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奕佳看職場

    本科學歷,八年正規企業,失業期間三個月,面試了十次?

    為什麼我特別把題主的措辭再寫一遍?因為在過往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輔導過程中,子佳發現人們找工作有一個誤區:

    找工作要看能不能遇到合適的機會,有沒有碰到靠譜的面試官……總而言之,因為資訊的不對稱性,找工作是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的,需要看緣分。

    這個觀念不能說有錯誤,但是很多人把這個等同於在行動力上也是“隨緣分“的。

    本科學歷和正規企業8年經驗,至少說明職場經歷不差,在市場上是佔優的,但是3個月就面了10次,先不談結果如何,就這個頻率,說明壓根沒有認真找工作。

    01

    先調整狀態:把失業在家的“放假模式”,調整為正常上班模式,從工作時間和工作狀態兩方面著手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失業就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如果沒人點醒,就不會有人覺得下面這種現象很奇怪:

    一方面為找不到工作而發愁,另一方面,又沒有付出足夠的精力去尋找一份工作。

    大部分的失業人員,平均每天花在找工作上的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很少有人這樣對比過:

    即使只是出售2000元一件的商品,功能清晰,價格明確,使用簡單,一天8個小時,可能很多人一個月也賣不出去1件。

    憑什麼相信,能力無法量化評價,使用價格“昂貴”、耗費管理精力的“自然人”可以輕輕鬆鬆地就能“出售”出去。

    所以,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把“推銷自己”當成一份正式的工作來看待,你的工作任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價格找到最好的“買家”。

    那麼什麼是像“正式工作”一樣找工作?比較一下常規工作,就知道應該從工作時間要求和工作狀態要求2方面著手

    調整作息時間,每天早九晚五正常8小時工作制

    如果失業在家找工作,很多人就進入“放假”模式,睡到自然醒,刷個抖音,點份外賣,玩一局王者……

    等到玩的不好意思了,才想起來要找工作,抱著不得已的態度,刷半小時招聘網站,挑挑揀揀,算算離家遠近,看看工資多少,哪個順眼投遞哪個。

    想想也能知道,這種生活節奏安排,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基本是要靠“緣分”了。

    所以,9點鐘正式開始“找工作”,工作至12點,休息1小時,下午再投入工作至17點。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夠出門找一個安靜的咖啡吧、圖書館,給自己營造一個正式的“工作環境“

    給自己制定“工作計劃與目標”,不斷反思最佳化

    工作就要有目標,有工作計劃和執行路徑,包括準備工作、工作推進和工作結果檢驗。套用到“找工作”這件事上:

    一、準備工作

    ①簡歷寫的怎麼樣?

    有沒有針對不同企業型別的(國企/民企/外企、上市/中型/創業等),有沒有針對不同專業細化方向的(比如偏執行/管理;HR偏招聘/培訓/員工關係/人才發展/薪酬績效);

    有沒有突顯不同經驗和能力的?

    ②有沒有想好要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比如企業、薪資、距離遠近、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團隊氛圍等;

    又或者創業、公務員、培訓機構?

    二、工作推進

    每天打算投遞多少簡歷,接觸多少朋友,打聽到到多少招聘資訊

    三、工作結果檢驗

    面試的表現如何?哪些乾的不錯,哪些表現不佳?下次應該怎麼辦?

    02

    主動出擊,找到更多求職路徑,增大求職可能性

    市場上永遠多的是工作崗位機會,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任何一個市場的龐大體量,人口的流動程度,每天大規模的新增企業、人員的離職、退休等情況,都決定了市場上隨時都有工作崗位機會,包括常認為的好的工作。

    以2018年市場監管局公佈的資料來看,中國全年新增企業670萬戶,相當於平均每天新增2萬戶企業,考慮到企業倒閉、登出的現象,大概每天也有近1-1.5萬的企業在新增。

    當然,也有個很現實的問題:這麼多好機會,可能求職者不一定恰巧能知道。

    很明顯,靠著被動、傳統式的網路求職、人才市場、職業中介或者獵頭,是肯定不夠的。這些方式,其他人也一樣會做,你怎麼可能增大獲取更優秀工作機會的機率,從成百上萬的競爭者脫穎而出,快人一步!

    那怎麼辦?

    至少有以下幾個途徑,可以幫你增大找到工作,甚至是好工作的機率。

    第一、透過朋友和熟人

    根據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論,我們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換句話說,最多透過六個人我們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而在2016年,Facebook透過研究15.9億使用者的資料,發現六度分割理論中對於“分離度”的要求在下降,在如果網路互聯的時代,平均只需要3.4個人,理論上我們就能和任何一個陌生人取得聯絡。

    當然,這個是站在上帝視角的理論研究,在現實生活中,考慮到尋找方向的精準性、關聯方的迴應程度,可能會大於這個數字。

    但是,這個理論充分說明了如果能夠利用好我們周邊的所有資源,完全有機會獲取遠超出想象的工作崗位機會。

    你在找工作時,有想過尋找你的父母、親戚、好友、同事關係的幫助嗎?如果有詢問,你是隨口一問,還是真的有每隔幾天,就主動詢問一下:“親愛的,今天有什麼好的機會推薦給我嗎?我迫切需要你的幫助?”

    第二、主動打電話給企業

    很多人簡歷如果沒有透過篩選,就會選擇放棄。

    實際上,你的簡歷沒有透過企業的篩選,除了不合適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比方說:投遞太多,招聘人員壓根沒看到;看了簡歷,但是恰逢心情不好,正要離職懶得邀約;又或者對簡歷上有些資訊有些困惑,可有可無之間,一念之差就錯過了;……

    除此之外,即使簡歷真的沒有透過篩選,也有可能是:

    正好招聘需求暫緩,這半個月先不看簡歷了;某個面試官基於個人工作經驗,主觀認定不合適;又或者只是簡歷篩選人員把你的簡歷弄丟了,也沒記住名字,懶得再在簡歷庫裡搜尋尋找了。。

    所以,不要自我設限,自我猜測,主動給企業打電話,尤其是給心儀的企業打電話,詢問情況,簡單自我介紹爭取機會,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三、主動去企業裡,上門自我推銷,沒有機會創造機會

    有兩個現象,平時人們並不在意:

    第一個是:企業方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找個什麼樣的人,只有碰到了,才會恍然大悟:這種人是我想要的。尤其是,越小的企業,這種情況越嚴重,碰見合適的人,什麼編制、預算、計劃,完全不重要。

    第二個是:外部看不到招聘資訊,不代表企業不需要人。這種現象在大企業更為常見,因為大企業資金雄厚,有更多的招聘渠道資源,所以不一定需要完全對外大範圍公開招聘。

    而不公開招聘,背後的原因又可能很多:

    有時候是讓獵頭招聘,沒放在公開渠道(也僅僅是合作的幾個獵頭知道而已);

    有時候是抱著有合適的就招,否則就緩的態度,隨便找了個渠道;

    也有時候是不太緊急,先以內部推薦為主,省點外聘費用;

    還有可能是招聘崗位比較敏感,不適合公開招聘,只能私下物色……

    每家企業都會有千奇百怪的理由,但是共性在於,他們其實都有需求,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你能首先獲知這個資訊,無疑在無形中少了很多競爭對手。

    03

    主動出擊背後,至少有三件事情是必須想清楚的。

    第一件事:想明白到底企業想要什麼?

    “自我推銷“決定了你在求職期間必須要想清楚,“買家”到底在想什麼?

    複雜問題簡單化:買家在想的只有這三件事:

    這個人為什麼要來我這兒?

    Ta是個怎樣的人,能做什麼?和其他我見過的人有啥區別?

    我是否請得起?

    摸清楚買家在想什麼,你才知道如何有針對性地打消買家的困惑,促使他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快速決策。

    第二件事:想清楚自己有什麼,要什麼?

    第二件事是為了解決到底找一份什麼樣工作,既能滿足賺錢的需要,又能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

    有個簡單的方法論,可以稱之為“交集法則”,供你應用:

    先想一想自己最大的三個興趣愛好,並思考一下這三個愛好,有沒有可能有件事能夠讓其有交集;

    比方說,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旅行、與陌生人聊天;那麼可能三者有交集的事情:

    我找到一個讀書興趣社,和其中的團友相約一起去旅行。

    再想一想我有什麼能力,也想三個最重要的能力,並思考有沒有一件工作,能讓這三個能力有所同時應用,而且這個工作最好能與自己樂趣交集有關聯。

    比方說,我最大的能力是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人際關係敏感和很好的抗壓性及忍耐性。

    很明顯,如果結合自己的樂趣交集,可能的一種工作是:讀書社群運營崗位。

    這個工作是我想到的第一種可能性,不一定合適,但是還可以思考別的可能。

    這完全取決於我們對市面上企業與崗位的熟悉程度,也可以說取決於上文提到的“準備工作”做的怎麼樣。

    “交集法則”最大的好處在於:促使我們儘可能多的去聯想既能發揮個人能力所長,又能符合我們興趣愛好的工作。

    畢竟,既能幹的開心,又能賺錢,才能讓工作乾的長久、有趣,也才有更大機率賺更多的錢。

    小提示:如果找不到交集,不妨先找與一個興趣愛好有交集的工作機會,確保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優勢。

    第三件事:想清楚“工作”與“面子”之間的關係,並做好自我推銷的3分鐘精簡版準備。

    很多人在想到“主動自我推銷“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選擇迴避這一方法,因為擔心遭到拒絕,自己沒面子。

    但是,理性的想一想,得到一份心儀的好工作(一定機率)和簡單直接的被拒絕(一定機率),兩者之間,到底哪一個對自己更合算。

    僅僅為了可能被人“禮貌”地一句話拒絕,就放棄了可能的好的工作機會,是不是顯得有點“太傻了”。

    當然,找工作自我推銷也不能太沒自尊,完全“熱臉貼上冷屁股”,所以需要我們精心準備一份不超過5分鐘的自我推銷話術。

    在這5分鐘的時間裡,你要能夠簡明扼要地介紹清楚以下幾件事:

    我最擅長做的事情是什麼?

    為什麼我認為這些事情對企業會有用;

    我對做這些事情有極大的興趣和樂趣,也有過往的做的成功的經歷;

    自我推銷的小提示:

    自己計時:一旦爭取到5分鐘的自我推銷機會,就要自己計時,呈上精心準備的自我推銷話術

    主動結束:在5分鐘時間截止前主動結束介紹,不要變成喋喋不休,被人打斷;

    詢問後續:主動詢問企業方的想法,5分鐘時間已到,如果有興趣,可以繼續交流;如果沒興趣,也表示感謝,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合作。

    自我推銷絕招:對於你特別心儀,志在必得的崗位,如果企業方在遲疑,不妨主動提出願意免費服務三天。

    結語

    其實找工作這事,往細了說,可以聊的事情太多,今天子佳就題主的話題簡要的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簡單來說,如果真的想要找一份工作,首先,要調整好狀態,在2個方面做出調整與改變;其次,增加更多的求職路徑,至少可以比別人多3種求職路徑;最後,主動出擊,並要想清楚三件事。

  • 2 # 叨叨的哲思

    情況有點相似,我說說我的經歷。研究生未畢業,十年正規企業工作經驗,面試十次無果。總結面試收到的反饋,基本是不合適,很明顯這只是禮貌的說辭罷了。深入分析後,我總結一些小點。

    面試之前不曾分析過該崗位

    早前,我確實有點病急亂投醫,分析完自己合適的職業之後,就開始投簡歷。其實想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光靠分析自己是不夠的,還需要分析公司和崗位與你匹不匹配。

    如何分析呢?

    1、這家公司在招職位的多少,以及公司規模和多崗位描述性JD。

    我相信很多人的習慣一定是看到合適的崗位,才點進去看JD描述,然後再看公司主要做什麼。

    順序完全反了,要先確定行業之後,看看公司是做什麼的,再找找有沒有合適的崗位。

    不能單看一個崗位的JD描述,如果在招崗位不多的話,可以都點開來看一看。這樣你可以找到關聯性和共性,發現公司是否有新業務準備展開,還是隻是補上崗位空缺。

    2、分析公司的品牌呈現。

    一家公司對招聘的重視程度,全寫在平臺上了。

    3、看釋出日期與關聯崗位的差異性。

    我見過很多公司,一邊找商務崗,一邊找市場崗,JD描述卻一樣。

    這種情況說明公司很急需某一類人才,期望進快到崗又不想掛急招。有些即使掛了急招也並非真的急招。

    因為環境一般就放低了要求

    前幾次面試的崗位都不需要研究生學歷,我總認為比本科生好,幹嘛不選更好的。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合適才最重要。所以我要去找需要研究生且適合研究生的崗位。

    好幾次,我看到薪資待遇範圍不高,也選擇了。這樣只會給HR覺得候選人廉價,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因為環境一般就放低了要求,不可取。

    面試無果怎麼辦

    繼續。

    1、做好考研的準備,工作和學習,總有一樣要在路上。

    2、直接找一位願意帶你飛的前輩,讓他帶著你去發展。

    3、做一點副業,看看自己能不能創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羊肉燉茄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