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卜算子001
-
2 # 小沐談電影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本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收益終生的一本好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節,不同的人物,細細讀來,獲益匪淺。,
例如,我們從人物上來講,
主線人物之一的劉備一生顛倒流離,
初期四處投靠他人謀生,最難得時候,更是家室妻兒不包,這才有了趙雲和阿斗的故事,到後來的三國割據一方,稱王稱霸這段屌絲逆襲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生於什麼時代,生活除了生與活,更要自己的夢想和野心,而不僅僅是傳遞身體基因的行屍走肉。
二,三國第一戰神猛將——呂布
三國第一戰力呂布可謂在戰場上戰無不勝,一杆方天畫戟,一匹赤兔馬,即可戰萬軍。
即便在三國的後續中沒有成為三大主人公那樣的一方霸主。劇情的後續,他收穫了愛情的成功,
當我們拿起《三國演義》這本書細品一下,呂布與貂蟬的情愛。
即董卓死後,呂布一直將貂蟬帶在身邊,無論行軍還是打仗,片刻不離左右。
即便大敵當前,仍顧念貂蟬病重,不肯依陳宮之計離城設防,置城中將士的安危於不顧,導致軍士離心叛變。
即便後來呂布死後,貂蟬仍為其收屍,使曹操以奮威將軍之禮厚葬其夫,然後不肯貪戀世間榮華富貴,自刎追隨呂布而去。
結局雖不是一方霸主,然幸而得貂蟬,為他收屍,保全他死後的尊嚴,保全他一世英名。所以呂布說,得貂蟬,雖死無憾。
試想 一個女人,有人欣賞;
一個男人,有人懂你;
這一生,
無論什麼結局,
哪怕寸功未立,
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三,三國富二代——劉嬋
公元263年,蜀漢後主劉禪因魏軍帶兵攻打到成都,無奈向魏軍投降。
至此,在魏軍攻打蜀漢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白手起家的劉備等人建立的蜀漢政權正式滅亡。
至此這位富二代被抓後,司馬昭試探他是否還有重振蜀漢的心願,他竟然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此間樂,不思蜀。這一句千古絕句不正是告訴我們,富二代自己沒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職業經理人也難免被兼併的命運。
無論到什麼時候,什麼年齡,什麼環境,我們都不要時刻忘記提升自我價值。
最後,無論我們幹什麼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的個人的經歷來說,其實都是財富都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那麼我們讀書也是,而《三國演義》是通過書本看來感知他人的智慧,細細讀完之後自然是各方面都受益匪淺。
致謝!
-
3 # 真君解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我想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心境,對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穫。這次讀書已不是看精彩故事的角度,更多是看故事裡的人,看他們如何在那個時代生存與思考,看他們鮮活的生命如何劃過歷史,看他們與現代的我們有哪些相同與不同。朝代變了,時代變了,有些本質的東西其實一直沒變,於是邊讀書邊寫下一些心得體會。現與大家分享,若有人讀到能受益,也是一件樂事。
1 不能小看任何人,哪怕他目前卑微。
劉備雖然是漢朝中山靖王之後,但早期只是靠編織草鞋為生,地位卑微,無所作為。就是這個人,後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國。可見,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任何人都可能翻身,應尊重遇到的每個人,沒準就是我們未來的貴人。
2 機會只留給有勇氣的人。
東漢末年,張角率領的黃巾軍起義造反,皇帝在全國下發招兵討賊的榜文,讓各地準備禦敵。正是藉助這個機會,劉備遇到了張飛、關羽,三人結為生死兄弟,共創大業。若當時三人不是有勇氣抓住了難得的機會,也就沒有後面的蜀國了。
劉 備
劉備身邊的大將張飛、關羽是其結義兄弟,主要謀士諸葛亮是其三顧茅廬誠心感化請來的,這三個人在劉備創立蜀國大業上可謂相當關鍵。正是劉備這人有誠有義,才能將這些奇才吸引在身邊,出生入死,鞠躬盡瘁,以致曹操、孫權想盡辦法拉攏關羽都沒能得逞。
4 沒有永久的對手,有機會對手也能合作共贏。
魏蜀吳三國雖是對手,但出現共同利益時,對手也能合作共贏。東吳周瑜一心要火攻曹操,因為是冬天,一直沒有東南風可用。諸葛亮適時現身,開壇做法,借來東南風,幫助東吳打贏了赤壁大戰。曹操在赤壁大戰中損失慘重,這是對蜀吳兩國都有利的局面,兩國在此戰中達成了合作共贏。
5 不能用好優秀下屬,就等於為對手輸送關鍵人才。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對抗兩個月後,糧草漸漸匱乏,於是急忙派人去許昌催糧。結果這人被袁紹抓住,袁紹的謀士許攸便建議趁曹軍糧盡,夜襲許昌,但袁紹不聽,還懷疑許攸與曹操勾結。於是許攸投奔了曹操,幫助曹軍大敗袁紹,使曹操由官渡之戰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軍閥。
曹 操
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決定親征東吳,並與張飛約定一同發兵。張飛下令軍中在三日內備齊白旗白甲掛孝出征,部將範疆和張達請求寬限幾天,結果張飛大怒,將二人捆起來各鞭打五十,並警告若超期就殺頭示眾。範疆和張達懷恨在心,趁張飛醉倒割下他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可惜一代名將,沒戰死沙場,卻死在自己人手上,典型的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7 人在江湖,不進則敗。
呂布在與曹操對戰大敗後退守下邳,自以為糧食充足,又有泗水作為屏障,整日不思進取。結果手下的將領見狀心灰意冷,投靠曹操,並開啟城門。曹軍一湧而入,最後呂布被縊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想停就可以停下來的,呂布的教訓可謂深刻。
8 大局當前,存個人恩怨者要慎用。
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遭遇諸葛亮佈下的重重埋伏,好不容易重重突圍,又遇上了關羽。曹操知道難以突圍,只好哀求關羽看在過去的情義上放他逃生。關羽想起曹操對自己的恩情,便放走了他。這是改變三國戰爭格局的極好機會,可惜關羽因個人恩怨錯過了。諸葛亮作為用人者也該反醒,在大局當前,存個人恩怨者還是要慎用。
諸葛亮
諸葛亮南下征討南方部落造反首領孟獲時,七次擒住孟獲,由於孟獲心不服,諸葛亮前六次都將其放回,最後一次孟獲終於心服,跪拜請罪,發誓永不造反。諸葛亮很清楚欲降伏必先令其心服,這是收服人心的真正高招。
10 有個人情緒時,勿輕易決斷。
劉備稱帝后,不聽諸葛亮等人苦勸,決定親征東吳,為關羽報仇。為了在三日內備齊白旗白甲掛孝出征,張飛與屬下結怨也被殺。劉備大哭,立即帶大軍殺奔東吳。東吳大都督陸遜趁晚上颳起東南風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被救出後一病不起,見到諸葛亮悔恨不己,淚流滿面,不久就死了。可見,人在個人情緒高漲時,多麼容易衝動犯錯,這種時候應儘可能不作決斷,待冷靜下來再說。
11 集中過大規模風險很大。
曹操在赤壁大戰中慘敗是因為將水軍船隻用鐵環相互鎖住,結果東吳用火攻時無法逃開,剎那間燒成一片火海。劉備親征東吳慘敗是因為將大軍集中統一紮營,東吳火燒連營時,亂作一團,傷亡慘重。可見集中過大規模風險很大,一旦有事很可能滿盤皆輸,分兵作戰,相互呼應更穩妥。
12 國與國之戰,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戰。
整部《三國演義》,看似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實質是三國背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之戰,也是三國大將及謀士之戰。好用的人才在每場戰役中都是成敗的關鍵。那些響噹噹的戰役和名字提示我們:沒有好用的人才,是成事最大的風險。
-
4 # 萬貨行
三國演義從西蜀公司的股東和高管那學到的東西有很多:
1.想要自主創業並且成功,你除了實力,需要一個唬人的身份,而且不容易被輕易戳穿。
傑出代表:劉皇叔
身份是不是真的不要緊,反正公司倒閉在即,我就說是前老闆的私生子,反正我有實力,刀架你脖子上,你敢不認我?再說沒我你就等著被吞吧。
2.只有業務能力足夠強大,才可以囂張,但不一定有個好結果,不管咋樣,忠義總是錯不了,即使你落馬了,你的敵人也尊敬你。
傑出代表:關二爺
義薄雲天,威震華夏,在三國二爺不論是名聲還是業務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太過張狂,最後卻……然而,最後禮待安葬他的,確實是他最看不上的曹老闆,所以,做人要低調,真誠。
3.對手下好一點,不要動不動就給屬下壓力,多給點獎勵可能會更好些,不然,你最看不上的小小下屬,可能都會要了你的命。
傑出代表:張三爺(張飛)
三爺可謂是西蜀集團最冤的高管,因為讓員工又是996,又是007工作制,還不給獎勵,還懲罰員工,結果員工跳槽的跳槽,提桶跑路的跑路,更有倆主管直接……所以,老闆們,珍惜你手下的員工吧,錢不多,福利弄好,別整那996,007的。
4.做事不要總是一手遮天,要懂得分工合作與管理和適當放鬆,不然,縱使你業務能力再強,也有累死的那天,工作狂的下場,往往如此。
傑出代表:臥龍先生
作為西蜀集團的頂級策劃師,諸葛先生凡事親力親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每天自覺996,可謂是當時的勞動模範,但是,因為不去培養下屬,總是自己挑大樑,結果自己積勞成疾,最後,公司內部也無人可用,導致了公司倒閉,實在是可惜。
這是從西蜀集團的員工那學的,他們都是當時的英雄豪傑,只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望後人注意吧。
-
5 # 洗雲忘言
三國演義這部書,可謂古今中外的一部奇書。他並列於四大名著之中,但三國演義除了文學價值外,更可以說是一部經世濟用之書。努爾哈赤當年能夠用兵入神,討平女真諸部,打敗強大的明軍,就是因為他深諳三國演義。我這裡把三國演義的作用分為政治軍事計謀(即將三國故事逐一對應到三十六計)、商戰管理、職場人生三個主要部分,來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在政治軍事方面的啟迪
1、 瞞天過海—青梅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
劉備靠一聲春雷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逃過了曹操對自己的猜忌;
諸葛亮趁大霧及夜色的掩護欺騙了曹操十萬只箭;
2、 圍魏救趙—曹操官渡之戰劫烏巢軍營
避實擊虛,擊其必救。
3、 借刀殺人—曹操殺邇衡、劉備殺呂布
曹操先借劉表之手,劉表再借黃祖之手殺邇衡。黃祖是傻瓜。
劉備利用曹操之手殺呂布,曹操有順勢而為之意。
4、 以逸待勞—彝陵之戰、定軍山黃忠破夏侯淵
陸遜在虢亭之戰喪兵失將後,做戰略退卻。在彝陵這個地方消耗劉備銳氣,發現對方重大缺陷,一舉破敵。
定軍山是典型的防守反擊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三國演義
5、 趁火打劫—呂布趁劉備征討袁術夜襲取徐州;
劉備從陶謙收了徐州後,引狼入室納呂布於小沛。曹操使計策讓劉備攻取袁術,呂布趁機夜襲徐州得手。
6、 聲東擊西—曹操攻南陽張繡,用聲東擊西之計策,被賈詡識破
曹操假裝重兵攻打東南角,但實際上計劃從城防較弱的西南角攻入。被賈詡識破,將計就計,曹操大敗。
7、 無中生有—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殺糧吏以安軍心。
在連吳抗曹時,諸葛亮無中生有激將周瑜,說周瑜要投降曹操;
曹操和袁術在徐州攻取戰中,軍糧告急。跟軍糧官王亙商量用小鬥發糧。待群情激憤時,反無中生有說王亙盜竊軍糧,斬首以平眾怒。
8、 暗度陳倉—鄧艾歷險度陰平
三國演義版暗度陳倉。
9、 隔岸觀火—曹操隔岸觀公孫度與袁尚、袁熙兄弟鬥
實為郭嘉授計。袁尚、袁熙投公孫度,如果曹操迫之急則雙方聯合,如果隔岸觀火,則公孫度終斬二人首級送給曹操。
10笑裡藏刀—逢紀現藏刀計,袁紹取冀州。
韓馥為冀州主,袁紹軍河內。逢紀先派人勸公孫瓚一起攻韓馥,另一方面又告知韓馥公孫瓚來攻。韓馥恐懼將冀州讓給袁紹。
陸遜白衣渡江其實也是笑裡藏刀。
11李代桃僵—司馬昭任用成濟殺曹髦,然後再殺成濟以平眾怒
成濟代司馬昭僵
12順手牽羊—守殘宮孫堅順手得玉璽
在盟軍攻取董卓得過程,董卓少了洛陽退到長安。孫堅奉命守殘破的洛陽宮殿,在水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
劉備赤壁之戰後得荊州也算順手牽羊吧
13打草驚蛇—蜀魏爭奪漢中之戰
黃忠定軍山之後,曹操大軍至。諸葛亮令趙雲在曹操大寨旁邊的山上,以五百兵依令時不時搖旗吶喊,曹操驚懼,怕防不勝防,於是撤軍。諸葛亮以打草驚蛇之計逼退曹操。
14借屍還魂—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後,回旗走懿
不解釋了,是真的屍體
15調虎離山—孫策計取廬江
孫策假意給廬江守將劉勳大量錢財,請其攻打上繚,待劉勳中計後,攻取廬江。
16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
不解釋了,經典
17拋磚引玉—張飛計賺嚴顏
張飛入蜀攻巴郡。嚴顏堅守不出。張飛一面搦戰,一面找尋小路。找到小路後,放風與嚴顏知道。嚴顏屆時來劫道,卻被假張飛所騙。是為拋磚引玉
18擒賊擒王—曹操割須斷袍
潼關一戰,馬超打的曹操割須斷袍,就是擒賊擒王之計
19釜底抽薪—諸葛亮計收馬超
馬超替張魯攻劉備於叚萌關,雙方不可開交。諸葛亮使人送寶物給張魯手下楊松,說劉備可保張魯為漢寧王。張魯令馬超退兵,馬超不退。於是張魯依楊松計策給馬超非常苛刻的條件。馬超於是終於降劉備。
20渾水摸魚—曹丕乘亂得甄宓
曹操破鄴城,命令任何人不許進袁府。但曹丕乘亂納了袁譚之妻甄宓。木已成舟。
21金蟾脫殼—司馬懿金蟬脫殼瞞廖化
六出岐山中,諸葛亮做了木牛流馬,司馬懿派人來搶,但蜀漢兵扭動木牛流馬的機關,木牛流馬就推不動了,曹魏兵都覺得神奇。司馬懿因此自身也出動,不了中了諸葛亮計策,被廖化追殺。他把纓盔放在樹林顯眼處,金蟬脫殼騙過了廖化。
22關門捉賊—關羽水淹七軍
水淹樊城。樊城是一個低窪地帶,水淹形同關門。
23遠交近攻—徐州攻伐戰
曹操和呂布都用了遠交近攻的手段。
曹操封官贈金給呂布,就是為了交結呂布,攻取袁術。呂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袁術的兒子,就是為了交接袁術,攻取劉備。
24假途伐虢—劉備假道伐張魯
劉備借四川伐張魯,其實就是為了取四川。
25偷樑換柱—諸葛亮偷樑換柱逼反姜維
諸葛亮圍姜維在冀城,放歸被俘的魏國駙馬夏侯楙。夏侯楙一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說姜維已反,並在天水看到假的姜維攻城,坐實了姜維已反。姜維不得不歸降諸葛亮。
26指桑罵槐—曹操殺蹇碩
曹操在當北都尉的時候,殺宦官蹇碩給所有的宦官看。
27假痴不癲—司馬懿假痴不癲賺曹爽
司馬懿非常隱忍,一直裝病,曹爽幾次三番派人探視他,他都裝的很像,彷彿生活不能自理。最終騙過了曹爽。
28上午抽梯—劉琦用計
劉琦是劉表的大公子,後母蔡氏欲對他不利。劉琦向諸葛亮問計,諸葛亮認為這是劉琦的家事。於是劉琦把諸葛亮騙到一個屋子裡,把上樓的樓梯抽掉,諸葛亮不得不說。
29樹上開花—猛張飛斷喝長阪坡
張飛在長阪坡守當陽橋,後面樹林命眾兵馬尾揚灰塵就是使用的樹上開花的疑兵之計。
30反客為主—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反客為主
不解釋。
31美人計—貂蟬
不解釋
32空城計—諸葛亮
趙雲也擺過空城計,對吧
33反間計—周瑜用蔣幹除蔡張,曹操用反間計挑撥馬超和韓遂
曹操故意在陣前跟韓遂親厚,並給一封書信,上面關鍵欄位多有塗改,終於激起馬超疑心。
34苦肉計—黃蓋
不解釋
35連環計—龐統
龐統獻連環計,使曹操鐵鏈連線所有大船是一計,與之後的火攻又是一個連環計。
36走為上—劉玄德馬躍檀溪
劉備在荊州蔡瑁擺鴻門宴欲害他,尹籍報信,騎的盧馬於東門躍過檀溪脫險。
三國演義對商業與管理的啟迪非常大。一直以來有非常多的解釋。筆者從自己對商業管理理解的角度,做一個拋磚引玉。
1、 桃園結義:團隊創業的願景
其實劉備團隊創業是白手起家,非常成功的。其他曹操和孫權其實都是幾代人的積累。而劉備團隊就是販夫屠夫。劉備團隊的武將和謀臣,尤其是武將,是曹操都羨慕的。靠什麼?這個團隊之所以這麼有凝聚力,就是一開始就有明確並激動人心的願景。
劉備“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心同力,然後可圖大事”。我覺得馬雲也就這水平吧。後期諸葛亮的加入,也是看中匡扶漢室這個願景。
2、 隆中對: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表的很清楚,從諸葛亮加入團隊後,團隊就不再漂無定所,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並且在一開始奪荊州,奪益州,執行的非常不錯。所以三分天下是從諸葛亮加入有隆中對開始的。任何好的企業要非常瞭解大的形式並有長遠規劃。
其實,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一種戰略規劃。
3、 子午谷奇謀:風險管理的能力決定執行方案
子午谷奇謀本來是一出公案。但是諸葛亮其實在三國演義裡已經把為什麼不走這招險棋說的非常明白了。就是這招好是好,但是一旦失敗,我承受不起這個風險。
當時的形式也是這樣的,蜀國國小民弊,其實是經不起這樣大的失敗的。一旦失敗不但國基不穩,相信諸葛亮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穩了。這樣投降派譙周等就會佔上風,蜀國可能提前被魏國吞併。
一個企業執行方案,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考慮風險或者不瞭解風險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
4, 三讓徐州、兩讓荊州:從仁義說信用
劉備政治上的仁義,就是現代商業中的信用。劉備的仁義在三讓徐州過程中,跟反覆無常的呂布有著鮮明的對比。三國演義所表達的一個主題,就是劉備在仁義中得到了天下。
在商業中可以說人無信不立。沒有信用只得眼前之蠅頭小利,那將寸步難行。
正如劉備自己所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5、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從創新說競爭力
蜀國國小民弊,在與曹魏的競爭中,還能略佔上風,這與諸葛亮的勵精圖治分不開的。其中,像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這樣的技術創新,直接增加了蜀國的效率,陣斬大將張郃,直接見到了效果。這對尤其是現實的企業,啟迪非常大。
三、三國演義與職場人生
1、 從諸葛亮事必躬親看職場授權與灰度管理
諸葛亮事必躬親是勤奮負責的一種表現。但司馬懿就不這樣看,他聽聞,認為諸葛亮不久就要累死了。果真如此。
管理一個團隊,必須做好授權並做好授權後的控制。打工皇帝黃俊曾說,管理人是讓別人偉大,而不是自己偉大。一定要知人善用讓每個人充分發揮作用,團隊才有積極性,才有生命力。才能求勝。不作授權其實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當然諸葛亮不是不自信,他是對事情要求太高,一般人做的他看不上。萬事不可求全責備,要做好灰度管理。華為這麼牛,很大一部分就是灰度管理。
這點諸葛亮就要跟司馬懿學習。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做參軍,他獻的計策曹操多有不用,後期更是被曹真壓制直到裝瘋賣傻。諸葛亮送給他女人衣服他也不介意。實在不行就象徵性的派兵出去對抗一下,並快馬向大本營要禁止出戰命令。這些其實都是大智慧的表現。
郭嘉不僅僅是與袁紹官渡之戰時候的十勝十敗,包括在曹操與呂布征討過程中,在征討烏桓的過程中,都是在形式看起來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及時給曹操以激勵,點明形勢的重點和方向,事後看確實猶如神助。這也是曹操謀士這麼多為什麼獨寵郭嘉的原因。
在與領導的溝通中,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多用激勵。在團隊建設的過程中,也是要多用激勵。
田豐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明知道袁紹多忌,偏偏每次都是批評袁紹,然後袁紹不聽,事後事實就打袁紹的臉。不死才怪。
據說郭嘉從來不主動向曹操獻計,平時非常低調。但是隻要曹操一問,就是條理清晰,切中要害,這也是曹操喜歡郭嘉的一個原因,並欲託之以後事。這也是我們需要向郭嘉學習的地方。
-
6 # 史極揭祕人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取決於我們從《三國演義》中讀到的是什麼。中國自古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因為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人物的形象《三國演義》書中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還賦予他神機妙算的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出梟雄,既雄才大略,又殘暴,是一個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權謀及策略現時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機構,有不少都以《三國演義》的故事教訓來做商業政策。例如,香港的馮兩努就出版了一輯十多本的《三國啟示錄》,教導商家如何把《三國演義》策略運用於商場上,以及日本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也是運用《三國演義》內容於商場和員工教育訓練上。
-
7 # 關東書場
有人看《三國》看到了文筆,有人看《三國》看到了權謀,有人看到了英雄。
我卻看到了一種無奈後的灑脫。正所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尊劉抑曹”是全書的主要思想,在作者心中劉備的蜀漢政權,是集中了作者所有的政治理想的。“君臣兄弟”“明君賢相”“愛民如子”這些八字很難湊齊的美德都被蜀國湊齊了,可見作者對它的偏愛。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手下文武的配備都是頂配,文有臥龍,鳳雛。武有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姜維……。
可是,蜀漢“風景美如畫”的結局又是什麼呢?關羽荊州被殺,張飛睡夢中殞命,劉備白帝託孤,諸葛秋風五丈原,姜維獨木難支。
在三國之中反而是第一個被滅亡的,作者也只能如《詩經 黍離》的作者一樣感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其實,發出這個感慨的又豈能只有羅貫中一個人。試想如果曹操和孫權在世,看到後世子孫的不爭氣,二人又當作何感想?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就對馬騰家下手,不就是為了消除子孫的隱患嗎?可是人終究要死,司馬懿的超長待機讓他終於等來了曹家“蠢豬笨驢”一樣的曹爽,裝孫子幾十年的司馬家把曹家子孫欺負的還不如漢獻帝。
估計曹阿瞞即使活著也得氣死!
也許有人說,三家都敗了,只有司馬懿是贏家。其實,哪個王族不想千秋萬代,可是翻開史書看看,司馬家才到第四代就出了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
以高智商著稱的司馬仲達若泉下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
所以,慣看改朝換代的“秋月春分”之後,還是把一切都付與“一壺濁酒”吧。
人生不過百年,誰不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所以,還是灑脫一點過得好!
-
8 # 北窗談易
一、學到了——
1、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學到了一片赤誠的忠心。
2、不要像曹操一樣奸詐權謀、城府太深。
3、學會寬厚待人,像劉備一樣,得人心者得天下。
4、學會寬容,不要像周瑜那樣小肚雞腸。
5、永遠不要輕敵,否則會有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的嚴重後果。
6、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二、作品簡介:
故事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董卓廢少帝,擁立獻帝,獨掌朝政。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趁勢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
幾經周折的劉備,三顧草蘆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遂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一戰大敗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後來孫權為奪回荊州,與曹操結盟。劉備難敵孫曹聯軍,關羽張飛亦相繼戰死,劉備病逝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復中原,惜最後病歿五丈原。後主軟弱無能,終為司馬氏所滅。魏自曹睿死後,政權落入司馬氏手,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歸於一統。
-
9 # 滄浪釣叟
先賢留下的一部《三國演義》,讓無數後人津津樂道,品評不休。
大家所爭議的,無非是以下幾個焦點:
1,曹操,劉備,孫權,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2,武力排名除了呂布是公認的第一之外,後面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褚、顏良等諸位虎將,他們的名次究竟怎麼排才合理。
3,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等能臣,誰的謀略最厲害。
凡此等等……
本人以為:整個一部《三國演義》最應該值得讀者學習的、也就是它的精髓所在,就一個字:借!
1,曹操之所以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因為他巧妙地借了皇帝的名份,正根正統。
2,劉備能取得眾多人追隨,也是借用了其祖宗的名份,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正宗後人。
3,孫權能久居江東稱霸一方,就是借了他父兄打下的江山和威望,所以他一個黃口小兒才能以此服眾。
4,諸葛亮本來是“躬耕隴畝”的一介農夫,或者說是個很文化和抱負的農夫。如果不是借用劉備缺乏能人輔佐的機會,他怎麼能夠揚名立萬呢?當時他若是投靠曹操或孫權,絕對得不到他想要的那種器重。
另外,諸如劉備借荊州、孔明借東風、草船借箭等例子,就不再囉嗦了。
所以,熟讀《三國演義》的人,若能從中學會、悟透一個“借”字,並靈活運用的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行事必能事半功倍、左右逢源。
-
10 # 語文小管家
其實,正如魯迅先生評價小說《紅樓夢》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讀者,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也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人學會管理、有人學會勇敢、有人學會盡忠,還有人學會交流。
今天,我們就以諸葛亮為例,看看我們應該怎麼讀《三國演義》,又能從三國演義裡面汲取怎樣的知識和力量。
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在不斷地考驗著劉備,觀察著劉備的“賢能”。劉備前兩次拜訪,諸葛亮故意避而不見。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看看劉備的誠意。果然,劉備三顧,諸葛亮不僅隆重獻策,更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應允出山,不僅應允出山,更是一生驅馳。
生於亂世,無論是從劉備的角度還是諸葛亮角度來看,兩人都是互為倚重,相互扶持,對於劉備來說,他在用諸葛亮,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他也是在用劉備。這樣看來,從諸葛亮的身上,不難發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來。而諸葛亮更是充分考查了劉備之後,方能出山效忠。
如果,諸葛亮懷疑劉備,或者說劉備的誠意不足以打動諸葛亮,那還會有“定三分隆中決策”之美談嗎?
荀子說:“養心莫善於誠。”
巴爾扎克也說:“坦白真爽最得人心。”
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人,最起碼,在對待孟獲的時候,他依靠的是坦誠。
既然孟獲你說,我諸葛亮使詐,那就再戰一次;既然你找藉口,那就再戰一次。
總之,能讓孟獲心服口服,估計也只有諸葛亮。
原本,這是好事。
然而,孫權軍中大將周瑜,內心極度惶恐,一心認為自己遠勝於諸葛亮,一次次故意刁難諸葛亮。
這一天,周瑜閒來無事,覺得應該逗逗諸葛亮。於是乎,便請來孔明說希望諸葛亮能在十天之內趕製出10萬枝弓箭。
諸葛天微眯著眼,看看天。便一口答應下來了。
此時,諸葛亮心中有一個人可以相幫,這個人叫做曹操,多疑的敵人。
一天,大霧。諸葛亮在船上包紮好草人,用船拉到曹營門口。然後,讓軍士擂鼓吶喊。
曹操果然中計,認為孫劉大軍來劫營。但是,霧氣太重,曹操不敢貿然出兵,只好以箭相射。
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弓箭十萬。
在草船借箭這一事件中,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方面得益於自己的智慧,但更為重要的是曹操的相助。
看來,只有知己知彼,知人弱點,方能一招制敵,立於不敗之地。
司馬懿得知這件事,便引15萬大軍來襲。只見兵士蜂擁,如黃水滔滔,如萬馬奔騰。而當時,諸葛亮身邊連一個大將都沒有,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
怎麼辦?
是倉皇逃跑,還是閉門謝客?是勇敢應敵,還是舉旗投降?
如果均如上所為,那麼,諸葛亮就不是諸葛亮了。
他羽扇一揮,藏起旌旗,開啟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
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
能在千軍萬馬之陣營中抽身而退,靠的,絕對是大智慧,大淡定。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數不勝數,每一則典故,都能給人以啟示,讓人醒悟。
讀《三國演義》也是如此,每一段文字,都是視覺享受;每一段故事,都是智慧的演繹。
因此,請相信,捧起《三國演義》,細讀細品,必有所得。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要說經典,我認為最經典的還是軍事,他成為了很多軍事將領必看的一本書。
其實,我要說的是,羅貫中的這部鉅作更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政權,人民才能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