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以前難以理解這句話的深意。《水滸傳》講述的是宋徽宗時期一場驚天動地的起義,眾人齊聚梁山,殺富濟貧,只為求得農民解放。按理說如此驚天動地的英雄聚義應該是年輕人最喜歡的情節,為什麼還會出現少不讀水滸呢?這就要從水滸中對人物的描述開始了。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按理說都是個頂個的好漢,但是我們總是在讀《水滸》的時候發現,似乎水滸中對英雄的描寫都沒有過度完美化和英雄化,相反更是花了很對筆墨描寫英雄們的弱點和人性的狹隘。比如魯智深破壞戒律,比如矮小虎王英的好色,孫二孃的殘忍等等。我們會非常奇怪,為什麼水滸中的人物都是褒貶不一呢?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少不讀水滸的原因。其實哪怕是梁山眾將的核心宋江和晁蓋,都是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和睦,很多人有個疑惑:宋江是如何一步步取代晁蓋,掌握梁山的絕對控制權?
其實晁蓋和宋江的相識絕對算得上是有情有義的兄弟邂逅了,晁蓋是東溪村人,智取生辰綱一章中詳細交代了晁蓋和宋江的相識,晁蓋因為白勝的被捕而抓進了監獄。本來晁蓋已經心灰意冷覺得自己肯定會死在監獄裡,誰料到宋江出現,通風報信,晁蓋因此逃出了監獄,兩人的情誼就此產生。
從此兩人開始了蜜月期,晁蓋逃走後去了梁山,在爭奪了王倫的統治權後成為梁山最早的主力。也就形成了梁山好漢最早的雛形。晁蓋對宋江的救民之恩始終難以釋懷,想盡辦法回報,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託人向宋江送了一百金銀兩,以報答對自己的救命之恩,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這一百金惹了大禍。宋江因此丟了官職,到處逃亡。後來宋江結識了武松,二人相談甚歡。而後宋江在花榮駐地引起戰爭,導致花榮丟了官職,最終只得和宋江一起投奔了梁山。
不過宋江一直是官宦人家,骨子裡對於宋朝的忠誠始終難以洗淨。所以宋江在投奔梁山後居然又選擇了離開。回到自己家中,只不過他空有愛國之心,無奈世態炎涼,發配江州。即便如此宋江都沒有動了逆反之心。後來宋江因反詩案被殺頭,晁蓋奮力營救才使得宋江保了性命。這也是二人蜜月的巔峰了。宋江走投無路投了梁山,晁蓋幾次讓宋江統領,宋江都推脫。不過宋江心機非常深,他深知晁蓋不可能遵從自己的意思歸順朝廷,於是每次出征都是以晁蓋必須鎮守山寨為名留下晁蓋。久而久之晁蓋的地位日益下降,而宋江由於屢立戰功慢慢掌握了梁山的絕對權力。
隨著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等一系列戰役的發生,宋江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晁蓋的寨主也是慢慢的名存實亡。宋江慢慢開始表達自己的詔安心態。完全不顧及晁蓋的想法。二人開始慢慢的貌合神離了。曾頭市戰役,晁蓋不幸中箭身亡。臨終前晁蓋表達了對宋江的不滿。認為宋江不能勝任梁山寨主,誰能擒了殺害自己的人,就能當新的寨主。說這話的意思大家自知,論武藝,宋江是肯定不能擒了殺害晁蓋的人的。所以間接諷刺了宋江是依靠計謀奪取了梁山的控制權,論才能根本無法和其他人相比。
晁蓋死後,梁山成為宋江一人主導的天下。誰都無法撼動及時雨的統治地位了。但是《水滸》最終的結果令人唏噓,宋江終究選擇了歸順朝廷,而梁山好漢也因此被殺害殆盡。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起義也因為宋江的一人軟弱而葬送了。這也說明了宋江作為一名小衙役,是無法帶領貧苦的人民走向解放的。他自身的侷限性註定了他的失敗。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以前難以理解這句話的深意。《水滸傳》講述的是宋徽宗時期一場驚天動地的起義,眾人齊聚梁山,殺富濟貧,只為求得農民解放。按理說如此驚天動地的英雄聚義應該是年輕人最喜歡的情節,為什麼還會出現少不讀水滸呢?這就要從水滸中對人物的描述開始了。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按理說都是個頂個的好漢,但是我們總是在讀《水滸》的時候發現,似乎水滸中對英雄的描寫都沒有過度完美化和英雄化,相反更是花了很對筆墨描寫英雄們的弱點和人性的狹隘。比如魯智深破壞戒律,比如矮小虎王英的好色,孫二孃的殘忍等等。我們會非常奇怪,為什麼水滸中的人物都是褒貶不一呢?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少不讀水滸的原因。其實哪怕是梁山眾將的核心宋江和晁蓋,都是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和睦,很多人有個疑惑:宋江是如何一步步取代晁蓋,掌握梁山的絕對控制權?
其實晁蓋和宋江的相識絕對算得上是有情有義的兄弟邂逅了,晁蓋是東溪村人,智取生辰綱一章中詳細交代了晁蓋和宋江的相識,晁蓋因為白勝的被捕而抓進了監獄。本來晁蓋已經心灰意冷覺得自己肯定會死在監獄裡,誰料到宋江出現,通風報信,晁蓋因此逃出了監獄,兩人的情誼就此產生。
從此兩人開始了蜜月期,晁蓋逃走後去了梁山,在爭奪了王倫的統治權後成為梁山最早的主力。也就形成了梁山好漢最早的雛形。晁蓋對宋江的救民之恩始終難以釋懷,想盡辦法回報,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託人向宋江送了一百金銀兩,以報答對自己的救命之恩,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這一百金惹了大禍。宋江因此丟了官職,到處逃亡。後來宋江結識了武松,二人相談甚歡。而後宋江在花榮駐地引起戰爭,導致花榮丟了官職,最終只得和宋江一起投奔了梁山。
不過宋江一直是官宦人家,骨子裡對於宋朝的忠誠始終難以洗淨。所以宋江在投奔梁山後居然又選擇了離開。回到自己家中,只不過他空有愛國之心,無奈世態炎涼,發配江州。即便如此宋江都沒有動了逆反之心。後來宋江因反詩案被殺頭,晁蓋奮力營救才使得宋江保了性命。這也是二人蜜月的巔峰了。宋江走投無路投了梁山,晁蓋幾次讓宋江統領,宋江都推脫。不過宋江心機非常深,他深知晁蓋不可能遵從自己的意思歸順朝廷,於是每次出征都是以晁蓋必須鎮守山寨為名留下晁蓋。久而久之晁蓋的地位日益下降,而宋江由於屢立戰功慢慢掌握了梁山的絕對權力。
隨著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等一系列戰役的發生,宋江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晁蓋的寨主也是慢慢的名存實亡。宋江慢慢開始表達自己的詔安心態。完全不顧及晁蓋的想法。二人開始慢慢的貌合神離了。曾頭市戰役,晁蓋不幸中箭身亡。臨終前晁蓋表達了對宋江的不滿。認為宋江不能勝任梁山寨主,誰能擒了殺害自己的人,就能當新的寨主。說這話的意思大家自知,論武藝,宋江是肯定不能擒了殺害晁蓋的人的。所以間接諷刺了宋江是依靠計謀奪取了梁山的控制權,論才能根本無法和其他人相比。
晁蓋死後,梁山成為宋江一人主導的天下。誰都無法撼動及時雨的統治地位了。但是《水滸》最終的結果令人唏噓,宋江終究選擇了歸順朝廷,而梁山好漢也因此被殺害殆盡。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起義也因為宋江的一人軟弱而葬送了。這也說明了宋江作為一名小衙役,是無法帶領貧苦的人民走向解放的。他自身的侷限性註定了他的失敗。