璋此時發現身後的徐達跟著自己,就問徐達:丞相怎麼出來了。這個時候徐達就說,臣只是為了保駕,朱元璋就說,不用,你回去把。這個時候只見徐達都快要哭了出來,懇求地問朱元璋: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如果皇上一定要這樣,臣也不敢違抗,只是懇請皇上日後能善待妻兒老小。說完轉身就要回去赴死。朱元璋一看徐達的樣子,於是就說:丞相跟我來吧。

    二人剛走出百步有餘,只聽身後“轟隆”大響。功臣樓瞬間房倒樓塌,火光沖天,而這些功臣們。也都紛紛葬身火海,無一生還。而徐達雖然死裡逃生,但是回到家裡卻由茶飯不思,憂鬱成疾,還害上了瘩背。就在徐達患病的這個時候,兩位太監帶著一隻清蒸的公鵝來到了徐達家裡,說是皇帝聽說丞相身體不好,特意派人來慰問一下,這個公鵝就是皇上給徐達的慰問品。徐達心裡哪能不清楚,這公鵝和自己的瘩背相剋,皇上這是要他的命啊,想到這裡徐達只能夠默默流淚,然後上前謝恩,沒多久,就病死在了家裡。

    其實在真正的明史上並沒有“火燒慶功樓”這件事,而這件事最開始是在滿清小說,評書,《大明英烈傳》以及《英烈傳》當中被發現的。這些屬於是清朝時期的小說,是杜撰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而《英烈傳》的誕生是當時滿清配合文字獄,改毀古書等文化滅絕的一系列手段,特意請了一些無恥的文人來篡改《皇明英烈傳》,而《皇明英烈傳》則是明朝時期的民間百姓為了讚美朱元璋而出的小說。所以這只是當朝為了汙衊,醜化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杜撰出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穩坐江山,而殺功臣的故事,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自然也是並不存在的事情。

  • 3 # 小熙為人人

    “火燒慶功樓”其實只是評書中的故事,出自清代的評書《英烈傳》。

    大家都知道,評書的可信度能有多高?

    其實正史里根本沒有“火燒慶功樓這一段。

    朱元璋的確將功臣斬盡殺絕了,但他不是聚一塊殺的,而是前後用了二十年的時間。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先後製造了前無古人的四大慘案——“洪武四大案”。

    保守估計,共殺掉了十幾萬功臣。

    看來這二十年他是沒閒著,天天在琢磨著怎麼殺人。

    《明史》記載:“這四大案死者如此之慘,致使上大夫不敢為君所用。”

    大臣們叫他殺的是人人自危,誰都不敢為他效力了。

    他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狡兔死,走狗烹”嘛。既然天下已定,還要這些功臣幹嘛?等著他們來搶自己的江山嗎?

    這小子真是“過河拆橋”的主,又現實又狠毒啊!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目的。

    太子朱標性情軟弱,若哪天自己走了,朱標肯定壓不住場,江山準丟。

    人性就是這樣,能一起患難,不能一塊享福。

    所以有一個詞叫“見好就收”,不管你有多大本事,能全身而退者,才是真正的高人。

  • 4 # 北冥說史

    歷史上並沒有“火燒慶功樓”這樣的事件,它只是朱元璋屠殺功臣的一個形象演繹而已

    很多40歲左右的人在電視還沒有廣泛普及的時候,在收音機上聽評書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消遣方式。

    著名評書演員單田芳老先生的《明英烈》就曾經廣為流傳。裡面就有朱元璋得天下之後,修建了慶功樓,在宴會上,朱元璋提前離開,胡大海對朱元璋不放心,跟他寸步不離,之後朱元璋“炮打慶功樓”,殺死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的章節。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屠殺功臣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出身卑微,政治上的不自信

    梳理歷史,我們發現,那些本人出身地位較高,人格魅力較強的開國君主,基本上不幹“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

    那些本人出身卑微,經歷千辛萬苦才打下天下的人, 往往對功臣苛刻,必欲殺之而後快。

    第一類君主,就像周武王、唐太宗、宋太祖。這些君主本身就是貴族或有貴族精神,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能夠使手下臣服。

    周武王分封宗室和功臣為天下諸侯;唐太宗建立凌煙閣把24個功臣的畫像供奉在裡面;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善待功臣,並與士大夫共天下。

    第二類君主,就像越王勾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越王勾踐臣服吳王夫差,雖說臥薪嚐膽很是勵志,可為了巴結夫差,給夫差駕車當馬伕,親嘗夫差糞便,丟盡了臉面,這些噁心事都被范蠡、文種等人瞧在眼裡,想想就覺得心裡不舒服。所以,勾踐非殺文種不可,幸虧范蠡見機早,提前開溜了,才避過一劫。

    (朱元璋劇照)

    這裡不是唯血統論,而是,那些出身高貴的人在起義或者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本身就被廣泛擁護和信服,得了天下後社會就會很容易安定下來。出身較低的人,打天下的時候,可以一團和氣,一旦坐了江山,就會有矛盾:一起打天下,憑什麼你當皇帝,我還有給你磕頭。

    所以,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得了天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消滅功臣。

    二、朱元璋屠殺的功臣,有一些確實膨脹了,開始忘乎所以,做出一些禍國殃民的事情,該死。

    比如永嘉侯朱亮祖,雖然勇敢善戰,但經常為非作歹。

    一些土豪低價強行購買奇異的貨物,一不高興了,還誣陷商人。知縣道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朱亮祖受賄之後,就去求情,道同拒絕了,朱亮祖竟然把枷鎖打破,救出土豪。還借其他事毆打道同。

    (朱亮祖劇照)

    道同要把朱亮祖的事情報告給朱元璋。朱亮祖就誣陷朱亮祖,使朱亮祖被處死。朱元璋看到道同的奏疏後,一氣之下,把朱亮祖父子都亂鞭打死。

    番遇知縣道同以聞。亮祖誣奏同,同死……。帝尋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與其子府軍衛指揮使暹俱鞭死。《明史·朱亮祖傳》

    三、朱元璋的兒子、孫子兩代太子都太儒雅文弱,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太子、太孫不能駕馭

    太子朱標跟朱元璋殺伐果斷的性格不一樣,他甚至很反感朱元璋濫殺的行為。《明史》記載,朱標“為人友愛。”“其仁慈天性然也。”

    《名山藏》裡還記載這麼一個故事:朱元璋為了警醒朱標,讓朱標拿一根滿是棘刺的棍子,朱標拿不了,朱元璋就把刺消掉了,朱標才能拿住。

    朱元璋告訴朱標:我殺掉這些人,就是給你去掉棍子上的刺。沒想到,朱標根本不服氣,還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朱標的意思是:國君賢明瞭,大臣和百姓也就賢明,當然就不會反叛國君了。

    朱元璋雖然很生氣,但也沒辦法。朱標不幸早亡,太孫朱允炆性格竟然跟朱標很類似,朱元璋對於功臣只好殺到底了,他借宰相“胡惟庸謀反案”殺掉了“一公”(李善長)“十六侯”,把開國功臣幾乎殺了個遍。

  • 5 # 葛大小姐

    最為普遍的說法是,朱元璋怕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會居功自傲,擁兵自重想要謀權篡位。朱元璋為了子孫後代可以坐穩江山,便想到了一個計策,要對功臣們趕盡殺絕,以絕後患,於是就有了著名的“火燒慶功樓”事件。

    相傳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後,下令要建造慶功樓,並且準備在慶功樓建成之後,擺酒設宴,遍邀群臣前來赴宴。卻悄悄的在樓內埋下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把功臣活活燒死在樓內,以絕後患。

    這件事情雖然安排的很隱祕,但是卻沒有瞞過神機妙算的軍師劉伯溫。在慶功樓開席之後,非常熟悉朱元璋的劉伯溫,覺得今天的朱元璋和往常不太一樣,有點可疑。因為平時朱元璋喝酒很豪放也很能喝,但是今天卻很剋制自己,喝的不多。反而是一直向別人勸酒,讓群臣喝的爛醉如泥。

    在剛離開沒多久後,慶功樓便燃起了大火,火勢洶湧,前來赴宴的大臣們因為喝醉了,都沒有逃出生天,葬身在火海中了。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說的是劉伯溫在朱元璋坐上皇位後,想功成身退,要歸隱田園。卻在臨走之前聽說了朱元璋要修建慶功樓,並且要在建成之時宴請群臣。

    劉伯溫憑對朱元璋的瞭解,感覺要大事不好了,便叮囑好友徐達:”如果皇上在慶功樓舉行宴會,你一定要寸步不離的跟隨皇帝!”雖然徐達不知道劉伯溫為何這樣交代,但是他知道劉伯溫料事如神,肯定有自己的理由也肯定不會坑害自己。於是徐達在朱元璋設的宴席上,一直牢記劉伯溫的囑咐,更不敢貪杯喝酒,緊跟著朱元璋寸步不離。

    發現朱元璋趁眾人不注意時要離開,徐達趕緊高呼 :“臣送主公”,趁機跟著朱元璋出了慶功樓,這才撿回了一條性命。

    首先,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件事情,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這個事情只存在於晉劇《火燒慶功樓》和《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中。所以,這個故事雖然很精彩,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但是卻是缺乏可信度。

    其次,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除了劉伯溫和徐達之外,還有湯和、胡大海、藍玉、常遇春、李善長、朱文正、朱亮祖、廖永忠、傅有德等人。在這些人中,除了劉伯溫和徐達是沒有被慶功樓的那把火燒死的,其他的人也都不是被那把火燒死的。這些人的去世原因都是在史書上有跡可循,有章可查的,沒有被燒死的。

    通過史料我們可以知道,在當年朱元璋確實建了一座慶功樓,但是此慶功樓非彼慶功樓,這所慶功樓是朱元璋和朝臣們商量國家大事用的地方。

    最後,朱元璋好歹是一國之君,想要一個人悄無聲息的死去,多的是辦法。所以就算他再怎麼忌憚憂慮那些功臣會反,也不能鬧出來這麼大動靜,這麼明目張膽的誅殺大臣,弄的人盡皆知的。好歹是要留名千古的,為了自己的名聲考慮,也不能這樣做。而且在明初,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才是朱元璋的手筆,用名正言順的理由幾乎殺絕了功臣。

    所以,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個事件是不可信的,很可能是後人編造出來博眼球,或者是用來摸黑朱元璋的。就算這件事情是真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坐穩龍椅,以絕後患。

  • 6 # 暢讀歷史

    有人火燒慶功樓,有人杯酒釋兵權。

    最近老想黑朱元璋,這次覺得他不如趙匡胤;

    ①杯酒釋兵權是指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階將領交出兵權的事件

    ②火燒慶功樓又叫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是民間傳說明朝朱元璋為了殺害功臣製造的一場慘劇。

    據史學家考證,杯酒釋兵權多半是真的,趙匡胤通過和平手段消除了高階將領的兵權,大大強化了北宋的中央集權;

    而火燒慶功樓多半是傳說,但朱元璋在統一帝國後,確實殺了不少人,明初四大案就是朱元璋一手炮製的;

    不同的兩個時代,不同的兩位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功臣也是不同的態度,一個柔和,一個嗜血。

    一、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在結束了這個亂世,建立了大宋之後,趙匡胤首先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局面不再出現;二是如何鞏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朱元璋也生於亂世,元末的亂世,他反元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以建立大明後,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防止蒙古人反撲;第二個要考慮的問題是,保證帝國在朱家的掌握之下。

    從格局上看,倆人其實差不多,都是要穩定,要集權。只是趙匡胤選擇了 杯酒釋兵權,朱元璋選擇了“火燒慶功樓”。

    和平解決問題永遠比打打殺殺要難,兩個手段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二、為什麼會有區別?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創業初期的境遇完全不同;

    就像《如果這是宋朝》中所說,“回顧這二十一年,這期間三個朝代彼此更替,五個皇帝你死我活,其中連契丹人都到他家門口到此一遊,而趙匡胤居然毫髮無傷,這太不容易了,稱得上是個奇蹟。更加重要的是,連同他的家人,也沒有一個人在這些翻天覆地的劇變中死亡——連受傷致殘的都沒有。”

    是的,趙匡胤的家人在亂世中毫髮無傷;

    “試想,如果一個強悍得足以在亂世中開天闢地,創立國家的男人,曾經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親眼目睹他的親人死於戰亂,或者凍餓至死,再甚者他本人流離失所,備受欺凌,他會變成什麼樣的性格,習慣於怎樣處世?”

    朱元璋,1344年,朱元璋16歲,在5月至6月的三個星期之內,饑荒奪去了他家的大部分成員:他的父親、母親,以及長兄相繼餓死;

    而朱元璋在當和尚的那段時間,也備受排擠;

    這種境遇下成長起來的朱元璋,不嗜血反而會奇怪。

  • 7 # 文軒春秋

    正史沒有記載,明朝開國元勳多數死於病死老死犯法死。

    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死。

    鄧愈:建國前死。

    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在牢中。

    李文忠:建國後病死。

    傅友德:因賞田被朱元璋賜死。

    胡大海:建國前死於降將暗算

    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殺死。

    馮國用:死於勞中。

    馮勝:坐藍玉案賜死。

    朱元璋坐了皇帝后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被人害了生命,奪取他的江山。普天之下唯有那些當初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將帥功臣。這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心中刺。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殺胡惟庸九族,並連及三萬多人,最終成了大冤案。洪武26年朱元璋又借藍玉謀反,再次大開殺戒。兩個案件幾乎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朱元璋大肆誅殺將帥功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鞏固皇權。

    “火燒慶功樓”最早見於清朝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由於書中屢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承應天地之命。令滿清統治者不滿,乾脆命人將《英烈傳》進行篡改,加入了許多醜化朱元璋的朱明皇室的內容,火燒慶功樓就是其中杜撰的一部分內容。

    清朝人編修的《明史》並沒有任何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的確曾經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樓,每逢興兵作戰的時候,他常常和身邊的謀士將帥們在這裡討論軍國大事,樓裡的確藏有火炮跟火藥。宋濂在他的文集中提到該樓有一天意外發生火災,引起爆炸,聲音大如打雷。而該樓又與官府大樓相近。朱元璋運氣好,那天並不在樓上。這個大概是“火燒慶功樓”的原型吧。

  • 8 # 寅哥解惑

    首先,“火燒慶功樓”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又何談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做呢?但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在史學界已經得到公認的了!

    換句話說,沒有屠殺過功臣的開國君主好像只有光武帝劉秀吧?“雲臺28將”得美名不是蓋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算殺的比較少的!再就是“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

    研究歷史我發現一個規律:越是出身貧寒的草根皇帝,建國以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做的越多,做的越絕!尤其是兩個代表劉邦和朱元璋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劉邦殺彭越,英布,韓信是呂后和蕭何合謀殺害。甚至劉邦臨死前還要殺掉忠心的樊噲!

    再看朱元璋,開國功臣只剩下了湯和,耿炳文,郭英!心狠手辣無出其二!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局面?那

    內因又是什麼?

    以朱元璋為例:布衣都算不上的窮和尚,一步步走到皇帝的寶座,其中的艱辛深深地刻在朱元璋的內心,這就像一個窮人一夜暴富一樣,巨大的落差更增加了內心的不安與焦躁。迫切想要長久維護利益的心理使得朱元璋看任何人都帶著猜疑的態度,加上心儀的繼承人性格懦弱,長久的猜疑加上不放心成為了朱元璋大肆殺功臣的內因!

    歷史已經過去,我只是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來看待此事,內中曲折,也只有朱元璋本人最清楚,畢竟是非功過在心中,千秋過後任人評!

  • 9 # 黎明lgl

    題主應該是位評書迷吧,聽《大明英烈》長大的一代吧,哈哈,我也是。

    只是,我現在又聽了《明朝那些事》,又看了看明朝歷史。所以,火燒慶功樓,或者叫炮打慶功樓是歷史上沒有的故事,但是是有歷史原型的。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確實屠殺功臣,但是不是請一頓飯,一起殺的,是逐個殺的。當然,說的逐個,不是一次殺一個,而且一個主殺,若干陪綁,株連。比如胡惟庸案,藍玉案,一次就殺了一萬兩萬人,以至於朝堂上班的人都缺了一半,至於沒品級,不能上朝的,那就死老鼻子了。

    至於為什麼殺這麼多人,應該是朱元璋怕政權不穩,怕手下功臣功高蓋主,謀朝篡位。也是歷史上皇權和相權之爭的最極端提現。胡惟庸案後,明朝就不立丞相了。朱元璋正式大權獨攬。

    之前,皇帝相當於董事長,有個大致方向性的指示。具體實行有丞相辦,相當於CEO。朱元璋後,自己就是董事長兼任執行官,高度中央集權。但是,這要求皇帝非常厲害,需要是能人政治,如果皇帝個人能力不行,那就玩不玩轉。所以,後來,沒了丞相,有了內閣,其實是一回事,呵呵。

  • 10 # 人生如夢zhw

    朱元璋沒有火燒慶功樓,那是民間小說評書。不是歷史,瞎編的。

    朱元璋打壓甚至殺功臣,有歷史必然性。1.明承宋制,推行文官治國制度。2.武將功臣打天下有功,手握重兵,不服管住,守天下就是國家安全隱患,比如後來的寧王之亂。3.功臣自身因素,以藍玉為代表的武將集體,以胡惟庸為代表的文官集團,被殺說他們謀反可能是冤枉的,但他們死的都不冤,胡惟庸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結黨營私,弄權害人。藍玉自肆攻高,目無法紀,以權謀私,擅權,傭兵自重,納元朝妃子。4.淮西武將集團,浙東文官集團黨爭,嚴重威脅了皇權和大明的穩定。明朝滅亡與萬曆朝開始的黨爭是分不開的。5.明初功臣並不都如演義小說裡一樣都是被殺的。常遇春,徐達,劉伯溫,郭英,李文忠等多人通過專家研究分析史實,並不是朱元璋殺的,直到明朝中後期,很多開國功臣後代仍然在朝為官。6.開國功臣被殺的多數貪贓枉法之人,和結黨擅權之人。入朱元璋親侄兒開國功臣朱亮祖不僅貪贓枉法,還誣陷地方清官良隸。7.朱元璋出身社會最底層,他和他的家人深受貪官汙吏迫害之苦,所以對於貪官汙吏格外痛恨。8.朱元璋夢想建立儒家經典下的理想盛世,以儒家禮法治國,文官治國,沒有貪官汙吏,皇權集中的理想國家。9.朱元璋重用文臣儒臣,太子朱標和太孫朱允炆都請大儒按儒家經典要求培養儒家君王,太子朱標的去世,傳位太孫,都要求不能有,桀驁不馴功高震主的權臣存在。10.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功臣,但這些人多數也是腐敗的違法亂紀的權臣。更多的是貪贓枉法之人,亂世用重典。再有有很多是民間藝人和滿清政府誇大醜化的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真的真的就這麼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