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雲去處
-
2 # a趙佔華
答:沒受皇帝賞識和待見,中年(42歲)倒黴蹲大獄,仕途坎坷。《宋》【蘇軾】(1037一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公元1059年任大理評事,籤書風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初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御史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5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8年(1093)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
-
3 # 老陶說
蘇軾以文章詩詞獨步天下,獲得當世以及後世之人的無數稱讚,甚至收穫了一大堆的迷弟迷妹,是宋朝當之無愧的男神。他有著和所有文人一樣的夢想,就是學習然後科舉入仕途,只是政治上太過於天真,生平都不算得志。如果僅僅只是以蘇軾的仕途來說皇帝不賞識蘇軾,其實是大錯特錯,其實皇帝也是非常的欣賞這個“國民男神”的。
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構就曾經說過:“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這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趙構得到了蘇軾,就相當於得到了能夠讓天下太平的宰相,由此可見,蘇軾的大才是連皇帝都深深折服的。
蘇軾得硯
而到了蘇軾去世的時候,難過的不只有他的那一眾迷弟們,宋高宗也非常的難過,直接將蘇軾追贈為太師。一般沒有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人,是沒有資格獲得這個追贈的。由此可見,雖然宋高宗雖然在蘇軾在世的時候因為朝臣的阻攔,沒能重用蘇軾,但是在宋高宗的心裡,蘇軾是一直佔有很重的地位的。
而到了宋孝宗時期,雖然孝宗與蘇軾沒有直接的共事過,但是宋孝宗卻直接給他追贈諡號“文忠”,要知道這一諡號的分量是十分的重的,只有文章寫得好,並且有一定分量的人才會受到這一稱號。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的諡號就是“文正”,雖然蘇軾的諡號規格沒有那麼高,但是依舊可以知道蘇軾在宋孝宗心中的地位。
蘇軾
至於其他的幾位皇帝,也是十分的推崇蘇軾的文章的,比如同樣才華橫溢的宋徽宗趙佶,對蘇軾就有惜才之意。而宋哲宗趙傭,在即位之後,王安石等人的被太后高滔滔極力的打壓,蘇軾也重新被號召還朝。可見,蘇軾的才是連太后以及皇上等人都欣賞的。
只是,雖然歷代皇帝對蘇軾十分的推崇,但是蘇軾在政治上的天真,實在是不知道讓皇帝怎麼安放他才好。
蘇軾十分的有才,卻十分的得罪人,朝中大部分的官員都被蘇軾抖機靈式的“幽默感”給得罪了。“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是蘇軾的抖機靈,但是這對得了怪病的劉貢父卻是一種傷害。更不用提,蘇軾在批判王安石等人時候的用詞了。
蘇軾
當時的王安石等新黨容不下蘇軾,而保守黨派又不能原諒蘇軾的行為,蘇軾就在朝堂上成了一個不尷不尬的人。哪怕皇帝再欣賞他的才能,也沒有辦法不顧朝中大臣的意見,將他提拔;哪怕皇帝真這麼大膽不惜與朝臣作對,但是對於蘇軾而言,他也沒有被別人容下的能力。
蘇軾作為一代大家,是肯定被皇帝賞識的,只是他很難被容下而已。
-
4 # 吳新晚
作為帝王對臣子來說,“賞識”一詞可就大有講究了。
帝王行事,恩威並施,恩威難測。作為帝王,大多數帝王肯定希望自己有所作為。所以當帝王施行政策變法的時候,都希望臣子能與自己高度統一,並作出解決辦法,來達到帝王想要達到的目的。自古朝堂派系多,政見不合自動形成梯隊。
“大江東去幾千裡,庾嶺南來第一州。”
我們看看蘇東坡入仕途經歷: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采自是不必多說。
嘉佑元年(1056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次年進京應試。因其文采過人當時的皇帝應該對蘇軾有所耳聞。
因為需要守喪,所以直到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正式登上仕途。
到1066年,其父蘇洵病逝,又還鄉守孝三年。後回朝,當時正值王安石變法,因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
從王安石變法,蘇軾被貶就知道。帝王會不會賞識臣子取決於帝王的政治需求,不論文采多好。
再一個,蘇東坡共經歷了五位皇帝,分別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歷經這麼多的執政者,肯定會有賞識的也會有不賞識的,蘇東坡應該算仕途坎坷吧。
-
5 # 星辰大海征途中
蘇軾才華驚才絕豔,性格豁達甚至爛漫,有蘇大嘴之稱。但政治低能,遠不如蘇轍,所以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
6 # 麥小野
蘇東坡入仕的一生歷經五個皇帝當政。
這五個皇帝分別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
蘇軾(1037年-1101年)
宋仁宗 趙禎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趙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趙頊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趙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趙佶 (1100年—1125年)
總體來說,蘇軾一生坎坷波折,並沒有受到賞識和重用,尤其是宋神宗和宋哲宗時期,反而遭受牢獄和貶謫,晚景淒涼。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外部時局的原因,一個是內在性格的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王安石變法帶來的時局動盪: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進京,參加科舉,蘇軾和蘇轍順利中榜,蘇軾甚至得了個第二名。
當時是宋仁宗時期的嘉佑二年(1057年)。
然而,過了不久,蘇軾母親去世,蘇軾回老家守孝三年,之後歸京,做了個大理評事,四年後歸京,開始京官生涯。
眼看著正要起飛,父親蘇洵又去世了,蘇軾又是回老家呆了三年。
三年守孝期滿,再次回到朝廷的時候,這已經是宋神宗時期的熙寧二年(1069年)。
蘇軾守孝的這三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登基,過了不久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登基。
蘇軾不但面對的是一個激進的新皇帝,還有一場曠日持久的激進改革——王安石變法。
本來以蘇軾的才華和能力,若是一直處在仁厚的宋仁宗時期,最終大概率會官至宰相。
但是他卻遇到了主張激進變法的宋神宗,以及之後的宋哲宗,導致作為反對變法的保守派代表蘇軾,開始了一路貶謫的生涯。
甚至在宋哲宗即位親政後,蘇軾一路南貶,從河北定州貶到廣東惠州,最後又貶到海南儋州,蘇軾差點終老於海南島。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讓蘇軾的仕途人生高開低走,慘淡收場。
二、蘇軾的真摯而灑脫的性格與朝堂格格不入:
蘇軾為官,忠於內心,不逢迎、不投機,甚至不站隊。
蘇軾起初本來是贊成變法的,但是他認為這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
當他看到,王安石變法太過激進的時候,蘇軾毅然站在了反對的一派。
此時,他反對的不止王安石,還有支援變法的宋神宗。
後來,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由於年齡尚小,由皇太后主政,老臣司馬光重回朝堂,由於反對變法,司馬光不分好壞,將之前的變法悉數盡廢。
蘇東坡又站了出來,反對司馬光這種一刀切的做法。
最後,導致變法派不喜歡他,反對變法派也討厭他。
蘇軾的對事不對人,導致他裡外不是人。
越發的不受重用。
等到宋哲宗親政,同樣作為變法派,宋哲宗仍然看不上蘇軾,甚至有意報復蘇軾,把他貶往廣東惠州,後來又向南貶到海南儋州。
蘇軾成為當時被貶嶺南第一人。
然而蘇軾並不在意,他要的是忠於自己。
這就是蘇軾的性格,雖然不受賞識和重用,仍然要光明磊落、順從自己!
致敬蘇東坡!
他才是真君子、真豪傑!
-
7 # 放牛的孩子袁冰潔
蘇東坡一生才華橫溢但命運坎坷,屢遭貶謫。但總體來說,歷代皇帝都十分賞識他。第一,宋英宗曾說,我今天為大宋選了兩個棟樑之才,說的就是蘇東坡。第二,宋起用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因反對變法遭貶,不過神宗一直很喜歡他只要看到蘇東坡的文章,哪怕在吃飯,都會放下筷子閱讀。烏臺詩案,神宗對蘇東坡也比較照顧。第三,宋哲宗上臺後,蘇東坡立馬得到重用,仨月上升七個官級。第四,宋欽宗也很愛蘇東坡,一上臺就把貶在海南的蘇東坡召回。總之,蘇東坡被貶原因很多,得罪的是大臣而非皇帝,宋朝的制度,皇帝往往受大臣制約。蘇東坡命運雖苦,但並不阻礙皇帝對他的喜歡。
-
8 # 知無為而有益
蘇東坡,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型人物,受皇帝的賞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蘇東坡這個人太過耿直,敢說真話,用他自己的話說滿肚子不合時宜,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所以受到小人的陷害,一生顛簸流離,當時正是賞識蘇軾的曹太后,挽救了蘇軾。
當然,一個人感於說真話,逆龍鱗,碰到像李世民這樣的明君,魏徵還差點被殺掉。
所以才華橫溢,人品出眾,愛護百姓的蘇東坡受皇帝的賞識是沒有問題的。
但總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說一些皇帝不愛聽的話,縱有李世民的度量尚有不耐煩,何況不能與李世民相比的宋神宗,所以蘇東坡的一生註定是坎坷不平的。
-
9 # 喬老師QLS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宋仁宗晚年的時候,蘇東坡考上了進士, 殿試的時候,大文豪蘇軾寫了《御試製科策》把當時的朝政大罵一通。仁宗皇帝說:“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宋仁宗非常高興,認為自己選出了一位宰相之才,對他十分仰慕,當朝便宣佈要讓蘇東坡到朝廷做翰林學士。
宋英宗在沒有登基稱帝之前,便久聞蘇軾的大名,異常仰慕。他即位後,宋英宗想重用蘇軾,希望將蘇東坡召至身邊,要給他一個大官做做,準備授予他知制誥(中國古代起草詔書的官職名)。但是,宋朝時的皇權並不強盛,貴為皇帝的天子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徵詢宰相們的意見。當時主政的宰相是韓琦,韓琦卻說: “蘇軾是能成大器的,今後必然會被皇帝所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那麼全國的文人學士都會為皇帝效勞。到那時,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對此有異議了。倘若現在突然重用蘇軾,天下士大夫恐怕會懷疑他的能力,這對蘇軾的成長是不利的。”無奈之下,宋英宗只好任命蘇軾在史館(專門修史的機構)試用,以觀後效,再作打算。只是可惜的是,宋英宗壽命不長,只當了四年的皇帝就去世了。
宋神宗時用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改革。由於蘇軾與變法派的政見不合,遭受排擠。蘇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神宋雖然不滿意蘇軾的反變法言論,但卻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皇宮中的人都知道,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正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之面感嘆讚美之。
宋哲宗即位之初,一直都是高太后在把持朝政,而他又是一個不甘於被人控制的人,宋哲宗很崇拜他的父親宋神宗,想像神宗一樣能夠變法圖強。宋哲宗17歲時,高太后駕崩,終於親政了,被壓抑的他也徹底爆發了。那些不尊重他的舊黨大臣紛紛貶謫,如司馬光、蘇軾、蘇轍等。在宋哲宗時期蘇軾先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
宋仁宗、宋英宗、宋徽宗非常賞識蘇東坡,宋神宗和宋哲宗,對蘇東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所以他們便任由手底下的人胡作非為。
蘇軾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一生,卻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蘇軾被朝廷從汴京一路下放,基本上每一個省他都去了一遍,一直被流放到了海南島。但他任意東西,遭貶謫時,做好自己,耕田種地;重新啟用時勵精圖治,為一方百姓帶來幸福生活。
-
10 # 一方漫談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詩人,是偉大的書法家,……是皇帝的祕書,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一林語堂語。
蘇東坡一生經歷五位皇帝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一O三六年),在今天的四川眉山,蘇東坡出生了。
蘇東坡十歲時已能寫出好詩句,在十八歲與王弗小姐完婚,婚後父子三人赴京。穿劍閣越秦嶺,歷時兩月到京。
嘉祐六年,朝庭任命他為大理評事,到任風翔府判官,於是辭別父親兄弟上任風翔。從風翔開始,蘇東坡開啟他的宦海生涯,在風翔三年雖做了一些事,但只是官場的起步階段。
仁宗駕崩,英宗繼位,蘇東坡才氣漸顯,被破格錄用為翰林,後因宰相反對,改史館任職。同年妻亡。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滿紙都是對年僅二十六歲亡妻的思念,聚少離多的妻子已仙去,夜來幽夢窗影梳妝,千行淚灑鬆崗。
神宗熙寧元年(一O六八年),蘇東坡再返京城。
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同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等反對變法。
熙寧三年,蘇東坡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力陳王安石變法的弊端,其時歐陽修辭官,司馬光被貶。蘇東坡上書石沉大海,三月蘇東坡繼續上書,終遭罷黜。後赴杭州任太守。
在與王安石的變法抗爭中,雖勢單力孤,蘇東坡仍堅持己見,屢次上書,皇帝雖欣賞其才,但終被貶杭州。
水光瀲灩睛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
初到杭州,蘇東坡寫了這首七言絕句。
在杭州被貶的三年裡,胸懷抱負無處施展。任期滿後轉住密州,在今天的山東省。
熙寧九年轉任密州,中秋節蘇東坡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不知天上官闕,今夕是何年?.........
他的最好的詩歌恰恰是在難過沮喪時寫出。密州卸任後,蘇東坡在山西河中府,江蘇徐州,湖洲展轉。
神宗熙寧元豐二年七月,蘇東坡遭人陷害入獄,坎坷人生更坎坷。十一月蘇東坡再次踏上被貶之路,這次是黃州,仼團練副使。
從黃州以後,由於太后臨朝,蘇東坡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這一時期可以稱之為受賞識期。
哲宗元年,最遠的一次貶謫開始,蘇東坡要長途跋涉一千五百里到嶺南。
這一次被貶,成為東坡絕唱,嶺南的生活也成了他人生中最後的晚歌。
縱觀東坡一生,他是樂天派,官場幾度浮沉,卻活出了精彩人生。
東坡一生,幾度浮沉,可每貶一地,他從不把自己當作客人,東坡已去,其魂不朽。
東坡一生,是巔沛流離的一生,偶爾受寵,多時遭棄。卻活出了樂觀人生,大氣人生,千古人生。
回覆列表
蘇東坡一輩子可以說詩文才華受到皇帝賞識,仕途卻大起大落,屢遭波折坎坷
蘇東坡算是運氣不好的,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蘇東坡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出川赴京趕考,文章好的讓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都誇讚不已“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一時間蘇東坡名聲鵲起,正當大顯身手之時,母親病故,讓蘇家兄弟隨父回鄉奔喪。
服滿了母親的喪期之後,蘇東坡回京沒幾年,父親蘇洵又病逝,蘇東坡又回鄉守孝三年。三年孝期之後又趕上了王安石的熙豐變法開始了。由於蘇東坡給宋神宗上書“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被貶官,這一年蘇東坡35歲。以後十多年裡,蘇軾輾轉於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等地任職,且不斷受人誣告陷害。
烏臺詩案之後的風雨之路蘇東坡43歲時到湖州擔任知州,因為一篇帶有個人感情,直抒胸臆的奏章,導致3個月後烏臺詩案爆發,蘇東坡押至京城御史臺受審,在監獄裡度過了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朝有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再加上惜才大度的王安石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東坡才算是躲過一劫。
宋哲宗年幼即位,在高太后臨朝聽政期間,蘇東坡又被複起重用,官位屢升不止,宰相司馬光等人在黨爭意識作祟下,全盤否定並且廢除王安石變法中好的一些政策,提出反對意見的蘇東坡說“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而遭到排擠,再次被貶官。蘇東坡到了55歲的時候又被召回,再次因政見不合,然後從58歲到64歲就一直在被貶的路上,可謂嚐遍人生百味。
蘇東坡始終保持特立獨行的姿態,堅持自己的政治見解,從不因政見不合而去順應當權者,幾次人生困境都是因為持不同意見而遭到政敵打擊,也屢屢受到皇帝的冷落,按照司馬光的話說,蘇東坡就是“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所以蘇軾非常認可自己的愛妾朝雲評價他的:“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
好在蘇學士有無窮的人格魅力,無論官員文人或是販夫走卒,都願意與蘇東坡結交,並且甘願提供幫助,蘇東坡無論身處何境,都能深得其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