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建文帝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親手調教的皇太孫,本身有著自己的優點,史書記載他“穎慧好學,性至孝”,“天資仁厚”,“性聰穎,善讀書”,在他執政的4年裡,政治相對清明,社會也比較穩定。而燕王朱棣則不同,朱棣是一個暴戾狂躁的權力把持者。攻取南京後,朱棣對於那些不肯歸附自己的大臣嚴加懲治,無所不用其極。建文帝削藩的主要謀士黃子澄,先被砍去雙手、雙腿,然後方將其殺死,齊泰亦被"族誅"。朱棣對抵抗最為堅決的鐵鉉非常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後才將其殺死,妻女充為官妓。禮部尚書陳迪和兒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將陳迪兒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讓陳迪吃掉,並問味道如何。陳迪沒有懼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鮮美無比",坦然就刑。

17
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靖難之役”堪稱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大事件。所幸是燕王朱棣笑到了最後,否則若任由建文帝朱允炆胡鬧下去,或許明朝將會出現兩大危機。

    建文帝寵信的大臣,如齊泰、黃子澄等人都是一些務虛不務食,甚至於食古不化的傢伙。

    明代不是西周時代,試圖照搬一千多年前的辦法,治理一千多年後的天下,如同在石頭上種糧食,爬到樹上撈魚一樣愚蠢。

    而大明王朝立國未久,國力遠未達到鼎盛。而退出中原的蒙古諸部也不甘失敗,始終對明朝狼眈虎視,隨時準備捲土重來!

    猶如新樹不可搖根,雛鳥不可拔羽。

    大明天下尚需鞏固,形勢不允許年輕的皇帝不斷試錯,也無法承受試錯帶來的高昂代價!

    錯在方法過於簡單粗暴,非但沒有顧及到諸位王叔的感受,而且也沒有對各路藩王“削撫並用,恩威並濟”。

    一味強硬打壓的後果,終於迫使燕王朱棣鋌而走險。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舉兵造了建文帝的反!

    經過三年多的較量,燕軍在公元1420年採取勿下城邑,直搗京師的戰術,渡江攻克首都南京,建文帝就此失蹤。

    明成祖最大的歷史功績,不完全是修成《永樂大典》,也不完全是派鄭和下西洋,而是遷都北京!

    在古代,首都乃是一國之核心,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國防中心。

    一個王朝的首都在哪裡,這個王朝的防禦重心就在哪裡!

    明朝面對的強敵,仍是草原上的遊牧騎兵。

    如果都城遠在江南,將對塞外部族的異動鞭長莫及!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分封幾大塞王鎮守邊庭,就是因為受制“都城在南強敵在北”!

    對此,曾經身為燕王,鎮守北疆的明成祖朱棣瞭然於胸。

    明成祖朱棣便在公元1407年下令營建新都北京,直至公元1420年工程完畢,前後歷時13年之久。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將都城由南京遷往北京,但仍以南京為留都。

    遷都北京以後,明朝對遊牧騎兵的騷擾,可以及時作出反應了。

    從此以後,形成了一個以北京為中心,東西綿延千里的縱深防禦體系,使遊牧騎兵無法輕易突破防線深入中原。

    明朝中前期,除了土木堡之變後,也先曾率瓦刺大軍趁明朝人心未穩之機深入中原,甚至兵鋒直抵北京城下以外,就再沒有遊牧騎兵能夠大舉深入中原了!

    可以設想若是京城仍在南京,發生了折損50萬大軍的慘敗,明朝必將人心惶惶,邊境防禦也將因此而變得脆弱不堪。

  • 2 # 文史物流狗

    燕王一脈最好的結局是燕王燕王妃賜死,諸子孫廢為庶人,參與叛亂的主要將領處斬或者撥剝皮填草,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奴,男丁流放哈密衛。

  • 3 # 神天天無聊

    說建文帝仁厚慈孝的麻煩先去看看他那些叔叔的下場再說!

    朱棣本身有野心不假

    但是既然朱元璋去世的時候沒造反後來也就很難造反了

    畢竟他的兵力只是比較多而已

    在整個大明總體算來並不是很多的……

    但是建文帝自己聽信了黃子澄為首的昏官讒言大規模削藩才是諸王紛紛造反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飛機制造不用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