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代歐洲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十分愚蠢。非常不理解為什麼要邁著整齊的步伐以散步的速度線列接敵?跑步衝鋒,靠近匍匐不行嗎?炮彈襲來為什麼不臥倒?射擊時為什麼不臥倒?射擊完畢再起身退後裝彈?為了追求精度,以散兵射擊特定目標也可以啊,跪姿射擊也可以啊。

28
回覆列表
  • 1 # 長沙生活味

    “排隊槍斃”是當時歐洲國家比較典型的作戰模式,現在的人無法想象這種作戰模式,但是,但是的武器裝備沒有現代的先進,基本上都是前裝填的單發步槍,後裝填的步槍都很少,射速很慢,加上射程並不遠,要想形成強大的火力輸出,自然陣形就很重要。

    通常的排隊主要是為了形成三段或者四段射擊的需要。

    部隊分成三批(絕大部分情況下)或者四批(特殊地段)第一排發射,第二排準備射擊,第三排裝填彈藥。第一排射擊完畢,原地踏步開始裝填彈藥,(進攻模式)第二排前出,持續輸出火力,然後是第三排,接著是第一排,不停迴圈。

    如果是堅守陣地的,射擊完畢的一排後移至最後一排,以此類推。

    當時的武器裝備決定了只有保持足夠大,足夠緊湊的陣營才能保持足夠的火力輸出,而且當時的武器裝備也不可能臥倒能夠裝填彈藥,只能保持陣營,才能儘可能爭取勝利。

    而且當時的大炮基本上都是直射炮,殺傷力只能依靠炮彈的直接命中,炮彈落地以後會形成一個殺傷線路,炮彈滾動之處無論站立,臥倒都是一樣的殺傷力。而不是後來的開花彈可以依靠彈片殺傷敵人。自然而然就沒有必要臥倒了。

    出現連發步槍,特別是出現連發機槍以後,這種陣營,才真正的成為了“排隊槍斃”。

    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國家出現大量的傷亡,其實就和當時的軍事思想與武器裝備出現重大變化有關,基本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排隊槍斃就沒有了。

    要知道在之前,排隊槍斃就是歐美國家主要的作戰模式。

  • 2 # 我在江湖飄1

    這個是冷兵器與熱兵器結合時期的產物。那個時候火槍射程威力有限,戰爭觀念落後,還是冷兵器時代的盾牌陣思維。大炮還是實心鐵球為多。可是到了拿破崙時代,冷兵器基本很少用了,拿破崙發明了散兵線,人不再扎堆成排衝鋒了。因為兩百年來火力發展迅速,排隊一窩蜂衝鋒就是找死。中國產電影這方面只能說導演都是垃圾水平

  • 3 # 東明冷哥

    還是自己大量查閱資料,自己研究吧!這樣得出來的結論才能對自己負責,才有意義,聽別人的沒用,容易受別人的誤導。

  • 4 # 靜虛4

    過去正規軍作戰有精神戰一說,敲著洋鼓吹著洋號排著整齊的隊伍進攻,在拿破崙時期最為盛行,蔣介石部隊也曾用過。這些打法愚昧的很,後來共產黨游擊隊的排子槍,機槍,德制駁殼槍,橫掃千軍如卷席,再沒人在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跟前玩精神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一條軍紀,衝鋒號一響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得衝,革命精神和膽小鬼在此有別,為什麼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小米加步槍打敗蔣軍和聯合國軍,這才是真正的精神力量。另外現在的導演不會不懂打仗,部隊擠成一疙瘩,後面的槍對著自己前面的腦袋,為了讓演員搶鏡頭,大家擠一塊打仗,服裝穿的比五六十年代的軍裝還新鮮,奇了怪了!那時的老百姓地主也穿不了那麼好的衣服,導演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走嗎?

  • 5 # 白色的大地

    中世紀歐洲的火槍射程較近,因為人數和整齊的陣容,聲勢浩大足以震懾對方。所以才會如此。不能用今天的火力技術評判過去的行為。存在即合理。

  • 6 # 唐山小塵埃

    首先,排隊槍斃,第一是為了陣型不被衝散,因為當時沒有連發槍,所以不像現在殺傷這麼大。不能為了躲子彈一鬨而散吧,當時燧發槍較多,臥倒射擊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躲避火炮臥倒你是被神劇洗腦了,炮火殺傷範圍內基本不能,趴在地上會把你的內臟震碎,避炮不是臥倒

  • 7 # 小約翰

    瞭解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歐洲各國的軍隊在交戰時候,始終保持著整齊的隊形;無論戰況多麼慘烈,他們始終雷打不動,像機器人一樣。

    很多人看到這裡大惑不解,在戰鬥那麼激烈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那麼死板,不向前跑或者臥倒,以減少傷亡呢?

    表面看很令人費解,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如果說板凳決定屁股的話;而我們也可以說,武器決定了戰爭的方式。

    歐洲史學界把人類戰爭史分為四個階段:冷兵器時代、前冷兵器時代、後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也叫古代戰爭、前近代戰爭、後近代戰爭和現代戰爭時代。

    後近代戰爭時代,熱兵器應用已經較為普遍,但還比較單調,概括地說就是火槍和大炮。

    不過還有的國家,仍然在使用比較落後的冷兵器,比如東方某些國家,西方史學界把這個時期為成為後冷兵器時代。

    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還有之後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和美國內戰等,都是較為典型的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

    在後冷兵器時代,火器已經成為戰場的主角,或者主宰,決定戰爭的勝負。

    什麼馬配什麼鞍,什麼車配什麼道路,什麼武器配什麼陣型。汽車走公路,馬車可以走便道,而列車只能走鐵道,使用火槍也應該有新的陣型。

    很多人對18、19世紀的火槍不太瞭解,覺得它們跟現代步槍沒有什麼兩樣,其實武器都有一個慢慢發展完善的過程。

    最初的火槍,不但射擊精度低,殺傷力弱,射程也比較近。

    火槍的發展經過了幾個世紀,開始的時候只能噴發火焰,到了15世紀火槍已經初具殺傷力,但子彈還是彈丸,不能使用現在我們看到的子彈;發射方式也比較落後,需要點燃火繩來引發火藥推動彎鉤進行彈丸射擊。

    17世紀開始,燧發槍問世,火石可以引發火藥,扣動扳機就能射擊,到了18世紀,已經普遍裝備於歐洲軍隊。

    但即便如此,跟現代步槍相比,燧發槍還有很多弊病。

    一是使用的是黑火藥,動力不足,射程只有50到80米。

    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槍械師創造了新的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這樣裝填速度才有了提高。但即便如此,由於是前方裝彈,依舊非常不便。

    三是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裝彈需要很高的技術,也需要時間。

    為了讓火槍發揮出最大效率,各國軍隊在實戰中摸索出一個陣型,那就是線列陣型,也就是一排一排橫列式陣型。

    這種陣型不是密集的方陣,而是一列一列。為什麼要用這樣的隊形?

    在打仗的時候,當敵人快要進入射程的時候,各行列的士兵已經全都準備好射擊。敵人進入射程,第一排士兵馬上射擊,射擊之後立即蹲下,第二排士兵繼續射擊,然後是第三排士兵射擊。

    他們射擊的時候,第二排士兵已經完成裝彈接著射擊,接著是第三排士兵射擊。如此周而復始,直到消滅或者重創敵人。

    要是用現代步槍射擊,一輪就足以將敵人射殺差不多,但是當時的彈丸殺傷力太低,即使射中,也不一定能讓對方立即失去抵抗力,所以需要幾輪射擊。

    為什麼不跑?

    在這種情形下,只有保持整齊隊形,才能讓火槍發揮最大威力,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就是對自己的最大保護。如果亂跑,那殺傷力就大打折扣,根本沒有辦法從容裝彈,只能任由敵人射殺。

    另外我們應該注意到,燧發槍射程只有50到80米,如果射擊之後臥倒,對敵人沒有了火力威脅,對方就會在極短的時間來到你面前,還沒有等你起身,就將你報銷。

    因此在當時的條件下,列隊是最佳的作戰方式,不但可以高效殺傷敵人,還能有效保護自己;跑路和臥倒,都是最愚蠢行為,跟自殺無異。

  • 8 # 跬步求索

    因為你不瞭解前裝滑膛槍。

    首先,前裝滑膛槍是幾乎沒有準頭一說的。前裝滑膛槍為了防止彈丸從槍口掉出來彈丸需要比槍口大一丟丟。為了防止破壞槍管一般使用質地較軟的鉛彈頭。在激發的瞬間彈丸已經變型出槍口後誰都不知道會在空氣中怎麼翻滾。再加上無煙火藥出現的很晚射手的視距那是相當感人。

    所以在那個時代瞄準是沒有意義的事。大家要做的是儘量站的密集一點,然後大家一同向一個大致的方向儘量保證同時開槍。這樣密集亂飛的彈幕才更可能擊中對面的倒黴蛋。

    其次,這種槍的裝填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裝填前必須清理之前開槍後槍管的火藥和碎裂的鉛彈殘留,然後倒入火藥壓實再將彈丸填入。偏偏那個時代技術有限氣密性一般。所以別說整槍連通條一般都比半人高。如果不站的筆直火槍的二次裝填很難進行。在依靠概率命中對手的戰場上,沒有射速就沒有了一切。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蠢的不要不要的排隊槍斃戰術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相當先進的火槍戰術。而你提到的什麼臥倒射擊啥的那要等到獨立戰爭。那時候線膛槍用銅皮包鉛做彈頭同時實現後裝。

  • 9 # 味冷

    先說明一點,排隊槍斃只是燧發槍前裝槍時代雙方主力正面對決時的戰術。在試探攻擊、埋伏、村落爭奪等場景,士兵還是會充分利用掩體,臥倒躲避的。而在追擊和逃跑場景,士兵顯然顯然也不會傻傻走正步。散兵戰術一直伴隨線列步兵,直到把它送走自己上位。只不過排隊槍斃給人印象太深遮蔽了散兵戰術的存在而已。

    排隊槍斃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戰術選擇,沒有詳細查資料,憑有限的戰例大概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首先,在機關槍發明前,步兵的噩夢是側翼突襲的騎兵。在對抗的關鍵時刻,側翼的那縷煙塵讓多少霸主飲恨,多少鹹魚翻身。因此傳統上一切步兵戰術,都要考慮應對騎兵。步槍密集橫隊戰術,其實是長矛方陣的自然演化,因為步槍射程比長矛遠,因此可以用3層步兵獲得過去十幾層步兵的防禦效果,這個就是線列步兵的由來。線列步兵圍起來的空心方陣,獲得了全向防禦騎兵的效果,滑鐵盧一戰拿破崙的精銳騎兵就是貿然闖入了山坡後埋伏的空心方陣全軍覆滅。因此在防禦時,步兵不可能用跑步的方式對抗騎兵,臥倒方式更不可能,因為當時刺刀還是步兵主要武器之一,是縮短版的長矛,是不可能趴著用的。

    其次,在考慮進攻時,攻方兼備的方案就是讓整個空心方陣一起移動。但是不開玩笑地說,在沒有對講機和高音喇叭的年代,要想在槍炮齊鳴的戰場上,把幾百人的方陣整齊地送到戰場的指定位置,是一個張藝謀也難以完成的任務,戰場上走錯位置而意外失敗或奇蹟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方陣的三面都用於防守,顯然過於保守了。因此組成無限長連綿不絕的線列,讓對手的騎兵找不到側翼,就成為上佳的選擇。當雙方都按這個打算,讓雙方的騎兵都沒有機會登場時,線列步兵之間的大戰就爆發了。而要維持線列的連續性,跑步和臥倒顯然不是選擇,不管是區域性突出還是落後,都會形成容易被對方側翼突襲的弱點。

    第三,機關槍出現前,打仗相當程度靠得是士氣和勇氣。一場戰鬥的主要傷亡不是在對抗中而是在一方崩潰後的追擊中。組成線列,穿最豔的顏色,旗幟,樂隊,都在暗示士兵本方人多槍多,鼓舞鬥志。反正要到一百米以內才開火,堅定的齊步,顯然比氣喘吁吁的跑步更加凝聚士氣。至於臥倒?看不到身邊的隊友,草雞們可能已經鑽草稞找退路了。

    第四,燧發槍,前裝槍的特點決定了臥倒和跑步中難以裝彈。而那個年代一槍不發就動刀子的狠人大有人在,俄羅斯名將蘇沃洛夫的口號就是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對方明晃晃的刺刀衝過來,站著打胸前挨刀還是比趴著打屁股挨刀光彩些。

  • 10 # 薩沙

    原因不復雜。

    第一,這是需要整齊的隊形。

    很多人不知道,排列一個最簡單的佇列,保持同一個速度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走上50米,都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大家如果不信,可以拉著你家四五口人,類似的走上50米試試看。

    你四五口人都走不好,別說人家動輒幾百人。

    如果能夠保證佇列大體不變,就說明士兵訓練極其有素。

    而在排隊槍斃時代,由於火槍的命中率太低,必須依靠密集的火力進行齊射,然後依靠較大的概率殺傷敵人。

    所以,佇列的整齊以及開槍的同一時間甚至同一方向,都是極其重要的。

    很多人覺得簡單,其實在槍林彈雨的戰場,即便慢步行走,也難以保持整齊劃一,更別說跑步了。

    跑步的結果就是,佇列和陣型會全部散亂,最終凌亂不堪。

    等你停下來以後,好不容易整好隊,敵人早就射擊了很多輪,你已經傷亡慘重了。

    臥倒射擊是在發明了後裝步槍以後,也就是將子彈不是從槍口裝入。

    而排隊槍斃時代,子彈和火藥都必須從槍口裝入。

    而步槍長度至少有1米,還要用通條將火藥和子彈塞入槍膛深處。

    所以,人臥倒以後根本無法快速裝彈,只能站著或者蹲著才行。

    同時,當時多是三段射或者二段射,也就是一個人射擊時,後面兩個人裝彈。

    這種情況下,射擊的人暴露在火力的時間很短,也就是射擊時的幾秒鐘,下蹲雖會導致中彈率降低,卻會影響射擊的速度,畢竟你還要蹲下去。

    所以,別把古人都想成白痴,人家聰明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不涉及其他國家的前提下,英國和法國展開全面戰爭,誰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