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派三叔

    共享單車是一種典型的“網際網路+”專案,它把LBS技術(基於位置的服務)加在傳統的公共租賃腳踏車,使舊的形態發生了新變化,不再拘泥於固定的停車樁。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共享單車似乎也遭遇了一部分市民的素質陷阱。有媒體報道,為了方便自己騎乘,一部分使用者將腳踏車放到了小區甚至搬到了家中;有人刻意噴改解鎖二維碼,以便只有自己知道這輛車的二維碼,達到獨佔的目的;更有極端者,甚至故意損毀腳踏車,讓一些單車支離破碎……

    誠然,我同意素質高的國民不會有上述行為,且中國的國民素質從某些意義上講很低,但是簡單粗暴地把一切現象都歸到素質問題上,並冠以“國民”的定語,在我看來未免隔靴搔癢。

    讓所有國民的素質達到高水平,實現完美社會,在我看來是不切實際的。國民是組成社會的各色人等的集合,提高所有國民的素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像某些鍵盤俠想得那麼簡單。一向被認為素質高的某些發達國家的民眾,在中國一樣闖紅燈,絲毫無風度可言。這就好比去凌亂不堪的人家做客,客人也會隨心所欲一樣。

    首先,商業公司有沒有資格規劃公共空間?答案當然是沒有。共享單車說是共享,其實是不符合共享的定義的。共享意味著私人的東西免費與他人一起使用,達到閒置物品再利用的目的,而共享單車是一種純粹商業行為,共享單車的公司沒有資格也沒有責任去規劃公共空間,商業公司做的只是公共服務。

    其次,對待共享單車引發的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是否對症下藥?“深圳五百輛單車被小區保安摞成山”“武漢東湖景區把單車扔下懸崖”“莆田投入單車丟失率竟高達76.5%”……之前媒體報道的很多負面新聞中,除了看到共享單車“已悉數找到”或“已派人整理”等之外,沒有其他的跟進措施。類似“濟南小販因疊放共享單車而被行政拘留”的做法,也並未真正“治本”。小販疊放共享單車是不對,但前提是因為擺攤位置被佔才這樣做的,很多人為了趕公交扔下車就走,責任怎能由小販一個人承擔呢?

    最後,一有不道德現象,就往國民素質與人性考驗上面推,這種思維過於簡單化,忽略了問題的本質。共享單車讓我們警醒的,不應該僅僅是國民素質問題,而是探索更合理、更便捷的管理模式。共享單車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實際上是對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戰――公共空間如何管理才能更加適應城市發展的步伐和市民不斷更新的需求。

  • 2 # 愛憎分明14468307

    共享單車是解決城市一公里出行的最佳方式,目前來看使用者都讚許有加。但是不得不說單車自身發展也存在著不足,比如押金退還,亂停亂放,兒童不足法定年齡騎行,剎車效果不佳等等。至於是不是能夠提升國民素質,咱也不敢妄自菲薄,如今的社會,談素質對國民來說即使不花錢,也會有人覺得吃虧,不知道珍惜,肆意破壞!相信隨著單車不斷的推廣,人們的素質還是會相應提高的。

  • 3 # 山水之間hu

    共享單車首先是對國民社會道德觀的考核,參與者相當部份表現極差,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行為彼彼諧是。但是有不少人對其行為進行譴責,這種對立就是社會正義與邪惡間的鬥爭,除自發的社會譴責,政府也要給予引導,樹立利於社會發展的的與論導向,逐步消除非正常的違反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

  • 4 # 師幼匯

    共享單車發展到如今地步--屢次被破壞,數量減少,正體現出國民素質不高。不止共享單車反映出這個問題,之前的外華人的警示牌“華人不許進內”、中國式過馬路等事件,也都反映出國民素質問題。

    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最後情況才會有所改善和提高。解決共享單車被破壞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國民素質。國民素質的提高需要國家的教育、相關部門的管理及公民本身的自控能力的互相配合。

  • 5 # 洛小婭

    從去年年底開始,一群黃的、橙的、藍的妖豔的單車,佔領了全國好些個城市。在擁堵的大城市裡,騎單車出門,顯然成為了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最新的潮流。

    使用方便,點位密集,只需支付一定押金,就可以隨意使用。共享單車的出現,改變了很大一部分群體的出行方式。

    最近幾天,天氣轉暖,為了省時省錢,我總是打算騎車去公司,然而卻發生了一系列的狀況。

    好不容易看到一輛單車,欣喜地走上去,卻發現號牌被人塗抹了。倍感無奈,繼續往前,順利解鎖之後,發現怎麼也騎不動,原來是鏈條被人卸了。

    再走幾步,又看到一抹鮮豔的顏色,躍躍欲試,卻發現連坐凳都沒有了影蹤。最終騎上了一輛車,可是騎著騎著卻發現輪胎已經癟得無法繼續。

    最後,騎單車上班的計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暢通無阻,反倒是透過這些看出了在共享物品下人類背後猙獰的面孔。

    新鮮感之後,共享單車的一系列問題隨之衍生。

    某些人群作惡囂張,把單車投進河流裡,把單車焚燒,把單車拆解得支離破碎,這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誰都難以想象。

    甚至還有破壞GPS,將單車據為己有上了鎖的行徑,令我們不禁發問,我們的使用者們,到底在做什麼。

    共享經濟像是一場巨大的社會實驗,只是這個實驗結果,讓人尷尬甚至深思不已。便民利民的出行方式,真的很有可能被大家的一己私慾而終結。

    這場大規模的共享單車盛宴,有人說,不過是一場資本大戰,是對夕陽產業的扶持。在我看來,融入生活點滴,這更像是國民的照妖鏡。

    因為貪念,所以總是趁著各種折扣,各種免費,開始大規模地使用單車。原本不需要騎車的路段,卻因為無需付費,選擇了騎行,宛如佔到了極大的好處。

    因為自私,所以妄圖將公用設施佔據為私有。不止一次的發現,在路邊的單車都被殘忍地禁錮上了另一把鎖。而真正想使用之人,無可奈何。

    微博上有個很有趣的說法:

    在公共領域很多人行為不端,比如說並非以佔有為目的毀壞共享單車這種,很有可能是因為在某些屌絲的生活裡,這種東西都算是個財產,現在居然可以隨便使用,不破壞一下實在無法表達欣悅。

    說白了就是一種另類的佔有慾之體現。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大爺大媽會把路邊觀賞的果樹的果子摘下來,帶回家,雖然不能吃,就是想要佔為己有。

    當然,還有新聞裡曾經曝光的北京公廁裡,把公用廁紙往家扯的人。

    作為共享經濟下的受益者,我深知,縱然我此刻如何搖旗吶喊提高國民素質,那也只是虛有其表。

    只希望,每一個我們都不要有絲毫的貪愚弱私心理。只希望,每一個我們也能竭盡所能去制止社會上的不良行徑。

    柏拉圖說過: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普通人永遠都看不到的社會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