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振興4
-
2 # 惡霸剪輯
楚懷王
在他的不長的即位時間裡,譭譽參半可以總結他的政績。執政初期,也就是在公元前312年前,楚懷王勵精圖治,力圖要將楚國建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楚懷王畢竟是受到傳統的禮制的浸潤,在文明禮制下,楚懷王懂得要招攬賢士,要進行改革。於是,他任用屈原為相,幫助楚國進行改革,楚國雖然強大,但是對於西面秦國的逐漸崛起,與之相比的是楚國日益沒落,心懷國家的屈原很想振興楚國。楚懷王與屈原自年少時期便相識,兩人經常探討國事,楚懷王對屈原也
-
3 # 相生橋上的光輝
楚懷王做王這十幾年,功績顯赫,楚國繼續強大。尤其是把魏國收拾的服服帖帖,奪了魏國八座城池,楚國的觸角伸入中原。
前幾年還聯合列國組成聯軍,自己任合縱長,一直打到秦國的函谷關下。雖然,因為大家心不齊,被秦軍擊敗了,但那種威風凜凜的感覺,至今想起來意猶未盡。
天下之大,唯有秦、齊有實力與楚國對抗,而現在齊楚聯盟,秦國也要看自己的眼色,去年聯合齊軍,奪取了秦國的曲沃之地。總之,楚懷王頗有成就感。
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繼承王位,史稱楚懷王。同年,魏趁楚喪,伐楚取徑山,楚未有反擊。
楚國自楚肅王開始,經過近60年的休養生息,到楚懷王即位時,國勢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
公元前323年,楚國打著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國的旗號,派大司馬昭陽帶兵攻入魏國,在襄陵大破魏國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徑山之恥。
楚懷王十年(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見楚懷王已壓倒齊國,便與韓宣惠王迅速倒向楚國,表示魏國一直是跟隨楚國的,秦國的強迫不能使魏國脫離楚國,勸楚懷王伐秦。楚懷王在壓倒齊、魏兩個大國後,本來就有意打擊日漸強大的秦國,楚懷王任用公孫衍代表自己為總聯絡人,組織合縱攻秦。公孫衍是魏人,從楚入魏,與魏惠王商議攻秦大計。魏惠王罷免魏相張儀,任命公孫衍為新的魏相,並驅逐張儀回秦。在公孫衍的穿梭下,楚、齊、趙、魏、韓、燕、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攻伐秦國的局面。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秦。楚懷王聲名大噪,儼然成為魏惠王之後的又一位霸主。但由於列國各有異心,合縱為秦所破。這時的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而齊、楚間形成了聯盟。
公元前313年,齊楚聯軍攻取秦的曲沃,斬斷了秦東出的觸角。
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里地。懷王惱怒不已,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慘敗於藍田,其後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
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內亂的時候,聯合齊國進攻越國,佔領越國位於原吳國故地的國都,殺死越王無疆,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並設江東為郡。越國因此分崩離析,殘部逃往越國故地,各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
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與此同時,秦也出兵大敗楚國。楚國進一步沉淪。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秦昭襄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負國家責任感的楚懷王嚴詞拒絕。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鬆拿到楚國領地的夙願,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為政舉措
政治
早期,楚懷王任用昭陽、靳尚、上官大夫、昭睢、莊蹻、唐昧、屈原、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等人,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國勢大盛。楚懷王和唐昧積極變法,恢復了楚悼王、吳起時期的許多法令,調整楚國矛盾重重的各種利益集團的力量對比,抑制楚國的貴族集團,改革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抵抗,改革失敗;曾被山東六國推為縱約長。又乘越內亂,攻滅越國,設郡江東,但中後期他誤信秦說客張儀,毀壞齊、楚聯盟先後敗於秦、齊,失去漢中等地。在位時誤用佞臣子椒、子蘭、靳尚、上官大夫,寵愛夫人鄭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國事日非。後入秦被扣,死於秦國。
經濟
當時的楚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交流,可以印證“世界第一大國”之說。楚王為了便於商貿,楚國特地為商隊鑄造了用於免稅的金節,只要出示金節,一律免徵關稅。節用青銅鑄成,上有銘文曰:“得其金節則勿徵”,“不得金節則徵”。從享受國家免稅的優待看,楚國已牢牢把商業控制在官府手中了。
軍事
他在公元前329年成為楚國的最高統治者後,曾經顯赫一時。他北伐魏國,攻城奪地;東敗越國,拓境江東;公元前318年,甚至組織起七國聯軍,西伐強秦。楚國的疆域也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後來,卻數欺於秦,導致損兵折將,楚國兵敗丹陽、藍田,國土淪喪。
外交
在位期間,正值魏國霸業衰落,楚國獨強的一元政治向群雄並起的多元政治轉變時期,國際間的鬥爭十分激烈。楚懷王先後與戰國時期的名君魏惠王、齊威王、秦惠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王、齊閔王鬥法,鄰國眾多的楚國經常成為各國合縱運動的打擊目標,在國際鬥爭中的處境異常複雜艱難。楚懷王趁秦惠王重創齊國,秦國又因秦武王暴斃發生內亂之際,全力滅掉了當時的第二號大國越國,使楚國一下子變成了令人畏懼的巨無霸,對中原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引起了秦、齊、韓、魏的恐慌。楚懷王時期的楚國對外關係分為兩個階段,滅越之前主要與秦鬥,滅越之後主要與齊鬥。楚國在唐昧戰死、莊蹻叛亂後,國勢大衰,楚懷王被迫向齊國和秦國求和。宣太后和秦昭王卻趁楚懷王入秦之機,不顧國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強行扣留楚懷王,向楚國勒索土地,遭到了楚懷王的嚴詞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