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小憨姑
-
2 # 廣東&二妹
現在的小孩子不管是初級還是高階,嗯,如果是體諒家人的永遠都是有那種體諒家人的習慣,不會是因為你們家長做的就是說還做的不夠完美,就是說沒有做到他的榜樣吧,嗯,一個父親母親能做出榜樣的孩子,一般都能教育的挺好的,唉,看個人小孩子的個人的造化吧,體不體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拿看群眾就行了。
-
3 # 知情達理天空39
1缺乏和睦溫暖的家庭氛圍
許多時候,孩子不是“不理解”父母,而是他們壓根兒就不明白 “什麼是理解”。因為他們心中,並不曾種下那顆叫做“理解”的種子。在很多家庭家庭中,夫妻都習慣做對方的差評師,充滿了指責和抱怨,讚美欣賞伴侶的人少,挑剔責備的多,一個線頭都有可能引發家庭戰爭。
在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傷害的不僅是彼此的婚姻和感情,傷得更重是卻是孩子,生長在這樣的原生家庭,父母都不懂得相互理解,孩子怎麼可能懂得理解父母,想養出一個懂事溫暖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學會用心經營家庭氛圍,讓孩子沐浴在愛和包容的氛圍中長大,孩子的內心才能埋下理解的種子。
2父母過分包辦造成的“共情難”
任何不平的的關係,都會產生共情難的問題,許多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一手包辦,以至於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接受,習慣了索取,當然不會去理解父母的不易,這種包辦的導致共情難的最常見原因。
還有的父母,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雖然年齡小,缺乏經驗,但也有獨立的意識和想法,要信任孩子,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去嘗試和體驗,這樣他就會形成對事物的自我感受,才能從心裡理解父母的付出,所以,做一個懂得放手的父母吧。
3我們和孩子缺乏平等的交流和尊重
孩子的成長軌跡,往往受父母的影響,性格習慣的形成,也主要來自於父母,有很多時候,在父母的高壓管教、或者權威打擊下,孩子就不願意主動跟父母溝通,即使他也想主動去理解和體貼,但是卻很難表達出來。
更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理解父母、不考慮父母的感受,而是孩子表達與父母的要求有偏差。很多父母習慣於一味地斥責,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也不思考孩子所表達的想法,長久以來欠缺了平等與尊重的親子關係,孩子又怎麼能夠父母“貼心小棉襖”呢?所以,要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
-
4 # 昕晴7687
初三的孩子還不知道體諒父母,可能是因為他們還不懂事,這時候應該讓他們體驗一下勞動的辛苦,或者平時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原因才不體諒自己的父母的,有時候可能是兩代人之間的思想有差異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5 # 心靜9449
初三的孩子是個判逆的年齡,需要家長慢慢正確的引導,尋判逆期過石,就懂得體諒父母親的不易,就會好好珍惜自己的時光並孝敬父母。
-
6 # 黃太琳
初三的孩子還處於叛逆期,說他是大人不是大人,說他是小孩兒,他又不是小孩兒。因此他即不會體貼別人,也不會照顧自己所以這個時候需要老師和家長配合去教育
-
7 # 使用者8344844684410
初三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還不會分辯對與錯,對社會的一切都充滿好奇,都想去體驗一下,不知道學習的重要,也聽不了父母的話,只會往前衝,並且不會回頭,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也不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和言語對父母的傷害,可憐天下父母心
-
8 # huang桂456
因為初三的孩子正是叛逆期,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再加上他們正處在叛逆期父母說的話他們根本不會聽,有的還給你反著幹,他們認為你當父母的就應該的,你說話重了有的還拿死來威脅你,所以從小要讓孩子尊老愛幼,好好教育
-
9 # YAO58469787
因為他們從小嬌生慣養,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這與家庭環境和從小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大關係,要讓他從小學會尊老愛幼,懂禮貌,多帶他去貧困地區體驗生活,用真實的經歷讓他慢慢了解生活不易,從小給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透過這樣不斷的加上認知,對以後他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回覆列表
因為上了初三的孩子,他還屬於一個青春叛逆期,除非是家庭條件特別艱苦的人,他才會早熟,才會體諒父母,如果是父母從小都嬌生慣養的,或者是說家庭條件挺好的。
沒有經歷過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的小孩兒,那麼他是不會懂的,他只是感覺別人有的,她也想有,哪怕自己的父母家庭條件比別人都要差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