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盡志無悔,一個瀟灑的詞語,帶著一絲灑脫,還藏著那麼一絲無奈。 ────題記 北宋至和元年,天際之上,一顆星突然爆發,光芒四射,星光呈紅白色,稱為天關客星。爆發後其殘骸為現今著名的蟹狀星雲,這一事件成為如今對至和年間考究的唯一大事記 。就在那年,王安石辭職歸鄉,歸鄉途中游覽於褒禪山,於同年七月某日,以追憶形式寫下《遊褒禪山記》,為後世所讀。記中議論之處, 思想格局之廣,令我驚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不以詞藻塗抹,便於心於身,徒生一種渺小之感。我想,也許王安石在回憶褒禪山之遊時,一定是深夜,天關客星光芒四射之時,否則,沒有大自然的力量深深震撼他,此記怎會有此般廣闊格局。但此記在我看來,揮去時光的塵埃之後,凝練一二,最後深感於“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一句。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之後,就算不能完成目標,也可以沒有悔恨了。取其精粹,得“盡志無悔”一觀。 無悔,是一種反思後得出的結論,是再次權衡得失後,得到“悔且無益,故而無悔”的結論,是對既定事實的評價,也自然有幾分無奈的意思。人存於世,必將行走於世間,便會做出許許多多的事,任何事情都會有結果,這是客觀事實,而我們如何對待客觀事實,便是世間人們的不同之處。王安石提出“無悔”的對待方法,在我看來,以此法對待,前定有古人,後必有來者。因為這是一種普遍明白的道理,是人們在經歷時間如流水般消逝之後,都會懂得的道理。但真正做到者,十不存一。原因在於無悔中那無限放大的一絲無奈,對過去無法改變的無奈,成為所有人心中的一絲酸楚,導致無悔者少之又少。所以如何無悔,通其精髓,是“盡志”二字。 盡志,是客觀事實發生之前的主觀行為,是可以改變的態度,是用盡所有的努力,捨棄一切,只為完成目標的放手一搏。盡志之前,必先立志,無論所立之志是大是小,須先堅定信念,有其信念,方成志向。但壯志難酬者,比比皆是,便更要盡志,尋找有效可行的方法,對所立之志不斷地努力。盡志也是一種選擇,文山先生選擇愛國抗敵,一生中堅定愛國信念,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存於世,便是盡志,便可無悔。以所有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志向,便是盡志。 盡志無悔,可以說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可以是一種對自己極端負責的態度。面對世間的困難險阻,只要你努力去克服,去解決,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可以無悔於心。全力以赴,如同走一座走一步斷一截的橋,但你不知道,如果你中途想要退縮,你便會掉下橋,被水所吞噬,你只能往前走,那就走好向前的每一步,等你到了對岸,回頭一看,慶幸自己全力以赴了,這便是盡志的好處,也是無悔的前提。當然,盡志也許也沒有好處,但你為自己立下的目標去努力了,就可以不後悔。就像有人說過:“只要你努力了,就是成功。”王安石後來以盡志無悔之態,以富國強兵為志,進行熙寧變法,儘管變法失敗,但也讓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得到緩解,被列寧稱為11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家,這便是盡志無悔。 盡志無悔,先有盡志,方能無悔,謀求無悔,必先盡志。 ——淡淡星芒 --寫於2017.5.1凌晨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盡志無悔,一個瀟灑的詞語,帶著一絲灑脫,還藏著那麼一絲無奈。 ────題記 北宋至和元年,天際之上,一顆星突然爆發,光芒四射,星光呈紅白色,稱為天關客星。爆發後其殘骸為現今著名的蟹狀星雲,這一事件成為如今對至和年間考究的唯一大事記 。就在那年,王安石辭職歸鄉,歸鄉途中游覽於褒禪山,於同年七月某日,以追憶形式寫下《遊褒禪山記》,為後世所讀。記中議論之處, 思想格局之廣,令我驚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不以詞藻塗抹,便於心於身,徒生一種渺小之感。我想,也許王安石在回憶褒禪山之遊時,一定是深夜,天關客星光芒四射之時,否則,沒有大自然的力量深深震撼他,此記怎會有此般廣闊格局。但此記在我看來,揮去時光的塵埃之後,凝練一二,最後深感於“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一句。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之後,就算不能完成目標,也可以沒有悔恨了。取其精粹,得“盡志無悔”一觀。 無悔,是一種反思後得出的結論,是再次權衡得失後,得到“悔且無益,故而無悔”的結論,是對既定事實的評價,也自然有幾分無奈的意思。人存於世,必將行走於世間,便會做出許許多多的事,任何事情都會有結果,這是客觀事實,而我們如何對待客觀事實,便是世間人們的不同之處。王安石提出“無悔”的對待方法,在我看來,以此法對待,前定有古人,後必有來者。因為這是一種普遍明白的道理,是人們在經歷時間如流水般消逝之後,都會懂得的道理。但真正做到者,十不存一。原因在於無悔中那無限放大的一絲無奈,對過去無法改變的無奈,成為所有人心中的一絲酸楚,導致無悔者少之又少。所以如何無悔,通其精髓,是“盡志”二字。 盡志,是客觀事實發生之前的主觀行為,是可以改變的態度,是用盡所有的努力,捨棄一切,只為完成目標的放手一搏。盡志之前,必先立志,無論所立之志是大是小,須先堅定信念,有其信念,方成志向。但壯志難酬者,比比皆是,便更要盡志,尋找有效可行的方法,對所立之志不斷地努力。盡志也是一種選擇,文山先生選擇愛國抗敵,一生中堅定愛國信念,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存於世,便是盡志,便可無悔。以所有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志向,便是盡志。 盡志無悔,可以說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可以是一種對自己極端負責的態度。面對世間的困難險阻,只要你努力去克服,去解決,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可以無悔於心。全力以赴,如同走一座走一步斷一截的橋,但你不知道,如果你中途想要退縮,你便會掉下橋,被水所吞噬,你只能往前走,那就走好向前的每一步,等你到了對岸,回頭一看,慶幸自己全力以赴了,這便是盡志的好處,也是無悔的前提。當然,盡志也許也沒有好處,但你為自己立下的目標去努力了,就可以不後悔。就像有人說過:“只要你努力了,就是成功。”王安石後來以盡志無悔之態,以富國強兵為志,進行熙寧變法,儘管變法失敗,但也讓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得到緩解,被列寧稱為11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家,這便是盡志無悔。 盡志無悔,先有盡志,方能無悔,謀求無悔,必先盡志。 ——淡淡星芒 --寫於2017.5.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