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14245403259

    有些史料中說,王安石的變法讓北宋出現了最富有的階段,但是也有史學家認為,王安石是導致北宋迅速滅亡的原因,那麼,北宋真正覆滅的原因是什麼呢?王安石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北宋覆滅的罪人呢?


    宋朝,是五代十國之後的一個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一共有319年的歷史,18個皇帝的更迭,北宋時期一共建朝167年,在這一百多年裡,雖然換了9個皇帝,但是北宋的經濟達到了整個宋朝的頂峰時期。

    這樣一片大好的河山卻在宋徽宗時宣告結束,當時留下的史書將所有罪責直指王安石,因為他所引導的變革弊端導致了宋朝的落寞,可憐的王安石背了千年的黑鍋。

    但是實際上,宋朝的頹廢和落寞,在王安石變革之前就已經露出端倪了,

    王安石的變法,固然和當時的政治制度有相悖的地方,但是終歸一個朝代拉下帷幕,和當時的政治時事必不可分。

    第一、司馬光、蘇軾等人堅決反對變法。

    宋仁宗時期,王安石剛出茅廬,在地方當縣令的基層工作讓王安石深刻的認識到,只有改變社會的一些制度,才能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

    因此,他如果有機會去述職,就會對宋仁宗說出自己一些別人看來很古怪的提議。可是當時的宋朝儒家思想盛行,對於祖宗留下的基業還是在守護的狀態下。

    並且當時的北宋剛剛建朝沒多久,相對較為穩定,也有所發展,大家肯定不希望來一場變革,將這些程式打亂,因此包括皇帝在內的許多政權領導者,都認為王安石的想法頗為可笑,無情的駁了回去。

    當時司馬光、蘇軾等人也非常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思想,所以,這個剛具雛形的變法想法就被忽視了。


    司馬光在一本書中就這樣回憶王安石:說王安石是“奸佞”這句話偏頗了,但是王安石性格固執,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是實話。如果司馬光真的是這樣認為王安石的話,那麼他們兩個其實是半斤八兩。

    因為司馬光的堅決抵制,王安石的變法受到了很多掣肘,並且王安石被罷黜之後,司馬光完全廢除了王安石的變法,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產生。

    特別是朝中管理層的混亂,兩派相爭,讓政權旁落,這一切司馬光也是需要付起一定責任。


    第二、宋神宗的好大喜功,對變法沒有堅定的信心。

    宋神宗雖然上位之後很堅決地啟用了王安石,並將他封為宰相開始變法,但是宋神宗從一開始就是猶猶豫豫,趕鴨子上架的心態,對變法他無法完全信賴,而且他又好大喜功。

    王安石在軍事上的變革是最有成效的,他知道打仗需要用到馬匹,但是當時人類是最大的勞動力、生產力,人們養活自己都只夠溫飽,誰還願意去養馬?

    而朝廷出資去養馬的話,肯定要花費一大筆資金還有人力。於是,王安石就採用“養馬減賦稅”的辦法,讓邊疆一帶的居民透過領養馬匹來減少賦稅,增加收入,等到馬匹長大了還給國家就可以。

    人們對這種做法還是很理解支援的,因此當宋神宗要開戰的時候,能給戰場輸送一大批好馬匹。並且,當時的軍民關係非常和諧,官兵作戰情緒高漲,幾次出征都滿載而歸,這讓宋神宗的野心和信心極度膨脹。


    在變法結束後,宋神宗又拉響了號角,決定滅掉西夏,完全不瞭解敵情的宋軍被西夏打得無力還擊,豐厚的物資全部被西夏劫走,宋軍受到重創,宋神宗一病不起,就這樣撒手離開。

    而這個時候王安石變法帶來的經濟效益依然在實行,但是當時的司馬光和太后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宋神宗除了好大喜功之外,對於王安石並不是全部信賴。

    王安石採取了多種變法政策,當時還推行了類似現在的“投標制度”,除了鹽和油以外,國家的礦山開採、土地等等都是採用競標的方式,誰的價更高,就標給誰。

    這種制度非常前衛,類似於現在的資本主義制度,推行之後,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這種制度的弊端也很明顯,手上擁有資產的人必須繳納更多的稅收,這就讓那些競標獲得者,可能需要繳納大量的稅收,有可能一夜成為貧民。

    如果變法繼續合理地實行,可能在執行中進行修改加以彌補就會得到改進,但是宋神宗在經過其他大臣的狂轟濫炸後就停止了變法,將這些弊端終止在了最有利的時間段,導致了之後變法的失敗。


    第三、宋徽宗的昏庸無能。

    北宋最後一任皇帝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花花皇帝。宋哲宗沒有兒子,就只能由自己的弟弟趙佶來繼位。這位宋徽宗對這突然降臨的皇位顯得有些受寵若驚,整天只想著花天酒地,研究字畫,並且還聽通道士讒言大興土木。

    當時王安石變法積攢下來的豐厚家底,讓宋徽宗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有錢的皇帝,不用操心錢的事,至於國事,就交給了奸臣蔡京。

    由於當時遼國已經發展起來,三天兩頭來攻佔,宋徽宗不理朝政,蔡京叛國,總是用大量的金錢去賠償遼國,到最後國庫空虛,已經拿不出錢來打仗,宋徽宗居然棄都逃跑,這才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

    如果沒有王安石的變法,北宋可能會更早滅亡,只是變法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讓北宋在經濟上能夠苟延殘喘延續了一段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國墳場最早是誰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