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日軍一定要花這麼大的傷亡攻打四行倉庫?反正上海都淪陷了,派駐一個隊伍在外死守就可以了。如果說進攻後方蘇州、南京,直接繞過四行倉庫就可以了吧。

69
回覆列表
  • 1 # 我淡如菊

    從軍事上來說,1937年10月底大場失守後南北日軍匯合,國軍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這個時候事實上已經宣告了國軍在淞滬會戰失敗。

    日軍之所以要攻下四行倉庫,其原因是這是國軍在蘇州河北岸據守的唯一一個據點,蔣要八佰守四行倉庫是為了給洋人看,讓洋人看到國軍還在上海市區防守,以此來推動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會議對日本的干涉,說白了守四行是打給洋人看的政治仗。而日軍如拿下四行也意味著上海市區全部落入日軍手中(國軍退守的蘇州河南岸用今天的話說相當於郊區),象徵性意義大。因而,國軍和日軍共同配合在四行倉庫表演了一場政治秀。

    淞滬會戰該不該打?

    從政治的角度看淞滬會戰應該打。

    “九一八”之後的六年時間,由於蔣奉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日軍的侵略野心一步步膨脹,由於一再喪師失地,中國的民心士氣遭受了一次次的打擊。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在此時已衰落到極點,如果再不奮起抵抗離亡國不遠了。

    中國急需打一仗,以此喚醒全國的抗戰熱情。因而,從政治上來說必須打,無論是在淞滬還是別的其他什麼地方。

    結果也是如此,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後,全國抗戰熱情高漲,原來一盤散沙的中國,各地實力派都紛紛支援抗日,砸鍋賣鐵也要跟日本拼了。這也大大出乎日本軍部的預料,因而,從淞滬會戰一開始,日本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開赴前線的雜牌軍

    從軍事的角度看淞滬會戰不該打。看一下張愛萍將軍的話:

    父親說,你把地圖翻來看看。上海地區實際上是夾在杭州灣與長江口之間的一個半島,水網密佈,地勢平坦,地域狹窄,屬戰略防禦的淺近縱深。 在這樣一個既無戰場築壘準備,又無迴旋機動餘地的地幅內,面對強敵,國民黨囤積精銳主力70萬大軍,擺開了決戰架勢。 這在戰爭初期,在戰略指導上,是極其輕率的,也是危險的

    上海是隋唐時期長江入海沖積出來的一個平原,地勢平坦,這的地形是不利於防守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戰場選擇,蔣之所以選擇上海,兩個原因:一是這裡是蔣所依賴的江浙財團之地,是蔣政權的根基;二是上海又是西方資本進入中國的聚集地,西方有巨大的利益,蔣幻想只要一開戰,列強們就會介入調停,從而制止日本的侵略。

    因而,從戰場的選擇上,蔣是出於政治目的而不是軍事目的選擇在淞滬向日軍開戰

    淞滬會戰的五個階段

    一,國軍十日圍攻 起先是張治中率87,88師進攻,幾日後36師增援加入。對手日本海軍陸戰隊2500人+3000日本武裝僑民+第三艦隊。進攻重點從南到北是閘北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楊樹浦的匯山碼頭、江灣的公大紗廠,而張發奎率部進入浦東兩面夾擊。國軍的目標是把日軍趕下黃浦江。

    張治中原準備12日夜就發起進攻,但是進攻發起前卻被蔣下令中止,導致失去了突然性。13日下午,日軍反而首先向國軍發起了進攻,淞滬會戰爆發。

    由於兵力、兵器優勢,並有戰車部隊支援,且日軍是陸戰能力不強的海軍陸戰隊和日本僑民,因而匆忙上陣的日軍被打得節節敗退,然而洋大人一發聲,蔣又趕快下令停戰,給了日軍整備防線的時間。

    淞滬會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黃梅興

    四天後36師增援,日軍陣地岌岌可危,再戰幾日後租界洋人再次提出調停,蔣又再次下令停戰。然而,日本援軍已經趕來,這一次是日本拒絕了調停。

    最後一天36師決死突擊終於攻到匯山碼頭,將日軍一切兩半,但是就在這天同時,日軍2個師團在北部登陸,果軍被迫放棄攻擊,轉入抗擊登陸日軍。

    這是一張著名的戰場照片,一輛失去步兵掩護的國軍坦克孤獨地向敵軍發起決死衝鋒

    二,吳淞、寶山、羅店一線防守

    8月23日,日軍在上海北部的吳淞(第三師團)、七丫口(第十一師團)登陸,抄襲在上海的國軍左側背,張治中緊急調部隊前往防守。

    下圖左上方的武進是白、陳後來一再建議要撤退到的防守線。

    很快,增援的蔣系中央軍到達前線,國軍在吳淞(東)、寶山(北)、月浦(西)、楊行(南)這個四邊形陣地與日軍激戰。

    9月6日,隨著96師姚子青營全營殉國,拉開了國軍死守的序幕,日軍佔領寶山,這樣登陸的日軍兩個師團戰線連成一片,國軍陷入被動。

    日軍轟炸寶山縣城

    接下來日軍攻擊的重點是羅店,羅店向西不遠就是嘉定,羅店如失守嘉定難保,而滬寧鐵路從此經過。那樣的話,在淞滬地區的所有國軍將被分割包圍。

    因此,羅店是國軍必死守之地,仗打得非常殘酷,雙方拉鋸了37天,羅店因此有了“血肉磨坊”的稱號。

    由於國軍死守羅店,日軍被迫由向西進攻改由向南攻擊劉行(胃口改小了),經激戰劉行失守。

    三、劉行到薀藻浜

    劉行到薀藻浜湖塘河流密佈,並不適合日軍機械化部隊進攻,只因在羅店碰了釘子日軍才被迫選擇向此方向突擊。

    蔣系的中央軍逐次增援,到9月底川軍的先頭部隊也趕到,隨後,湘軍、桂軍、東北軍也紛紛加入戰場。日軍與國軍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逐次增兵,從戰術上來說,國軍和日軍打的仍然是一戰時落後的塹壕攻防戰。

    如今的薀藻浜

    日軍增援的是第九、第101師團,國軍利用地利防守,給進攻日軍造成極大傷亡,淞滬會戰日軍最大的損失就是在這一段路上。

    經過四十天激戰,日軍渡過薀藻浜,主攻的101師團喪失繼續進攻能力,日軍被迫投入預備隊第十三師團。

    四、大場

    大場鎮就在上海邊上,距離南線防守的日軍只有幾公里,大場如失守,日軍北線部隊將攻入市區與南線的日海軍陸戰隊匯合。

    國軍在此已無地利,而日軍卻可以充分發揚飛機、艦炮、重炮和裝甲部隊的火力優勢。因而,白崇禧、陳誠等前線將領紛紛向蔣提出建議撤退,將部隊撤往武進以西的國防工事線。然而蔣為了等待九國公約會議召開,為了讓洋大人看看,故而不允許將部隊撤出上海市區。

    在大場向日軍發起衝擊的桂軍

    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最大的戰鬥傷亡就是在大場。成營、成團、成師、成軍的國軍官兵被迫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日軍的強大火力。

    10月15日,桂軍21集團軍趕到,21日晚從薀藻浜南岸向日軍發動了集團衝鋒,試圖將日軍推回北岸,但是日軍當晚也剛好向國軍發動進攻,而桂軍的進攻方向剛好撞上了日軍主攻方向。在日軍的強大火力下,僅僅一夜的激戰,桂軍6個師被打垮,數萬人死傷。

    日軍四五式特二十四榴

    至22日晚大場鎮暴露在日軍的兵鋒下,24日日軍向大場守軍發動了總攻,戰至25日上午,日軍先派出150架轟炸機轟炸,繼而使用了祕密武器——305毫米的重炮“特二十四榴”以及24門150毫米重榴彈炮,中國守軍陣地盡毀,接著一百多輛日軍戰車和大批日軍發起了衝鋒,中國守軍不顧傷亡仍然死戰不退。

    戰至26日拂曉,日軍在付出大量傷亡後佔領大場,大場鎮徹底被毀,是淞滬會戰被毀壞最嚴重的地方。

    五、杭州灣登陸到淞滬大潰敗

    大場失守前陳誠、白崇禧再次向蔣陳情要求後撤到國防工事線,此時距離九國公約布魯塞爾會議召開還有十日,因而蔣仍然不允。

    大場失守後蔣不得已下令部隊後撤,但是他仍然猶猶豫豫。一是隻同意部隊撤到蘇州河南岸而不是直接撤到吳福線、錫澄線,二是要在閘北打一場給外中國人看的戰爭,這就是八佰守的四行倉庫

    這時候在上海市區只有四行倉庫一個點有中國守軍,軍事上並無實際意義,同時,從軍事上說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批國軍根本無力向上海反攻,不如多撤一點距離,利用國防工事可以給日軍更大殺傷。

    日軍的注意力在蘇州河南岸的國軍主力,被解圍的日海軍陸戰隊於27日晨發現了八佰,11月1日八佰撤入租界,上海市區全部淪陷。與日本陸軍相比,日海軍陸戰隊的戰力就是渣渣,又由於倉庫背靠租界,日軍並未動用重炮。這場政治秀戰鬥並不激烈,守軍防守時只犧牲了十餘人,而日軍雖然有隱瞞傷亡人數的惡習,但是從日軍所謂戰報死一人重傷四人看,就算有所隱瞞,日軍的傷亡也不是國民黨宣稱的擊斃一百多日軍那樣。

    11月5日,日軍第10軍(第六、十八、114師團)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由於守軍大多被調到淞滬戰場,只四個小時日軍就粉碎了國軍抵抗成功登陸。

    此時,形勢已經到了最危急時刻,張發奎急令第40軍、第67軍防守滬浙的咽喉松江,並下了死守三天的死命令。

    松江如失守,日軍將切斷在蘇州河南岸數十萬國軍向西南、向南撤退的通道,此時40軍只剩500餘人,因而松江保衛戰主要是由剛從華北戰場趕來不久的東北軍67軍打的。

    戰至8日晚,67軍已不足千人,日軍突入松江城,何應欽、陳誠、白崇禧、張發奎都向蔣建議趕快撤退,再不撤就來不及了,直到這時蔣才匆忙下令撤退。他下令撤退的真正原因一方面是軍事,更大的一方面是從布魯塞爾傳來訊息,洋大人不管了。

    9日上午,67軍軍長吳克仁率僅剩的兩個排突圍,壯烈殉國。67軍兩萬多將士用命拼出來的三天時間被蔣白白浪費

    撤退令是匆忙的,既無交替掩護的安排,也未規定各部隊撤退路線,很快,大撤退變成了大潰敗。

    隨著松江的陷落,登陸日軍除繼續向南翔進攻試圖圍殲國軍總指揮部外,又派兵南下攻佔嘉興,切斷滬杭公路,一部繞太湖向南京進攻,一部繼續南下進攻杭州;正面的日軍五個師團從上海跨過蘇州河向國軍發動進攻;日軍第十六師團在江蘇太倉登陸,從北面包抄國軍進而攻擊南京。

    日軍展示的被日軍繳獲的坦克

    日軍犯的一個軍事上的錯誤是正面的日軍主力忙著在上海耀武揚威慶祝勝利、休整部隊,未能派主力追擊而只是派飛機轟炸,搞所謂的“飛機追擊”,錯失了全殲七十萬國軍的機會。如果那樣,日軍會在行進間迅速沿長江而上奪取南京、武漢等,中國的抗戰形勢將雪上加霜而難以收拾。

    淞滬會戰日軍傷亡五萬左右(也有十幾萬的說法),國軍調集了70個師,傷亡三十萬,不過到現在也未有定論,而其中一半都是在大潰敗中損失的。

    淞滬為什麼就敗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的最終解決辦法,因而戰略服從於政略本沒有錯。但是戰爭一旦開始,就要服從戰爭的本來規律,戰略指導戰術,戰術指導戰鬥,而戰略則應相對於政略有其獨立性。

    蔣的問題:不重視戰略,將政略凌駕於戰略之上,而他的所謂政略,並不是要依靠全民族抗戰打敗侵略者,而是將希望寄託在洋大人身上,就是到了現在,在島上的人仍然如此,挾洋自重甘願當奴才。也難怪,從一開始果黨就是買辦階級的政黨。因而,淞滬會戰虎頭蛇尾,從進攻變為大潰敗,主要責任就是上層的戰略指揮錯誤,蔣要負最大的責任。

    失敗並不可怕,共軍失敗的多了去了,打不過就撤退,找機會再打過就是了。但是潰敗就不一樣,潰敗了會對從上到下的將士產生心理影響,士氣沒了,後面的仗除了跑還是跑,被打怕了不敢打了。

    多說一句八佰,那些奉命孤軍防守倉庫的官兵們無疑是令人尊敬的,雖然戰鬥不算激烈,但是脫離主力在敵軍包圍中防守,必定都抱了必死的決心。88師在淞滬會戰中補充了五次新兵,原來的老兵可以說已損失殆盡,防守倉庫的主要是江蘇保安團的新兵,只是頂著的番號還是中央軍的德械師。

    令人不齒的是現在某些人卻因為這個中央軍的番號搞了個八佰,其實就是夾帶私貨,捧蔣和國民黨的臭腳。如果去拍死守松江城為數十萬國軍爭取分分秒秒的撤退時間的六十七軍,去拍連屍骨都未留下的吳克仁將軍,那麼也不會罵這種人。他們之所以不拍,也許是因為67軍是東北軍,執行聯合紅軍抗日並支援西安事變,而且淞滬戰後蔣為了消除異己,即撤銷了這支立了大功的部隊番號。

      

  • 2 # 路漫漫吾求兮

    1937年8月13日,為了引起國際上的關注,以希得到幫助,“淞滬會戰”打響。

    幾十公里的戰場上,日軍先後增員30萬。雙方經過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50萬人。經此一役,徹底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 3 # 棗兒影視觀

    有人問這個問題,說明電影《八佰》的前期鋪墊還是不夠,只有果沒有因,這是影片最大的敗筆,既然電影沒有講清楚,那就由我給大家講解一下起因。

  • 4 # 不沉的經遠

    《八佰》裡面日軍瘋狂進攻四行倉庫這是電影的需要,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單就戰鬥過程來說,並不激烈。真正的戰鬥實際上爆發在蘇州河、真如等地。

    淞滬會戰進行到10月下旬以後,閘北各戰線已經越來越難以維持,為此第三戰區決定放棄閘北,退守蘇州河南岸、真如、南翔、 浦東等地區。不過11月初國際聯盟將在日內瓦召開會議,中國有意在會上對日本提出控訴。此時如果徹底放棄閘北,在國際上影響不好,所以蔣介石批示,留下88師堅守閘北,儘量爭取時間,以換取國際同情。

    88師師長孫元良接到命令以後,認為這麼打白白犧牲毫無意義,於是向顧祝同請示,認為既然只是向國際上表明態度,那麼留下多少部隊其實都一樣,力請減少留下的部隊。最後在他的爭取下,顧祝同同意只留下一個團。孫元良在實際執行時,又縮水為一個營,只留下了524團1營423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也就是後來“八百壯士”的由來。

    1營也不例外,在守衛四行倉庫前剛剛補充了湖北保安第5團的四個中隊。這樣的部隊如果分散守衛各處,那麼肯定會被日軍各個擊破,所以最後決定在閘北只守四行倉庫一個點。

    之所以選擇四行倉庫作為最後堅守的據點,是因為四行倉庫是鋼筋水泥建築,比較堅固,而且它的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東南角更是英商煤氣公司的大型儲氣罐,日軍投鼠忌器,無法使用重炮和飛機,易於防守。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四行倉庫在軍事上來說就只是一個孤立的點,並沒有什麼戰略或是戰術價值。更何況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同時,蘇州河等戰線上中日雙方軍隊還在激戰,日軍自然沒興趣在這裡投入太多兵力,最後只留下了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第十大隊負責進攻四行倉庫,主力則投入了其他戰場。

    上海特別陸戰隊第十大隊是淞滬會戰爆發以後,日本從佐世保陸戰隊中抽調人員組成的部隊,共有21名軍官,506名士兵。在進攻四行倉庫時,第十大隊還加強了4門150毫米榴彈炮、2門120毫米榴彈炮、8門75毫米山炮。

    加上第十大隊畢竟是海軍部隊,陸戰能力有限,因此日軍的攻擊並不猛烈。按照守軍的報告,日軍只有在第一天嘗試進攻了一下,衝到了四行倉庫樓下,被守軍用手榴彈和迫擊炮彈擊退。此後日軍主要是在遠距離使用山炮和機槍進行攻擊,再未發起過大規模的攻勢,總體戰況並不激烈。

    而且因為英法美等國擔心四行倉庫之戰波及租界,於是向國民政府提出抗議,要求守軍撤退。國民政府無奈,在10月30日電話通知守軍撤退,因此四行倉庫保衛戰只進行了4天就倉促結束,戰鬥時間也不長。

    從雙方這個人員損失情況看,可想而知這次戰鬥和電影上有多大區別了。當然,電影要是按照歷史那麼拍的話,就過於沉悶了,所以只能誇大戰鬥經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最喜歡看武打片了,有沒有新的武打片推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