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強不息白楊1986
-
2 # 正能量宇宙lX
糧食不夠吃,要是糧食夠吃,糧票就無意義了。但1956年前,城市人還沒有感覺捱餓,那時市場民生物資很豐富,幾乎應有盡有,糕點也不用糧票,還有私人商販叫賣饅頭的。本人居住的縣城,就有一位稱為龐大饅頭的老者,他天天沿街叫賣:發糕大饅頭。本人同學的父親,有煮賣熟食的,有賣膀蹄肉、燻雞、大餅、餃子的,有用吊爐烤燒餅的,那時這些都不要糧票。
-
3 # 福5188
防止一部分人肥的富起來,一部人沒飯吃,人人吃上飯。
-
4 # 南若柔
若實見心。心境自虛。匿跡韜光。潛行密用。莊子《逍遙遊》
-
5 # 隨風奔跑的雙魚
計劃經濟的產物吧。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一窮二白,國家和老百姓都是窮得叮噹亂響,耗子們都保持了瘦削的身材。
為了調節和控制供給,解決自然災害等等導致的糧食減產,從而不能足額供給的情況,逼不得已,採取了這種管控措施。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您這裡說是1953到1983年,買糧食除了錢還需要糧票,而在我的記憶中,1991年去上大學還湊了糧票,去四川上的石油院校,當時好像是到1993年才基本取消了使用糧票。那時男生飯量大點的都吃不飽,看上去每個人眼睛都挺大的,有女朋友的好點,女生吃得少,可以分點。我們這些宅男杯前幾名的保送選手就只有硬扛著。
當時不需要糧票的時候,還挺生氣的,因為手裡還有些平時省吃儉用,從嘴裡省出來的糧票,簡直是太傷心了。變成了一些廢紙片。
現在的衣食無憂來之不易,還請珍惜啊!
-
6 # 濱海小田
錢,表示商品的價值;糧票,表示商品的使用價值。這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由馬克思定義的。
-
7 # 雄哥14505
解決供與求矛盾的根本辦法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帝國主義又對我們進行經濟封鎖,糧食供不應求,怎麼辦?
只有進行統購統銷,糧食定量供應。當時,工人每月三十三斤至四十五斤(按工種和勞動強度定),幹部職工每月二十八斤(無論大官還是一般幹部),居民每月二十四斤,小孩按年齡遞增(我記得,上小學時每月十八斤,高中時就三十斤了)。
到糧店買米要糧票(或購糧本)加上人民幣。到飯店吃飯或麵條丶饅頭,也要糧票和人民幣,缺一不可。
改革開放後,即1983年後,由於供大於需求,就廢除了糧票及各類票證。只要有錢,你要多少,有多少。
-
8 # 大展宏圖3329
這是生產力低下、社會財富貧乏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但比在同等條件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舊社會,這就是種進步!絕對平均,防止兩極極端分化。
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隨著科技發展,改革開放,中國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終於實現了全國全面小康。憑票供應,成為歷史的訴說。
那是一段值得回憶的歷史歲月,為此人們奮鬥過,參與過。伴隨著幾代人的奮鬥歷史,不能忘記!
-
9 # 溫柔牯牛降
各種票證到了改革開放九十年代初才取消的。
八十年代要工業券才能買到手錶,電視機,縫紉機,腳踏車。
由於許多年輕人被誤導忽悠,還以為各種票證是前三十年的特有的呢!
-
10 # 求真實的人
這叫供不應求,控制購買力的無耐處施
回覆列表
因為那個年代畝產量不高,農村那一畝三分地的收成扣除口糧和公糧也剩不下多少。
總面積佔全國耕地的10%的國營農場需要供應占全華人口10%到20%的非農人口多少有點壓力,所以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