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三一世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大大小小的醫院開始推廣和普及院內區域網之後,放射影響、超聲影像、病理、醫學檢驗的結果基本都已經實現了內部共享。簡單說吧,臨床醫生只要開啟自己科室的電腦,便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閱讀放射影像科的DR、CT、MRI等等數字影像。這就和數碼相機與傳統感光底片相機的情況差不多,隨著數字成像技術進步,現而今放射影像裝置電子成像的解析度早已超過了膠片。即便是根據數字影象打出的膠片,其解析度也遠低於數字影象本身。更重要的是,膠片是固定大小,而數字影像是可以根據需要任意放大、縮小的。因此,可以直接在電腦上觀看的數字影像要比膠片佔據更大的優勢!那麼,為什麼很多醫院的放射影像科現在還在沖印膠片呢?
-
3 # 水道小醫
剛好我們醫院也是不列印膠片了,其實我有話要說!
這個膠片的片子確實有點浪費資源,而且膠片是選摘的,沒有電腦上看起來更完整!對於在病房,對於內科大夫來說是沒錯的,平時我們也不看病人列印的膠片!
但是!我想說但是!
對於外科大夫在手術室做手術的時候就太不方便了!!!我有強迫症,術前為了分辯左右側,都是一看標記,二看報告,三看片子,我覺得標記可能錯了,報告可能錯了,片子不會錯了吧?少看一樣就不舒服,以前片子掛在無影燈上可以隨便看,比如一些小的腫瘤或者石頭找不到的時候總喜歡回過頭來看看片子,現在好了,扭過頭去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手術室的電腦護士小姐姐還要用來報賬…………太不方便了
-
4 # 驕陽下的夜航者
列印影像檢查膠片應該越來越少了。現在醫生基本在電腦顯示屏看片,而且患者列印回家也沒用,一般人看不懂,看了也白看,也不能當山水畫掛牆上欣賞,留著何用?
看了幾個回答有提到轉院攜帶方便,不知道各地醫院做法有何不同,我所在城市的醫院,如果病人要轉院需要影像資料,可以到醫院燒錄當盤,免費的
-
5 # 賽馬場看球
因為地域發展不平衡,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電腦。
而且,正規醫院的辦公用電腦,都是接入內網的,為了避免病毒,都封閉了USB介面、光碟。
所以,電子影像資料並不能方便檢視,更多的目的是給患者留個備份。
還有,膠片上有比例尺,1:1的影像,還用於直觀判斷病變大小,量取內建物長度、直徑。
-
6 # 低調低調489
膠片是舊時代的產物。就當前來講,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本院有本院pacs系統,電腦上瀏覽能夠更快捷,更方便 也更清晰。ct,磁共振也能展示更多影象。膠片有什麼用,無非是拿回家扔垃圾桶
-
7 # 一夕人二
醫院系統內醫生都能看到結果,理論上可以不用列印。為什麼還要列印呢?原因很簡單,第一,檢查專案價格是發改局審定的,你打不打膠片價格不變,醫生建議你打,還能在遇到疑問時進一步核查;第二,一段時間已不打了,但現在的患者和家屬都是"專家“,都想親自診斷,眼見為實,到處反映,故又恢復列印了。
-
8 # 政137728858
花錢買的的東西,沒有吃到嘴裡,沒有穿在身上,沒有拿在手裡,心裡能舒服嗎?醫院無紙化剛開始就不列印膠片的,被投訴多了,就列印膠片了。
回覆列表
首先,你的問題不精確。
第一:目前中國不是所有醫院都列印影像檢查膠片,你沒有調查過。
什麼叫電腦資訊化普及呢?
就是,我們醫院的每臺電腦都可以查詢患者所拍攝的影像,一般不需要再列印,即院內每臺電腦都可以查詢,門診和住院部均可。
目前我市儘量做到全市可查詢各公立醫院影像學報告可查詢,正在努力。
除非,患者需要拿膠片去外地或者上級醫院就診,比如發現異常,家屬需要外地或者上級醫院就診,需要拿膠片給外地醫生或專家看,一般不需要列印膠片。
普通胸片等x線膠片還便宜,如果是CT或者MRI膠片費用還是有一點貴。
不列印膠片,可以減輕患者費用,同時環保。
第二:打印出來的影像膠片醫生一般不看,簡直就是不妥!
首先,我每次都會看,用電腦查詢患兒剛剛拍攝的影像,比如胸片,CT或者MRI,然後再分析病情。
我也相信我們國家絕大多數醫生會看膠片,就像我上面的圖片1和圖片2一樣。
1 以前是這麼看:
2 現在是對著電腦看:
第三:希望中國人看到祖國的進步
不能因為自己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實的。
不能因為自己沒看到的就一定沒有發生的。
我們國家這幾年發展迅猛,科技逐步深入方方面面,當然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改進和繼續發展。
希望科技醫療逐步深入中國各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