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草77366717

    十九年七閏法農曆的歷年是以太陽的視運動週期(迴歸年)為標準來制定的。1個迴歸年長為365.2422日,歷年取為365日或366日。

    而農曆的歷月卻是以月亮盈虧為週期(朔望月)來制定的。1個朔望月長29.5306日曆月取為29日或30日。如以12個月作為一年,那麼一年長為354或355日。這樣,跟迴歸年相差為10或11天左右。

    如果不顧及寒暑變化的規律,12個朔望月的歷年與陽曆的歷年差數可以不管。但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會引起很大的不方便。比如,原來大家習慣於正月在冬天過,而經過許多歷年以後,正月就會移到夏天過,這是很彆扭的事。

    為了協調歷日與寒暑變化規律,我們祖先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明了加閏月的辦法。12具朔望月與1迴歸年相關11天左右,累積3年後,就可以增一個歷月(閏月),餘下的再累積兩年後,又可以增加一個歷月,這麼繼續下去,經過19年,可加7個閏月,使得歷日與季節協調起來。這個辦法就稱為“十九年七閏法”,它的道理如下:

    1個朔望月=29.5306(日)12×19+7=235(個朔望月)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日)1個迴歸年=365.2422日19個迴歸年=19×365.2422日=6939.6018(日)

    計算結果,19個迴歸年與235個朔望月的日數僅有0。09天之差(合2小時9分36秒)。看起來是相當精密的。

    十九年七閏的間隔一般為3、2、3、3、3、2、3。即第1年之後的第3年為閏年,再過兩年又是閏年,依此類推。比如:1900年為閏五月小,1993年為閏三月小,1995年為閏八月小,1998年為閏五月小,2001年為閏四月小,2004年為閏二小月,2006年為閏七月小,2009年為閏五月小。當然,也有其他的排列。中國南北朝時的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曆》,就創立了比十九年七閏法更為精密的“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閏”法。即在農曆391年中設定144個閏年。在近400年中歷日與節令的差不到0.3天!

  • 2 # 使用者2617784524975

    閏月兩年或三年一次。農曆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鸚鵡病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